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经》启示
头为“诸阳之会”,靠清阳以充;“脑为髓之海”,靠肾精以养。若阳气虚或肾精亏,不能上达于头而充养,则眩晕,此为虚;若邪阻而清阳、肾精不得上达而眩晕者,此为实。故眩晕当分虚实两大类,正如《素问·调经论》曰:“百病之生,皆有虚实。”
1. 虚证
《灵枢·卫气》:“上虚则眩”。
《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素问·五脏生成》:“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
按:以上聊举数条,皆言因虚而致眩晕者。虚可分为阴阳气血之虚,阳气不充,阴血不养,皆可晕眩。阴阳气血之虚,又与五脏相关。《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精液合和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五脏六腑之精气亏而致眩晕者,或肝之阳气馁弱而清阳不升,或肝之阴血不足而不能上华;或脾虚生化不足,或脾气虚馁而清阳不升;或心火弱、命火衰,阴霾蔽空;或肾之精血亏,髓海失充,凡此皆可导致因虚而晕眩。施治大法为虚者补之,或温阳,或滋阴,或养血,或益气。病位,或从肝治,或从心、肺、脾、肾治,方法纷呈,要在辨证论治。
2. 实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素问·玉机真脏论》:春脉“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民病……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
《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
按:以上数条皆肝病致晕眩,肝风上扰清空而眩晕。然肝风分实肝风与虚肝风两类。实者,肝热、肝火、或肝经郁火上冲,或胆经郁火上扰,或肝胆湿热上蒸,或痰瘀搏结化热生风,或风寒入肝而循经上干。虚者,肝阴不足而阳亢生风,或肝阳虚、肝气虚而清阳不能上达,或肝虚相火郁而上干,或肝血虚头失养,皆可致晕眩。肝风,可因肝自病而生风,亦可因他脏之病传于肝而引发肝风。治疗大法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按:邪中而眩晕,非独风也,当泛指外邪而言,有邪,自当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