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序
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中药辨、采、制、用,是中药有别于现代化学药物的根本特征,是联接中医和中药的桥梁。与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其他内容一样,中药药性理论也是一个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检验并不断调整的理论体系,它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学术思想和哲学思维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973计划特设了中药药性理论实质研究的专项,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药性开展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现代科学研究,取得了不斐的成果。当然,中药药性理论是宏大的知识体系,对它的科学探索永远在路上。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出台,中医药发展再一次进入了快车道。与此同时,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也成为医师、药师和患者的关注点,而深入开展基于传统药性的安全合理用药行动,可能是最贴近中医药理论底色的举措之一。从WHO药物警戒的角度看,来源于临床实践的药性才是中药药物警戒的本源。在中国药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部本草学巨著,无一不是以药性为核心阐发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征,例如《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所以,深入研究中药药性,临床研究中药药性,是促进中药临床治疗安全有效的根本手段。我领衔的课题组也一直在关注这个方面。
金锐药师是我的博士,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的成员。他就读期间的课题方向是中药药性理论,工作以后的研究方向依然是中药药性理论。作为一名在医院工作的药师,他能够一如既往地将中药药性作为临床一切合理用药工作的核心,能够坚持不懈地将四气五味与处方审核、药学监护等临床药师的日常工作努力结合起来,我感到十分欣慰。他在近两年开展了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学术研究,深度解读其中的“汤液经法图”,并且尝试将其用于解析各类方剂的组方配伍原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领域,《辅行诀》和“汤液经法图”所展示的五味补泻原理和五味配伍化合关系等内容,都具有独特的新意,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阐释。希望广大中医师和中药师能够关注他的研究,关注中药药性理论,让中药安全合理用药工作行稳致远。
国医大师颜正华学术经验继承人、岐黄学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张 冰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