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城内(上)
俳人四十起氏带着我游览了上海城内的风光。
那是一个将要下雨的昏暗午后。马车载着我们俩,飞快地跑在热闹的马路上。
有的店铺里挂满了像染了朱砂一般的烧鸡,有的店铺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西式吊灯,看得令人害怕。还有摆满了精巧的银器、富丽堂皇的银楼,而一旁是一家挂着“太白遗风”的招牌、看上去十分寒酸的酒楼。就在我饶有兴致地欣赏着中国的这些店铺门面的时候,马车已穿过宽广的马路,猛然减速,拐进了一条可以看得到头的弄堂。听四十起氏说,刚才那条宽广的马路上,原本是有城墙的。
我们下了马车,拐进了一条弄堂。这里与其说是弄堂,不如说是露天地面更为合适。这条狭窄的小路两旁,挤满了卖麻将牌的店、卖红木家具的店,一家挨着一家,鳞次栉比。在这些小店的屋檐下,又杂乱地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招牌。抬头几乎看不见天空。路上人山人海,稍微多看几眼店门口摆着的廉价印材,就会被过往的行人撞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行人,大多是中国的平民。我跟着四十起氏的脚步,目不斜视,小心翼翼地踏着脚下的石子路往前走。
沿着这条路走到尽头,便是声名远播的“湖心亭”了。湖心亭,听着挺气派,其实是一个残破不堪的茶馆。在亭外的池子里,水面上漂浮着墨绿色的水垢,几乎看不见湖水的颜色。池的四周围着一圈用石头砌成的栏杆,形状古怪。我们走到那儿时,看到一个身着浅绿色棉服、梳着长辫子的中国人。(在这里我需要补充一下,据菊池宽说,我在小说里经常使用“茅厕”一类不雅的词语。如果是创作俳句的话,自然可以说是受到芜村马粪的影响,或是芭蕉马尿的影响。我不想听菊池先生的高见。不过倘若是写中国纪行的话,如若不能打破礼节的束缚,是无法生动地描写眼下的景象的。若有谁觉得我在撒谎,不妨自己来写写看)言归正传,这时那个人正在悠然地向池中小便。仿佛陈树藩叛变,白话诗走下坡路,日英续盟的缔结,对他而言都毫无影响。起码从这个男人的脸上,有一种只能让人读出此感的悠闲。我朝那人注视了好久,但这在四十起氏看来,并不是什么值得感慨的罕见光景。
四十起氏快速地绕着池边拐过去了。我踮着脚,匆匆追上四十起氏的步伐。现在可不是沉浸在胡乱咏叹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