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蓝星,被颠覆性重塑了!
这部书是活的。
说是书,不如说是一个交互式的知识库。
比如说阅读者发现当前阅读的部分,存在理解障碍时,那么这部书就会以所在部分为目标,做一层更浅显的讲解。
如果在这一层讲解中,仍然存在有障碍的部分,那么继续向下钻透一层。
如此一层一层往下,直至以阅读者当前的知识水平,能够理解透彻为止。
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愿意,只要有足够时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凭借此书掌握建造南天门的技术。
·
另外一个方面,说是星体建造,但实际上书中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已经涵盖了人类当前的所有学科,以及更多人类此前都想象不到的学科。
所以,如果能把这本书所蕴藏的全部知识发掘出来,那么相当于人类一下子跨进去了几万年之后的知识高度!
这简直就是一步成仙!
唯一遗憾的是,这是一部纯粹的技术文档,仅涉及工程技术及背后的理论原理。
大秦上下竟然无法从书中发现关于南天门的秘密。
·
不过,这部书的知识储量实在太过浩瀚。
这远不是一两个学者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的。
事实上,经墨子测算,若以100年时间全职来算,以入门资质的学者来算,拆分书中所涉及的细分学科进行分工学习,亦需要数百万名学者!
所以这个宝库,远不是当前人类在短时间内能够完全啃完的。
所以现在,只能是就其中,最贴切与蓝星现行需求的学科进行研究。
·
于是始皇帝组织大秦高层,学术全界,以及社会各领域精英,展开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大讨论。
讨论如今该如何对宝山进行发掘使用。
历经数月的时间,大秦最终确立了数十个门类,分属于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前沿研究、太空探索、大脑研究、量子研究等门类。
每个门类再往下细分,最终达到近千个子门类。
以始皇帝为总负责人,以墨子为总实施人,每个门类各设负责人,每个子门类设置子负责人。
于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学习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
·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学习狂潮。
在这个时代,人类原来计划的太空探索被叫停,人类社会中很多需要大量占用人才时间的项目都被叫停。
所有人类精英都被召回,全部回来当“学生”,去学习《南天门营造法式》。
其中,始皇帝亲自带头学习,除了总负责人身份之外,还认领了一个具体子门类的子负责人。
远在南天门的徐福,也结合自己在南天的实际需求进行研究,比如基于南天门现成条件,如何合成食物。
·
虽然原计划只是指定入门资格的学者,但实际上这一场大学习,是扩散到全人类的。
毕竟,这样一部“活”书,已经将知识的门槛降到最低,人人都能够自学,无非就是进度快慢而已。
而全人类的参与,更是起到了始皇帝和一众决策层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首先是海量学科的涌现。
出于竞争和爱好的原因,很多人们并没有选择官方指定门类,于是就造就了全人类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后来发生的很多危机,却正是靠这些官方指定之外的学科得以解决。
·
其次是海量人才的涌现。
原本官方造册的入门级学者及以上数量,全球共计数百万名。经过整个大学习时代,这个数量飙升至一亿。
同样,在后来发生的很多危机里,正是依靠这些民间涌现的人才得以解决。
最后是二创风潮的席卷全球。
人类并没有停止于对《南天门营造法式》的习得,实际上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无数人站出来,基于自己的理解,去建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对外去扩张自己的影响。
于是就有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百家争鸣”。
·
大学习时代持续了近百年之久。
早在大学习时代的后半截,大实践时代开始慢慢显形。
学以致用,掌握了先进知识的人们,不会仅仅满足于知道。
事实上,他们一旦拥有了锤子,就会急切地四处寻找钉子。
最开始是民间,各种稀奇古怪的创新开始涌现。
然后官方正式下场了,由墨子组织长达数年时间的规划,由始皇帝下令,陆续设立了数万个不同领域的创新机构,宣告了大实践时代的到来。
·
在这个时代,基础理论层面的算学、元学、格致学,应用层面的生命科学、意识科学、量子研究、时空研究、太空材料研究、反重力研究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学科到交叉融合应用,创新眼花缭乱、层出不穷。
在这个时代,人才辈出,墨子的钦天监扩张了一轮又有一轮,而民间自发形成的智库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个时代,一系列颠覆蓝星面目的创造开始出现,它们深刻地改变了人类进程。
·
大脑意识学科,以庄子为代表的学派涌现,创造出人类首个梦境与现实的混合幻境应用出现。
反重力应用方面,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浮空的城市在楚地出现。
人工智能方向,完全替代人类,进行体力活动的机器人出现,开始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成员。
材料方面,耐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材料相继出现,动力系统方面,核聚变动力引擎进入测试阶段,而这些,都在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奠定条件。
·
大实践时代,同样持续了近百年。
这百年间,整个蓝星的面貌被彻底改变。
此时,假如有一个大实践时代之前的人穿越过来的话,那么他一定会以为穿越到了外星球。
大实践时代创造的天量物质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也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做足了准备。
那就是大开发时代。
大秦的雄心从来不会只局限在蓝星,大秦的目光永远看着星辰大海。
而大秦迈向星海的第一步,便是对太阳系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