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医文献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中医文献的载体与形制
文献载体是指用来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从出土文献及传世古文献的记载考察,我国古代文献的载体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在殷商时期,人们在龟甲兽骨上镌刻文字、符号,来记录某些史料、事件,甲骨就是那个时期的文献载体。西周时期,青铜冶炼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人们在铸造青铜器物时,将文字浇铸在器物上,于是青铜器就成为那个时代的文献载体。自春秋至两汉,人们主要用竹木简、缣帛作载体来记录各种文献,世称简策、帛书。东汉以后,随着纸的发明和推广应用,纸成了主要的文献载体,又逐渐形成卷轴。唐代以降,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各种文献逐渐由手抄改为刻印,由卷轴形式演进为册叶,并进而装订成册,又经过不断地演变、改进,最后定型为中国古文献的主流形式——线装书。我国古代中医药文献的载体和形制,也大致经历了这一发展变化过程。
甲骨、金石、简帛、卷轴等文献载体与形制,现存的多为出土文献,这些出土文献中包括不少医学文献。100多年来,我国各地先后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其中涉及医学的文献数量也颇为可观。纵观这些出土的医学文献,大致有如下五方面特点。
1.时间跨度大 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殷商时期),最迟在1200年左右(宋、金、西夏时期)。
2.载体种类多 几乎涵括了纸质线装书之前的所有文献载体,具体有甲骨、金石、缣帛、简牍、卷轴(纸质卷子)、册叶(经折装、蝴蝶装、线订粘叶装)等。
3.内容涉及广 包括古代环境卫生、原始的中医理论、中医经典的原始“祖本”、卜筮祝由、房中理论与方法、养生理论与方法、医政、法医、脉法、胎产、经络灸法、针灸腧穴、方剂药物、中医临床各科病证方与治等。
4.学术价值大 这些出土医学文献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从载体形制到文字内容均真实地保存了古代文献的原貌,因此可从中发现、发掘新的有价值的医学资料,也可利用这些原始医学文献对传世古医籍进行校勘,或对亡佚的古医籍进行辑佚。
5.阅读研究难 由于这些出土医学文献成书于1000~3000多年之前,因此载体破损严重。如汉代及汉以前简帛,埋藏日久,霉变剥蚀,导致文字漫漶,脱简夺文、坏字讹文比比皆是。又因这些出土医学文献时间跨度大,用字情况复杂,且不说一般人难以辨认的甲骨文、金文、籀书,仅以战国、秦汉简帛为例,就有六国古文、秦篆、秦隶、汉隶、章草等字体,加上字体漫漶、缺损,因此释读难度不小;又如六朝、隋唐卷子因掺入了大量当时民间流行的俗体字、异构字、自创字,给文献阅读造成了障碍,对正确释读文本,进而深入研究增添了难度。
一个世纪以来,经过古文字学、历史学、古文献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在出土文献释读整理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出土医学文献的特殊性、复杂性,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反复研究、探索,而使之逐步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