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疾病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透视儿童心身疾病,还孩子无恙童年

心身医学,是心理学和疾病学交叉的一个分支

由心理原因诱发的疾病叫作心理疾病,这个心理疾病所属的医学范畴,在医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心身医学。这个术语有两层含义。严格来讲,心身医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是心理和生理(身体)障碍的相互关系。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这个名称来源于两个希腊词语:“psycho”意为“心灵”,“soma”意为“躯体”。在广义上,心身医学指这种相互关系的所有表现,也就是各种心身失调和心身疾病。因此,在现代医学语言中,“心身医学”这个术语指的既是学科本身,又是该学科研究的对象。

现代心身医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科研方向,它涵盖了几个科学分支:

心身医学专注于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因此人们将它看作医学的一个分支;

心身医学研究情绪和心境对生理过程的影响,因此可以将它归入生理学领域;

心身医学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有关,也与引起心身失调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关,因此它也是一个心理学分支;

心身医学研究并采用的方法,能够矫正对身体有害的各种人类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构,因此它属于精神病学的范畴;

心身医学研究心身疾病和社会关系、生活条件、传统文化、社会态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也可以将它归入社会学领域。

作为一门科学,心身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就连古代的医生,包括“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本人也曾断言:心态在许多方面都影响着身体的健康,并且身体的疾病也影响着心理的健康。难怪有一句名言流传至今:“在健康的身体里,有着健康的心灵。”这句名言正好是心身医学的一个例证——如果一个人有健康的身体,那么说明这个人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1818年,“心身医学”这个术语首次被引入医学领域。德国精神科医生约翰·亨罗斯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人的道德品质和让人不安的负罪感,是导致各种疾病和心身紊乱失调的原因。后来,心身医学的概念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和补充。人们从20世纪中期开始使用这个术语的现代含义,此后又发表了很多与该课题相关的科研著作,并且成立了美国心身医学学会(1950年)。

起初,在心身医学的形成时期,这门学科旨在消除身体和心理之间的脱节现象,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两者的相互作用,因此建立了相当粗糙而片面的心身失调与心身疾病模型。后来,在这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模型被更广泛的概念所取代。人们研究了这样的可能性: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使疾病的多重因素开放模型得以建立。因此,对不同心身医学表现的研究,取代了狭义上的心身疾病,一套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法被制定了出来。

心身医学把心身疾病和心身失调确定为研究对象。心身疾病和心身失调涵盖了一类广泛的疾病状态,它们由于心理和生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在人体内得以发展、增强。这类疾病状态分为三种类型:

心理失调在身体层面上的表现(也就是说,心理障碍“浮出水面”,表现出各种病态的生理反应)。

在心理因素(包括各种心理创伤)的影响下,形成生理性的病态现象,以及各种疾病。

生理的异常现象在心理层面上的表现(身体疾病和障碍反过来对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的情况)。

我们不会详细叙述第三种心身失调的类型,因为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心理对身体的影响,而不是身体对心理的影响。心身医学中的前两种疾病状态,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转换性癔症、功能障碍和心身疾病。

转换性癔症:转变性歇斯底里

在没有任何客观原因的前提下,人身上却出现了疾病的症状,这样的情况统称为“转换性癔症”,也叫“转变性歇斯底里”。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从表面上来看,它似乎只是对某些疾病的模拟或伪装。转换性癔症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癔症性瘫痪”,因此我们试着用癔症性瘫痪的例子对转换性癔症进行分析。下面是一个著名的病例。

一个五岁的女孩因双腿瘫痪被送入医院。女孩的父母吓坏了,对医生说,几天前他们的女儿突然开始行走困难,并且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此后她的双腿开始弯曲发软,很快就完全不灵便了,她甚至没有办法晃动脚趾。当父母把她抱在怀里的时候,她的腿就那样毫无生气地晃荡着;当父母试着把她放在地板上的时候,她的双腿立刻就弯曲起来;当父母帮她坐在床上的时候,她会倒向侧面,或是向后仰倒。

医生立刻给女孩做了全身的检查。他们发现女孩的双腿没有受到过任何创伤,也没有任何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显示,女孩的神经系统也未受损。有人怀疑女孩得了脊髓灰质炎。但是就在大家等待化验结果的时候,有一位经验丰富、非常了解儿童心身医学表现的医生,让这对父母带着女孩去儿童心理医生那里进行会诊。

在谈话时医生得知,这对父母不久前给女孩购买了一双滑冰鞋,他们想要把女孩送去花样滑冰学校上课。妈妈在这之前曾多次带女儿到溜冰场,试图教会女儿滑冰。但是小女孩完全不喜欢这项运动:滑冰鞋穿起来不舒服;双腿很累;什么都学不会;摔倒以后还被周围的孩子们嘲笑。

他们本来计划在下周参观花样滑冰学校。妈妈快乐地向女孩保证:“你一定会成为冠军的!”但女孩变得更忧郁了。离参观的日子只剩几天了,女孩就在这时突然瘫痪。

在心理医生看来,女孩很显然讨厌滑冰,并且非常害怕去上课,但父母完全不想听她诉说自己的恐惧,她也没办法违抗父母的意愿,于是她的反应就以这样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种瘫痪并不是装出来的,因为她确实无法行走,但同时她的身体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因此,瘫痪是由她最痛苦的心理体验造成的。

