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家乡的那些事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010我印象中的东北-过冬(1)

东北的冬天很冷,最冷达到零下30多度。东北过冬叫“猫冬”。这个时候地里没什么活了。大家清闲起来。男人们聚在一起打打扑克,或是呆在家里炕头守着老婆、孩子,陪女人唠唠嗑。

冬天一到,拉着小车卖煤的就在道口吆喝着,每天都吆喝,不停的吆喝,等村里的人都买完煤,确定没人买了,他才能离开。村里人听见喊声都会奔着过去,大家看看煤,评论着煤的质量,看好的人家就会和卖煤的讲价,终于讲完价了,卖煤的就给送到那人家门口。煤车一卸,听见动静的左右邻居,路过的村里的人就都回家拿着铁锹过来,帮着往院子里倒腾煤。人多力量大,一个小时的功夫就倒腾进院了。

每年一入冬,姥爷家也会买一车煤过冬,姥爷不亏是村里的会计,每次讲完的价格都比别人家,便宜不少煤车卸完,卖煤的人数了钱一走。一大堆的煤就堆在门口,邻居家的大舅,叔叔,姥爷的就好像听见了指令,纷纷过来帮忙。姥爷家煤棚在门口,不用往院子里倒腾,大家就用铁锹一锹锹的传进煤棚里。煤进了煤棚,姥爷的脸上皱纹也舒展开了,高兴的拄着铁锹和大家聊着天。这时候,姥姥就会拿着大板铁锹戳上一锹,然后倒进炉子烧烧,看看它究竟有没有卖煤的说的那么好烧。

过的吃的,过冬烧的全整齐了,姥爷的小酒杯就端上了,冬天没什么事情可做,好像就是喝酒的日子。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他喝酒的小酒壶放在屋里的柜子上,酒壶是上窄下宽那种,上面盖着个小酒杯,每次从酒桶里倒小半壶,然后放在炉子上热一下就能喝了,酒壶因为常年的使用,壶底部都是黑色的,厚厚的一层。姥爷热酒从来不会劳烦别人,亲力亲为,这是他特有的乐趣。坐在饭桌上,有滋味的喝着小酒,高兴的时候再哼上几句京剧,就感觉姥爷过上了神仙的日子,美的不行。

入冬后天气会越来越冷,第一场雪过后,我姥给我絮的棉裤就穿上了,棉鞋,面手套,毛绒围脖,只要能穿的都穿在身上,只为了抗寒。学校也开始烧炉子了,那个时候农村小学还不是暖气,教室中间是个大炉子,长长的烟囱管从窗户伸出去,一个年级12个教室12个烟囱股股的冒着烟。

每年夏天我们就要上交冬天取暖的柴火,那个时候我爸妈都在单位上班,没有时间上山弄柴火给我交,有时候我交点钱给学校,学校是同意的,有时候我爸不知道从哪里搞到的木头棒子,帮我劈成小棒子也能凑数上交。我们是按斤收取的,没人30斤。后来我小姨家开了木工厂,每年都会拉回来不少板皮子烧火用,我爸就不给我搞木头了。他让我去问问老师能不能交板皮子,刚开始我是不同意的,觉得人家父母都能把劈好的柴火板板正正的交到学校,我却不能,就觉得父母无能,这点事情办不了,生怕在同学面前丢脸,所以我就不去。我爸就哄着我说,“这板皮子花钱也买不到,你见过你们同学交过这个吗?你去问问你老师,不行爸再给你整柴火。”被我爸这么一哄,我就泛起了嘀咕,就真的去跟老师说了,没想到老师居然同意了。后来班级炉子引火的就是用我上交的板皮子,这种板皮子薄容易点着,同学们再也不用明子点火了。说来,我爸的建议是对的。我爸为了表示支持我的学习,板皮子还是他亲自送到教室的,当时班主任也在班级,还挺热情的接待了我爸,临走时送他到教室外。

虽然有炉子了,但教室还是很冷,只有炉子周围能暖和些,因此班级每周窜一次座位,为的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靠近炉子坐一周。下课后,大家再也不会像夏天那样疯跑到操场上玩耍,都挤挤哈哈的围在炉子旁取暖,一个紧挨着一个。记得刚上一年级那会,我们都不会生炉子,都是轮到谁,谁家长去生炉子,到了二年级就轮到我们自己生炉子了,那些农村孩子不少在家里就干过这种活,生个炉子好像很容易是的,但对我来说就很难了,轮到我值日生炉子,我都和另外同学早去,每次我都生不着火,但她就灵巧的点着火,炉子烧旺了,我们就把家里切好的土豆片,地瓜片拿出来放在炉盖上烤着吃,一种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姥姥早上给我做的早饭,我都不吃了,留着肚子就等着来学校烤地瓜和土豆片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只要烤好了,我们是不愿意多等一分钟的,已经顾不得烫人了,龇牙咧嘴的放在嘴里嚼着,一种令人陶醉的美味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