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中医康复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的关系

中医学将疾病状态分为“已病”“欲病”“未病”三种。中医康复学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和慢性疾病、年高体虚者,属于“已病”范畴。研究目的是改善和预防病、伤、残者的身心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使其能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中医养生学的研究对象是健康人,属于“未病”范畴。研究目的在于防病健身,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因此,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在服务对象、研究目的、适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学科。但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均隶属于中医学,两者在理论基础、基本原则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方法和手段上也互通互用。如中医的饮食康复技术,既可以促进健康儿童的智力发育,也能用于智力衰退的老人;气功、导引技术,既能帮助失能者改善机体功能衰退所造成的生活障碍,也能帮助正常人增强体质,延长寿命。

(二)中医康复学与中医临床学的关系

中医临床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临床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一门学科。它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了辨证论治的特点。中医临床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等各科疾病,服务对象主要为临床各科患者。中医康复学与中医临床学在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服务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多的不同认识,属于两个不同学科。中医康复学关注的重点是机体功能的恢复,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因病残带来的身心功能障碍,以恢复功能、重返社会为最终目标。中医临床学重点关注的是现存状态下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治原则和方法等,目的是使患者解除当前的病理状态,延续生命。中医康复学和中医临床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在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上均有许多共同点。两大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如临床某些常见病在治疗同时或治疗后可适时介入康复,如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死、糖尿病等。但应当注意的是,中医临床学的研究内容不能涵盖中医康复学的全部内容,如康复评定、康复预防、残缺功能的代偿或补偿等,依然是中医康复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中医康复学的学术外延可以涵盖中医康复文献学、中西医结合康复学、中医康复心理学、中医康复教育学、中医康复管理学等;在三级学科方面,可涵盖中医肺病的康复、中医脑病的康复、中医骨伤疾病的康复、中医肿瘤疾病的康复、中医妇科疾病的康复等内容,各学科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中医康复学科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