朋克配偶
成年人很多时候会靠做梦来弥补生活的苍白,我也会经常畅想一下未来,时不时描绘一下可能会出现的凄凉晚景或蓬勃的夕阳红,我比较侧重做最坏的打算。但他聊到未来的养老时总感觉一定会很蓬勃,因为等这批“70后”“80后”基本实现财务自由的时候,都该养老了,而普遍只生了一个娃的我们,未来养老的大趋势就是去养老院。
我们不是怕给孩子增加负担,是嫌娃太给我们增加负担。
搞不好还要给孙子孙女辅导功课和接送上下补习班。有那工夫,我宁愿我们以后被孩子送进老年大学,而且是带宿舍、含吃住,最好还带医护的那种。我每天晚上做自己的朗诵作业和钢琴练习,周末还去老年班学曲艺和书法,和一群从一线退居二线的有文化有情怀的中产老头儿交朋友,多带劲啊。至于孩子他爹嘛,报个套餐,跟老哥们儿一块打太极、下象棋、钓鱼,还能坐绿皮火车去川藏线玩玩。
养老院单间是一个刚需。
根据广大中年妇女的民意,未来养老院里的“夫妻双人间”这种配置是鸡肋。要么搞单间,夫妻俩一人一间,最好还隔一两个楼层。距离产生美,否则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出门进门眼里都是他,还花那么多钱住养老院干吗,住这儿不就图换个心情不糟心吗。
而对未来养老院的营销方来说,真正赚钱的项目应该是推出市场需求度更高、受欢迎程度更大、更容易吸引顾客的套餐,比如“闺密/兄弟楼层买一赠一”“姐妹淘/兄弟连套房优惠抢订”……毕竟奋斗了一生,努力了大半辈子,老了该有条实现“短暂自由”的路。但是吧,还不能离得太远,有些事还是只有夫妻间可以互相扶持,比如我生病了你给我端茶倒水,你生病了我给你捏肩捶背。
结婚多年后,大多数女人对“单身”和“自由”的强烈追求往往是很戏剧性的,她们哪怕进了养老院,也是“宁和闺密一张床,不跟老公一间房”;但你要是真叫她们离婚,让她们真的恢复单身,她们又不离,嫌麻烦。这也许可以称为“朋克式婚内单身”:一边保持婚姻,一边不是单身胜似单身。
近几年,“单身”成了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我看到一则报道,说我们国家一共有过三次单身潮,现在正在面临第四次。
第一次是第一部《婚姻法》出台,该法规否定了封建主义婚姻制度,一大批封建残余婚姻得到了解除,好多人恢复了单身。
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知青返城掀起离婚潮,造成了不少人回归单身。
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自由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剧增,导致很多人成了单身。
前三次都是因为离婚太多导致单身潮出现,现在这第四次就不一样了,是因为太多人压根就不想结婚,一直单着。
现在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单身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或热门形态,人们对婚姻的观念已经逐渐变了。以前看到三十岁以上的人未婚,朋友们都很着急地问:“还不结婚啊?”
现在,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里,看到低于三十岁的人结婚了,朋友们都很着急地问:“这么早结婚啊?”
我之前看过一个结婚率统计报告,结婚率最低的五个省市分别是:上海为0.45%,浙江为0.61%,天津为0.61%,江西为0.62%,山东为0.63%。
看看,上海的结婚率才0.45%,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哦,也可能是上海人最怕穷吧,因为我还看过另一个调查——“你觉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了?”在“没钱”和“宁缺毋滥”两个选项里,前者投票数高达五万八千票,后者只有三千多票。
虽然“恐婚”以及“没有对的人结婚”是大多数单身人士的单身理由,但是,“没钱”还是成了“不想结婚”的主要原因……
除了主观不想结婚,客观阻碍结婚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了,为降低结婚率做贡献的人和事真的不少,比如离婚冷静期。
若离婚不自由,则结婚无意义。
所以“主动单身”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城市的姑娘们觉得自己以一顶百、独立自由,又能赚钱又会享受,为何要结婚让另一个人来分享自己的财富、瓜分自己的快乐、共享彼此的痛苦呢……
但大家没注意到,其实第五次单身潮早已在如火如荼地上演着,那就是“婚内单身”大潮。
