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苗医外治法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苗医外治法的发展现状
苗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医疗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重视民族医药事业,苗族特色医疗技法得到了飞越发展。
1.苗医理论体系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自古以来,苗医苗药都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苗疆流传。研究者通过走访民间苗族医师等方式,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经过二十多年对苗医理论和临床医疗技法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使苗医药发展成为极具特色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苗医学的一方一药、一技一法得到了相应的继承与发展。近年来出版发行的一系列苗医药书籍,如《中国苗医绝技秘法》《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苗医基础》《中国苗族医学》《苗家整病技法》等,对推动苗医外治法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苗医外治法的发掘和利用
从古至今,苗医以“医技特殊、离奇多样,其功尤著”的神秘形象流传于世,但历史上对苗医的内容记载较少,特别是被称为“绝技秘法”的苗族医疗技法仅见于零散记载。近年来,研究者通过走访民间苗族医师,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苗医特色医疗技法。杜江等编著的《苗医绝技秘法传真》,首次挖掘整理出许多苗医特色诊疗方法,对各种苗医绝技进行了全面、翔实的记录。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苗医苗药治疗慢性疼痛重点研究室”团队进行了广泛调研及临床研究,初步规范了某些苗医特色医疗技法。此外,黔南州中医医院苗医科等已将苗医特色医疗技法运用于临床,让苗族特色医疗技法从“养在深山人未识”,走出苗山,走进城市,服务于更多的患者,加强了苗医的对外交流。
3.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发展苗族特色医疗技术,培养苗医医技人才,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室;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贵州中医药大学等举办了多期民族医生培训班;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立了苗族医药文化数据库;1978年,贵州省成立了贵州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黔东南州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所;丹寨、从江、贞丰、剑河、印江等县成立了民族医院或中医院内设立了民族医药科。以上这些为苗医外治法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二、苗医外治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苗医外治法在研究与传承、开发与保护中逐渐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可归纳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苗医外治法缺乏规范化及尚未完全挖掘
首先,大部分苗族医者习得医技为师承或祖传,以及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从他人口中得知,所以对于某些方法的操作流程,医者各持己见,无法客观、科学地对操作流程的规范性进行验证。其次,苗医外治法能治疗的病种广泛,但没有明确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再者,“巫医合一”“巫医不分,神药两解”对苗族医疗技法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然后,苗医所用诊疗器材多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简单加工制作而成,器材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无法得到保证,且苗医外治法的技能操作并未十分注意消毒灭菌,有伤处感染的可能。最后,苗医外治法的研究起步较晚,存于民间的许多疗效显著的秘方、秘法还未挖掘出来。
2.苗医外治法后继乏人
虽然国家为苗医医技人才的培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苗医高级人才稀缺仍是目前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许多乡间医生虽有医术,却不识字,没有考取执业医师的资格及条件。其次,苗医执业医师注册进展缓慢,苗医行医受到限制。再者,老一辈的苗医思想保守落后,苗医医技“传子不传女”,有甚者认为长子乃阳中之阳,苗医医技传给长子,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最后,如今许多青年因兴趣或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意从事苗医医技。因此,随着老一辈苗医英才的谢世,许多宝贵的家传秘方、验方、治疗绝技,正在面临着失传。
三、苗医外治法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
苗医外治法虽潜力巨大,但对它的研究仍然是任重道远,以理论化、标准化促进其安全,技术改良促进其推广,以更好地发挥其特色。为了让苗医外治法规范化、合理化地推广运用,我们必须把从各地收集整理的苗医外治法医技,通过学术探讨、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完善苗医外治法的临床诊疗标准及明确相关疾病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继续努力挖掘苗族特色医疗技法,用科学的观点及态度去看待“苗巫结合”这一现象。同时,要改变苗医外治法后继乏人这一现状,就要让苗医行医合法化、正规化,需要尽快推进苗医纳入执业医师考试;要培育真正的苗医学人才,也需要推进苗医本科人才的培养。我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所有苗医药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苗族外治法必定能够更进一步地继承和发扬,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