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金匮方论衍义》约成书于明洪武元年(1368),共3卷,明·赵良仁著。赵良仁(1315—1395),字以德,号云居,元末明初医家。浙江浦江(今属浙江省金华市)人。赵氏与明初名儒戴良、宋濂同乡,一同师事大儒柳贯,为同门,后以师命受学于义乌名医朱丹溪,又与当时浦江戴士垚、戴思恭父子为同门,由是尽得丹溪之传,名动浙东西。赵氏著有《金匮方论衍义》《医学宗旨》《丹溪药要》等书,其中《医学宗旨》已佚。《浦江县志·艺文》将上述三书误为赵良本所撰,把赵良仁与赵良本误为一人。赵良本,字立道,号太初子,为良仁兄。良本、良仁与戴思恭同日就学于朱丹溪,均为丹溪高弟。生平事迹《浦阳赵氏宗谱》有载。
《中国医籍补考》刘时觉按云:《金匮衍义方论》“是世之最早注《金匮》者,未有梓本行世,传抄甚少,又多遗阙”,有学者考《郑堂读书记》《皕宋楼藏书志》《四库全书总目》《四部总录医药编》《中国医学书目》《续中国医学书目》等均未载录此书。《中国医籍考》卷三十八只录书名,标为“未见”。而《中国医学大辞典》载:“《金匮方论衍义》,明赵以德撰,此书不甚行于世。”至北京图书馆1961年9月出版的《中国图书联合目录》始载:“《金匮方论衍义》,三卷,赵以德(良仁)衍义,抄本,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同时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亦藏三卷《衍义》之抄本,此本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书目所载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抄本。其后,在杭州图书馆发现三卷抄本(有陈子濂补注)。因此,本书共发现三种抄本。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二年(1873)抄本为底本,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藏抄本为主校本(以下简称中科院本),以杭州图书馆藏抄本(以下简称杭图本)和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以下简称《二注》)为参校本,以原书所援引《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诸家学说部分,作为他校。具体校注原则如下:
1.原书为繁体字竖排,现改为简体字横排,并加以现代标点。凡指文字方位的“右”“左”,均相应地径改为“上”“下”。
2.异体字,俗写字,古字径改。通假字不改,出注,予以书证。
3.《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中《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条文之讹,异于《金匮》者,若注文据所异之词阐释,则原文不动,出校记提示《金匮》原文,否则据《金匮》(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赵开美本,1956)改,亦出校说明。
4.《衍义》方剂与《金匮》相比,药序互异,无碍方义者,从《衍义》,不出校记。药量互异,若剂量相等,仅单位有异,则从《衍义》,出校说明;《衍义》多将《金匮》中剂量相同之数药合并写出,从《衍义》,不出校。
5.对难读难认的字,注明读音,一般采取拼音和直音相结合的方法标明之,即拼音加同音汉字。
6.对费解的字词、成语、典故等,予以注释,用浅显的文句,解释其含义。只注首见者,凡重出的,则不重复出注。
7.原书正文之上、中、下三卷卷首原有“汉张仲景方论 明赵以德衍义”,现统一删除。
8.原书部分文字漫漶,以虚阙号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