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苗医外治法发展历程
第一节 苗医外治法的奠基期
苗医外治法的奠基时期为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1703年,即原始社会时期到清康熙四十二年。苗医外治法主要来源于苗族医学,扎根于古代苗族人民中,极具有代表性。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医学之一,苗医药萌芽于炎黄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明清时期,复兴于现代,五六千年的曲折历史造就了现今璀璨夺目的苗族医药。苗族早期的医药文化主要经历九黎蚩尤、三苗和荆楚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淀,也被称为氏族部落医药文化。苗族人民起先生活于长江及黄河的中下游地带,部落首领为“蚩尤”,联盟称之为“九黎”。后来苗族先民通过努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即三苗国,三苗国之后又建立了荆楚。苗医药是苗医外治法的源泉,是苗族民众在长期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与疾病的斗争所积攒起来的经验传承文化。
苗医药是最古老的、原始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医药文化,原始苗族人的巫术和医术互相兼容,至此苗医以“巫医”的特殊文化形式出现。早期的医疗特点是“巫医合一,神药两解”,原因是落后的封建社会时期,苗族人民信奉“鬼神”,很早就利用医药和巫术结合的方式来治疗疾病,例如化水术和禁咒术。苗医外治法中大多数治疗方式都起源于巫术,不仅带有神秘色彩,疗效也令人惊奇。例如滚(履)蛋疗法将生蛋、熟蛋置于病变部位来回滚动,通过介质的颜色判断疾病性质,具有简便效优的优点。巫术是苗族最早具有心理色彩的疗法,虽然难以用合理的科学理论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苗族人民信仰的特殊文化,巫术确实在早期与疾病的斗争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苗医外治法的奇特疗法也是从中衍生,不断蜕变为脱离巫术形式、具备实用性的绿色疗法。
民间流传诸多关于苗族医药之源的传说,主要涉及“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按摩强身术”“苗药师祖”“药王传医方”等早期医疗活动,通过口耳相传和文献记载传承至今。《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硥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之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中国苗医史》记载:“蚩尤懂得一百二十种药,人病了服药能治好,死了服药能复生,老了服药还能还童。数十年后,苗寨人丁发展起来。”这就是苗族历史上“蚩尤传神药,医治百病”的故事。传说,祝融在南方将按摩强身术传授给黎民百姓,从此,黎民百姓掌握了防病治病的方法,运用养生健体的独家按摩术以后,病痛减少,身体越来越强壮。在湘黔边区的苗族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个药王,身在四方,行走如常,餐风宿露寻找药方。”相传有一位苗族药王,常年奔走苗族民间,据说药王爷爷每找到一味药,都要亲口尝一尝,感受药气在体内或周身窜行,气在人体哪个部位窜就判定药物能治疗那个部位的疾病。
苗药文化最早可追溯至神农尝遍百草,辨别药味,明辨性质,将药性分为毒、寒、温、平几种,治疗上以救死扶伤,救治各种疾病,令人起死回生为要。苗医的特征是融合鬼神与巫医,赋予药物以生灵能的属性,以治疗人体疾病。苗医认为万物皆有灵性,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苗医外治法也是起源于巫术,治疗原理也类似,展现了苗族医学初期的形态特点。
苗医历史源远流长,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医药理论,自成一派,苗医历史见载于各种民间传说、古歌和文献典籍中,是苗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民族传统医学,可分内治法与外治法两大类。擅用外治法是苗医的一大特点。苗医外治法通过使用药物、蒸汽、器具或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而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多具有疏通四大筋脉、通气散血、拔毒排毒、激发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应用范围广泛,紧密地将绿色无副作用特点与诊疗疾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