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主要知识点

(一)定义

感冒是由感受风邪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病情轻者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二)历史沿革

《内经》首先提出感冒的主因及主症,后世进一步明确其病因以风邪为主,并常杂感伤人。

张仲景《伤寒论》根据伤风感寒的主次分为表虚、表实。

(三)病因

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四)基本病机

卫外功能减弱,或卫表不和,外邪乘袭肺卫致病。

(五)辨证要点

本病为邪犯肺卫,故属表实证。

1.辨表寒、表热,见表1。

表1 感冒辨表热、表寒

2.结合发病季节,辨别有无夹暑、夹湿、夹燥的情况。还需注意虚体外感者邪正虚实的主次关系。

(六)分证论治

1.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质润,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

证候: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面色多赤,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咳嗽,痰黏或黄,苔白微黄,脉象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感冒

证候: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口中黏腻,渴不多饮,泛恶,心烦,胸闷,脘痞,小便短赤,便溏,舌苔薄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4.变证

虚体感冒,素体不强,病后体弱,气虚或阴亏,卫外不固,以致反复感邪,或经常感冒缠绵难愈。

(1)气虚感冒

证候: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

(2)阳虚感冒

证候: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

治法:助阳解表。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

(3)阴虚感冒

证候: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5.补充临床常见的其他证型(有别于本科教材)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认为感冒主要由外感因素经肺系侵袭人体,卫阳不足以抵御外邪而引发,肺经鼻与外界相通,常表现为鼻部不适症状,应倡导肺鼻同治。洪教授自拟代表方有清咽利窍汤,适应证常见:日间阵咳,夜间少咳,鼻塞咽痒,咽部异物感,频频清喉,声音嘶哑,舌质微红,苔薄微腻,脉细弦滑。其药用组成:荆芥、薄荷、桔梗、木蝴蝶、牛蒡子、紫苏叶、桃仁、百部、射干、辛夷、苍耳子、生甘草。方中荆芥、紫苏叶清肺气,散寒气,宽中气,为调畅气机之要药;百部甘苦微温,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桔梗气轻味厚,升提肺气,清咽利膈,为诸药之舟楫。上三味以治肺为主,总司祛痰利肺之功。辛夷、苍耳子辛温轻浮,通鼻塞,利九窍,走气而入肺,为治鼻渊圣药。上二味以治鼻为主,总司清利鼻道之能。薄荷、木蝴蝶、牛蒡子、射干利咽开音,疏风止痒,消肿止痛。上四味以治咽为主,总司咽部开合之利。因痰滞咽喉,痰瘀互结,常见咽部气血凝滞之候,故加桃仁活血散瘀。若咽干鼻燥,可酌加麦冬、玉竹养阴清热。全方紧扣肺系,通鼻利咽,功专力强,临床疗效甚佳。

(七)预防调摄

1.加强锻炼,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以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时,及时增减衣被,避免淋雨受凉及过度疲劳。

3.在感冒流行季节,劝阻患者去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4.醋熏蒸法室内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mL,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熏蒸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作为流行季节预防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