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远古时代
1 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有啥区别?
远古时期,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为什么会有这种性别之分呢?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氏族社会的形成开始讲起。
大约5万~20万年前,华夏始祖“有巢氏”带着街坊四邻离开阴暗潮湿的洞穴,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后来大家才发现搬迁不但没补助,就连新家也要自己盖。这时,大家感觉上当受骗了,情绪很是低落。
只有有巢氏仍对未来充满憧憬,马不停蹄地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并教大家如何用松软的茅草和坚韧的树枝建新房。一些原始人搬进了新家,发现确实比硬邦邦的洞穴住着舒服,于是一幢幢茅草屋拔地而起。
很多年以后,他们的后代越来越多,家族也越来越昌盛,逐渐形成了有规模的部落。生活在部落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共同的祖先,他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又慢慢形成了氏族社会。
当住房条件改善以后,大家开始思考怎么解决温饱问题。氏族社会中的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但当时男性外出打猎,获得的猎物有限,反而是女性采集果实、缝制衣服、养育老幼,对氏族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大约10万年前,氏族社会越来越依赖女性,大家开始意识到“世上只有妈妈好”,于是女性成了大当家,氏族社会也变成了母系氏族社会。
6000年前,随着氏族的壮大,部落经常闹饥荒。这个时期,男性的小宇宙爆发了,他们大多能一人分饰多个角色,俨然一副劳动模范的样子,家庭地位当然也噌噌噌地往上涨。渐渐地,男性翻身成了大当家,父系社会也逐步取代了母系社会。
那么,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又有哪些区别呢?
母系社会中,女性占主导地位,婚姻通常为“走婚”,伴侣不固定,男性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孩子出生后主要和母亲生活,所以不知道父亲是谁。后来随着男性劳动能力提高,在氏族中地位也发生变化,有能力养育子女,固定婚姻才慢慢形成了。
母系社会中,氏族里70%的食物都靠女性采集获得,男性在氏族中是没有“编制”的,充其量是个临时工,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所以女性可以通过被选举的方式成为领导者,而男性则没有这种权力。
而在父系社会中,由于男性开了窍,在生产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导致双方地位180°大转变。男性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的领导者,女性则变成了男性的附庸,甚至是他们的私人财产。
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原来氏族社会只有采集和狩猎两个工种,后续涌现出了农业小能手、养殖小达人以及各种手工业者,增加了人们的就业机会,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人们物质生活的保障也使父系社会延续了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