转换性癔症的本质就在于此。深入到潜意识中的内心冲突转变成了躯体疾病症状,在心身医学中这种转变被人们称为“症状转换”。

实际上,有很多种转换性癔症,我们只分析了其中一种可能的表现形式。各种转换性癔症的严重程度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癔症性瘫痪及麻痹、心因性失明、心因性耳聋属于最严重的形式,较轻微一些的表现有心因性呕吐,以及产生各种痛觉;在受到心理创伤的情况下,最常见的转换性癔症为心因性腹痛或心因性头痛。相信很多人都对此有所了解。比如,学生在测验或考试前夕没来得及准备的情况下,腹部突然无缘无故地剧烈疼痛。

因此可以说,当我们在有意识的层面上,无法应对某种复杂的心理状况时,我们的潜意识就玩起了“游戏”,这种“游戏”就是转换性癔症。这种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似乎能给患者带来直接的好处,有助于解决当前的状况。一方面,患者脱离了冲突,不再担负责任;另一方面,情况得到了解决,并且解决的结果对患者有利。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真正的身体疾病,可能多多少少地伴有类似的抑制机制。而在心身疾病的发展时期,可能也存在着某些身体疾病。心理和生理在我们的身体里紧密地相互作用,使我们对心身疾病表现的所有分类都具有相对性。只有那些患癔症性精神病的人,或是具有癔症性人格的人,他们的转换性癔症的表现形式才是最纯粹的。

功能性综合征:器官存在“功能性”障碍

这是第二种心身失调现象,表现为某些单独的器官或者整个身体系统的功能障碍。“功能性”这个术语,指的是某个器官存在功能上的障碍,但同时该器官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也就是说,它的组织和结构本身没有遭到破坏。比如,可能会有胃部的疼痛和消化系统的恶化,但同时胃本身是健康的,检查结果显示不存在溃疡、炎症或者与其他胃黏膜结构受损相关的疾病。

患有功能性障碍的人有一个特点:病程及症状是非常不确定的。在看医生的时候,他们说自己有很多地方不舒服,但在医生提出确切问题的时候,他们却无法足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症状。他们表达的要么是“有点恶心”,要么是“有点憋闷”,要么就是“有点难受”等。在患有具体的心脏疾病、胃部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或者其他器官和系统的疾病时,病人会有明显的感觉,这些感觉不仅具有代表性,还只在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出现。根据病人对这些感觉的描述,有经验的医生就算不看化验结果也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

在患有功能性障碍的时候,病人出现的症状是模糊不清的,它们就像马赛克一样,无法构成某种器质性损伤的确切症状。同时,这种疾病状态会伴有各种消极的心理表现,如抑郁、焦虑、毫无来由的恐惧、过度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精神疲劳等。

功能性障碍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的正常运行。功能性障碍的最常见症状是不明确的疼痛感、心律失常、喉咙肿痛、打嗝、呼吸困难、四肢或舌头麻木、身体某些部位有刺痛、起鸡皮疙瘩、寒战、头晕。

由于患者主诉的症状过于杂乱,医生难以做出明确的诊断。检查结果也表明患者没有明显的病理现象。与此同时,可以看出患者确实被他所描述的病痛折磨着,这些病痛让他感到消沉、恐慌,对他的精神和身体有着消极的影响。

导致这种功能性障碍出现的原因,和导致转换性癔症出现的原因是一致的,都是深入到潜意识里的消极心理(如恐慌和抑郁)在作怪。但和转换性癔症不同的是,功能性综合征没有那些明显而清晰的表现,只是一些单独的疾病症状。

有一种理论认为,心身疾病症状能以“疾病语言”反映人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用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表达出来,类似“我根本消化不了它”“现在我可要头痛了”“我简直是束手束脚”“为了这件事,我的心简直是七上八下的”等。

心身疾病:完全意义上的“病理性”疾病

这是最广泛的一类心身失调症。心身疾病是“完全意义上的”疾病,伴有器官或系统的各种典型病理性障碍。这就是心身疾病和前两种心身失调症的区别。这些疾病的出现和发展,就像是身体对于某些复杂的内心冲突、压力、痛苦的心理体验做出的应答,这种特征使这些疾病可以归入“心身疾病”之列。同时,假如人具有患某种疾病的倾向,该疾病就会损伤对应的器官和系统,具有“乘虚而入”的原理。

心身疾病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弗朗茨·亚历山大在20世纪中期提出并加以使用的。弗朗茨·亚历山大是著名的医生兼精神分析学家,被认为是心身医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找出了七种疾病,这七种疾病的产生与人的心理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归为心身疾病的正是“神圣七病”(这是一个心身医学界的常见术语)。

支气管哮喘。

溃疡性结肠炎。

消化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神经性皮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高血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分泌疾病)。

现如今,进入这个清单的疾病数目已经大大增加了,大约包括100种疾病,其中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偏头痛、各种皮肤和过敏性疾病、肥胖症、糖尿病、软骨病、坐骨神经痛、风湿病和多种癌症。科学家们会继续寻找证据,证明某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和心身医学有关联。

现代研究表明,大多数最危险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自身有关,与我们的心理状态有关。即使这些疾病不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至少也可以把它们归为与心身医学相关的疾病,并且在治疗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这个观点本身已经不新鲜了。研究人员之前已经做出过假设,认为在心理障碍和身体障碍之间可能有更加广泛的联系,并不仅限于“神圣七病”。早在1927年,著名的苏联内科医生德米特里·普列特尼奥夫就曾这样写道:“任何身体疾病都会伴有心理障碍,并且心理障碍是由身体疾病导致的;而任何心理疾病也都无法跟身体症状分割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