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篇:从小而精,到强而优
我们生活在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更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机遇与挑战。身处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上,每一个人都在追寻着时代的脉搏,努力洞悉未来的方向。科学是现代文明的一面旗帜,更是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作为一个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安身立命的学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的学生、教师、校友及海内外的共建者、合作者们建造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
第一,我们的学科建设,要有更高的境界。我们要认真执行清华大学的未来发展战略,要让更多的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更加突出,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显著提升,社会科学“清华学派”的影响更为彰显。争取在2050年,我们学院的声誉获得世界公认,学术大师荟萃,全球学子向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世界顶尖的社科学院。
第二,我们的知识创新,要有更多的融合。继续强化我们的学科交叉创新的特色,利用好清华大学文科发展的各种政策,包括:建设并领导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重点实验室”,在若干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方面形成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深化学院交叉创新平台的建设,继续建设好“实验社会科学平台”和“国际关系与数据实验室”;启动建设“空间社会科学实验室”“群智社会科学实验室”“网络与数字经济实验室”等重要社科研究项目与计划。同时,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全面引领和推动新范式、新理论与新方法的创造与应用。利用学科目录修订的契机,开设新的学科方向和专业。
第三,我们的“清华学派”建设,需要更多的原创理论。进一步提升“清华学派”的理论和思想创新,开创学术议程,要大力关注全球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深入转型与发展、文化的演进与变迁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高端智库的贡献,提出创新的理论与方法论,组织出版高质量的专著与教材,加强展现清华社科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各项成就,在各级优秀成果评选中得到更多奖项与荣誉;在交叉学科领域进一步突破,培育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建立以清华社科为基地的学科建设同盟;提炼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理论阐释,重点关注数字时代带来的社会、心理、治理和经济效应,关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的国际关系、社会转型、共同富裕、科技革命等重大问题,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献计献策。
第四,我们的教师队伍,需要更加关注梯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培养建设一流人才方阵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学院有专职教师84人、教授43人、副教授39人、助理教授2人,拥有高端人才称号的学者22人,从学校内部成长起来的人才占比达到55%,绝大多数教师在世界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应对未来的发展,我们目前的人才方阵还需要继续增加新鲜的血液。要依托交叉学科的巨大优势,吸纳更多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全面系统的研究能力,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开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社科人才,在多个前沿领域和重大社会发展问题上形成多元发展、各具优势、相互支撑的学术团队。学院同时还要更多地关心年轻教师的健康成长,鼓励和帮助教师们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领导职务,在国家一级学会担任副理事长以上职务,在国家级的智库具备众席之地。
第五,我们的本科生培养,要把质量不断提高放在首位。要承担更多全校通识课程等教学任务,建设高水平、广覆盖的清华社科品牌通识课;新增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完善基础社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经济学、心理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开展新文科建设,探索计算社会科学证书项目、计算机+社科、政经社等宽口径人才培养项目,探索书院制本科生培养方案;申请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项目、学校文科建设“双高计划”;大力加强招生工作的宣传,提升招生工作的影响力。
第六,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要把强化多元协同作为中心工作。要强化现有的约翰·霍普金斯国际联合硕士项目、中国政治与对外政策英文硕士项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项目、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等硕士培养项目,拓展国际应用心理、国际社会工作等专业硕士培养项目,开发国际事务专业学位项目;强化大数据社会科学讲习班、量化历史讲习班等特色优势人才培养项目,创办计算社会科学证书项目和兼修硕士项目,探索计算社会科学、数字经济、智能社会治理、数字政府与治理、积极教育等新兴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聚焦博士生招生选拔、创新培养、导师责任、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等方面,推动“博士生培养体系综合改革”,开设心理学和国际事务的专业博士培养。
第七,我们的学院建设,要把提升综合实力作为长期的任务。进一步提高学院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转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完善行政保障。进一部加强发展办公室的领导,争取更大的捐赠,改善学院的办公和科研条件,争取社会科学院馆大楼的早日建成。
此时此刻,我们共聚一堂,回顾百年清华社科跌宕,总结十年清华社科耕耘,展望未来清华社科蓝图,不免心潮澎湃。这让我想起王国维先生的《点绛唇·厚地高天》这首词: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
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
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永蕴社会情怀,长继科学精神。因为有如斯信念,所以我们一直充满信心,砥砺前行。我相信,新时代的清华社科学院必将继续秉承先贤们创立的优良传统,必将不断开拓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