别忘了,还有一种单身叫“丧偶”。有的人有配偶,但是他已经单身了。
有次看到网上的一个帖子:“我问妈妈不结婚可以吗?妈妈说,如果外面烟花四起,街坊邻居饭味逸出,大街上一家人手牵手出行,你能忍住不哭就可以。”大家看完一定觉得生活的烟火气还是要在家庭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延展吧,没有结婚,孤身一人,还是凄凄切切、冷冷清清,好悲凉的感觉啊。
但话题一转,网友的回复亮了:“街坊邻居饭味逸出,谁做饭?谁洗碗?谁收拾屋子?谁带孩子?大街上一家人手牵手出行,学区房买了吗?孩子功课谁辅导?孩子听话吗?我在外面逛街吃饭,拎着刚买的蛋糕和奶茶准备回家打游戏、看小说,迎头撞上蓬头垢面、一脸疲惫、拎着孩子的小夫妻,很难忍住不笑出声……”
这就说明,未婚单身一族有很多人已经看到了“婚内单身”的情形时有发生。
在一些婚姻里,确实会出现很多孤独的人,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洗碗、一个人收拾屋子、一个人带孩子、一个人辅导功课、一个人带着娃到处上补习班……和未婚单身人士相比,婚内单身的人可能只是多了一个娃和一堆负担而已。
单身的形式几乎都在,单身的快感却不怎么有。
所以好多人就不明白,结婚到底是为了啥?以后的人类,可能越来越趋向于单身式生活了,无论是真单身还是伪单身。而众多单身形式中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婚内单身”。
那是只有“单”却没有自由的单身,是只有“单”却不能推卸责任的单身,是只有“单”却羁绊更多的单身,这是一种更伟大、更博爱、更充满人道主义光辉的单身,同时还为结婚率、生育率做着或大或小的数据贡献。
比起未婚单身和离婚单身,“婚内单身”可谓更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包容性、精神耐磨性、情绪稳定性。正因如此,“婚内单身”才看起来那么高级。
但大多数人的“朋克式婚姻”是有期限的。
据说,在每年大学新生报到后,会出现一波离婚潮。那些“婚内单身”了多年却又不离的“朋克夫妻”,终于潇洒地迈出了那一步。
但定力更好的“朋克夫妻”们,还能再继续上演若干年和谐婚姻,哪怕在退休、开始养老后都依然持续着婚姻状态,但可以把“单身”的形式多元化、丰富化,比如再买一套房自己住……
有的人通过结婚来实现重组,有的人通过离婚来降低风险,但还有一些更厉害的人,表面上按兵不动,实际上已经在内心深处过上了另一种想要的生活,实现了灵魂的大和谐。
人这一生在伴侣关系这件事上有很多选择,但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活得舒坦。所以,单身也不一定就是最优解。见招拆招,一个人才能真的活好。归根到底,无论婚内婚外,自己有经济实力,才能活得更好。
以前大家都说夫妻间最长情的告白就是“去养老院我还愿意和你一个房间”,以后更深情的告白应该是“我会努力赚钱,以后赞助养老院盖两幢楼,你一幢,我一幢”。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有一位是二娃妈妈,她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来了就问我:“你知道什么是十级孤独吗?”
这我可太知道了,十级孤独不就是一个人住院吗?
我想到了我三年前的那次住院手术,医生语重心长地跟我老公说:“我们准备把你太太的手术放在明天。”
我老公顿时一愣,缓了缓,问医生:“明天几点?”
医生说:“早上8点,第一台。”
我老公听完,长舒一口气,拍着大腿说:“那太好了,我明天晚上才出差,早上手术没问题,我还能给我老婆签字。”
说完,我们俩来了个默契对望,同时爆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病房里的一堆医生和护士应该是在想:“这两人指定是有点什么病吧。”
其实,那次经历是我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你竟然不陪我住院,你不爱我了”,到“你居然可以给我签完字再出差,你真好”,这是中年妇女“硬核”灵魂初长成的标志性升华节点。
我们当时那饱含深刻内涵的笑声,又岂是普通人能随便理解到精髓的呢?
夫妻一场,无论是演变成战友情、兄弟情,亲情、道义,到最后,含金量最高的还不就是一个“签字之情”吗?云配偶平时无论多游离,能在手术室外面仔细阅读风险须知并果断签下放弃治疗,哦,不,同意手术,从法律角度到伦理角度,配偶是我们的直系亲属,还是有存在价值的。
我还记得,在那场“签字之情”来得正令人动容之际,他又补充了一句:“要不我看看这次出差的八方谈判会议日程能不能稍微调整一下?”
