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诊断学》以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与医疗卫生实践接轨、为临床服务为目标,依据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和实际需求,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编写,旨在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点。
本教材的编写依据“十三五”规划教材《诊断学》(中西医临床专业)评价报告,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围绕着培养中西医临床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来进行,编写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定位于中医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
编写过程中,编委会除按照相关统一要求外,还采纳了许多师生的建议,认真制定编写大纲、教学大纲。在上版《诊断学》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删去不必要的重复和已经陈旧的内容,注重知识更新,及时反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简明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本教材融入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同时附有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
《诊断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临床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必修课,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是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地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本教材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查、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五部分。
(1)症状诊断:包括常见症状和问诊两部分。主要介绍各系统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问诊要点和检查要点,部分症状附有诊断流程图。问诊主要介绍问诊的重要性、方法、注意事项和技巧,特别强调医患交流的重要性和问诊技巧。
(2)检体诊断:包括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头部检查,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肛门、直肠和外生殖器检查,脊柱与四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全身体格检查。强调体格检查的方法与技巧、正常表现与异常表现的区别,尤其是各种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3)实验诊断:包括临床血液学检查,血栓与止血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肾功能检查,临床常用生化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测,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九部分。选择临床常用的项目进行编写,强调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临床意义,尤其强调对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肺功能、内镜、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检查。介绍检查的适应证,正常与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以及内镜检查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介绍心电图正常表现,尤其强调异常心电图(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死、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5)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介绍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病历的种类、格式和内容,完整诊断的内容、诊断步骤、注意事项和临床思维方法。
书后附有临床常用诊断技术、临床检验参考值、临床心电图常用表、参考文献,以利于查阅。
按编写内容先后顺序,本版教材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
詹华奎:目录、绪论、肾功能检查、临床检验参考值。
毕 榕:症状诊断(发热、心悸、呕血与黑便、黄疸、关节痛)。
周艳丽:症状诊断(水肿,恶心与呕吐,皮肤黏膜出血,腹泻,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李 耘:症状诊断(抽搐、意识障碍、情感症状)。
孟新玲:症状诊断(眩晕、晕厥)。
杨继兵:症状诊断(疼痛、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及问诊。
辛 华:基本检查法,肛门、直肠和外生殖器检查。
张红珍:一般检查、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吕红玲:头部检查、颈部检查。
李竹英:胸肺检查、肺功能检查。
周建衡:心脏血管检查(视触叩诊及血管检查)。
李孟魁:心脏血管检查(听诊)。
刘 潜:腹部检查。
宋珏娴:神经系统检查。
冯晓燕:脊柱与四肢检查、全身体格检查。
苗晓辉:血液学检查。
胡 江:血栓与止血检测。
王 玫: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刘 剑: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李征锋:生化检查(血糖、血脂代谢)及内分泌激素检测。
梁文杰:生化检查(第3~7节)及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
伊 琳: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蔚 青:心电图检查(第1~3节)。
王肖龙:心电图诊断(第4~6节)。
王 瑞:心电图诊断(第7~8节)。
杨晓军:内镜检查、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古 联:脑电图与脑地形图检查。
刘惠娜:病历书写。
孙士玲:诊断步骤与临床思维。
本教材数字化工作由詹华奎、刘潜负责,全体编委参加。
由于《诊断学》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泛,加上本次增删的内容较多、变动较大,书中若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广大教师、学生和读者,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完善。
《诊断学》编委会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