我当时就拒绝了。好家伙,八方谈判、公司栋梁、业界劳模……作为贤内助,我又岂能为了一己私欲,阻碍他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呢?万万不可啊,开个小刀这种事,就当作切菜的时候割到了手,能劳师动众吗?不能,我们中年妇女最大的优点就是懂事。
于是那次,在云配偶的“签字之情”落地之后,他就出差去了。刚做完手术的我,终于得以在病房里睡一个安稳觉,不至于被配偶往我嘴里塞滚烫的小米粥而气得想砸东西,也不至于半夜还得捂着渗血的刀口爬起来给躺在沙发上鼾声正浓的配偶盖被子。
你看,中年妇女巧妙地把断舍离运用到极致,其实就等同于给自己造福。于是,越来越多的“不用陪”从我们嘴里冒出来。每一次“不用陪”都像一次光荣的加分,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呢。
有些孤独,反而比不孤独来得更贴心,免去了我们一些难以言说的烦恼,对吧。
所以,尽管我体验过十级孤独,但我似乎并不觉得它很可悲。
我讲完这些之后,那位二娃妈妈不慌不忙地对我说:“你这些都不算,听我的。昨天我带着二宝,陪大宝去上英语课,那是一节亲子活动课,结果二宝不愿意在里面玩,一个劲地大哭大闹。我好不容易把二宝哄得不闹了,手机突然开始一个劲地响。我家在装修,刚买的油漆涂料送错了地方,我在电话里更正了地址,送到后工头发现又送错了型号,我再反复打电话跟各方协调。每一次打电话我都要跑到教室外面,我每次跑出去二宝就要哭闹一次。我觉得很抓狂,就打电话给孩子他爸,叫他跑一趟去解决涂料的问题,结果他在电话那头不慌不忙地来了一句:‘不行啊,我等会儿有一个很重要的会。’”
然后她说:“我的十级孤独,就是在嘈杂热闹里,周围热火朝天、人声鼎沸,我手忙脚乱,感觉明明应该有人可以分担的,到最后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帮我,只能靠自己,于是内心寂寞无比。”
可不是吗,外面的热闹是别人的,内心的孤独是自己的。
中年二娃妈妈,其生活看似热火朝天、精彩纷呈,但当各种事交杂,连最亲的人都无法帮上忙的时候,当心里斩钉截铁地告诉自己“今天只能靠我自己搞定一切”的时候,孤独感满分。
这样想来,一个人住院什么的算不上孤独,至少会有一群人对你细心呵护、关怀备至,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躺在那里接受众星捧月。所以,皮肉之苦在人生里算不得什么苦。
而一个不得不让自己变成八爪鱼的中年老母亲,应对各种职责马虎不得,硬着头皮上,指望不上任何人,并且做这一切的时候还被认为是“应该的”,这种精神孤独的滋味,谁尝谁知道。
好多人觉得“不就带个娃吗,哪有那么费劲”,那是他们忽略了“带娃的同时,其他事情我们也一点不能少干”这个大前提,而由于带娃致使做其他事情都必须一心二用,这需要以内心修炼来中和。
原来,真正的十级孤独就是:我太懂事了。
曾经有一位读者,给我讲述了她带病给娃辅导完功课后自己跑到医院去打吊瓶的故事。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我换了一身最便于打吊瓶的行头,大跨步地冲进了急诊室,一吊就是三小时。上厕所的时候,我脖子上挂着包,嘴里咬着手机,一手举着吊瓶,一手提着裤子,姿势撩人,气势也绝不输人……”
还有以前和“懂事中年妇女”们切磋的各种心得,一个比一个“硬核”,每一个都比“一个人住院”要酸爽很多。
有意外怀孕,去做手术前还不忘先给自己炖上鸡汤的:“当初不幸意外怀孕,一早去菜市场买了鸡回来用小火炖上,然后自己到医院做了手术,回家后鸡汤正好可以喝,喝完倒头就睡。”
有连看病都集中起来看,靠外卖小哥投食获得重生的:“平时看病尽量集中在一天,一去医院就是四个科,效率绝对高。半夜胃疼,叫不醒老公,自己起来打车去医院吊盐水,早上回到家还给娃做了烙饼和煎蛋,然后再去床上躺着。”
还有一边骨裂一边照料全家,把自己活成一支队伍的:“有一年脚踝骨裂,还不知道,背着儿子到处跑。晚上钻心地疼,早上自己去医院拍了片子缠上绷带,回家路上还买了菜。”
那么问题来了,婚后的十级孤独容易令人不满,常有抱怨,所以有没有解药呢?
我的一个朋友说过:“你们啊,都太矫情。告诉你们吧,我一直就假设自己是单身。我老公如果为我做了什么,那是额外收获,都是惊喜。”
听了这话之后,我深受启发。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孤独。有很多孤独,都是源于你对热闹的期待过度了。
一旦假设自己是单身,事情就好办多了。你是单身啊,你本来就孤独啊,所以你就不会抱怨孤独,还会对偶尔的热闹心存感恩。
假装单身,可以减少婚姻里90%的烦恼。
在心里默念“我是单身拖了个娃,我是单身拖了个娃”,然后一转身看到老公给大家洗好了水果,就会心存感激:“嘿!多好的男人啊!”甚至迫不及待地跟儿子炫耀起来:“你看这个叔叔,多热情!”
就这样,家庭和睦了,氛围和谐了,吵架也明显少多了。除了生二胎还得麻烦他,其他真没啥自己办不了的。
但为了能更懂事,大多数中年妇女已经掐灭了生二胎的小火苗,以方便自己更入戏地持续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