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考点1★★★ 专业术语
根盘 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 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应指 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 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肿胀范围。有护场提示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提示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顺证 按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
逆证 不按顺序而出现不良症状者。
考点2★ 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营气不从,脏腑失和。
考点3★★★ 阴阳辨证
阴阳辨证既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又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辨别诊治外科疾病应首先辨清阴阳属性。
考点4★★ 辨肿
1.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
2.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3.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4.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5.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6.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放手复原,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
7.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
8.郁结肿 肿势坚硬,表面不平,状如岩突,推之不动,界限不清,不红不热。
9.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10.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考点5★★ 辨痛
1.热痛 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2.寒痛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3.风痛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
4.气痛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5.湿痛 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凹陷性水肿或见糜烂流滋。
6.痰痛 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7.化脓痛 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8.瘀血痛 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
考点6★★ 辨痒
1.风胜 走窜不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2.湿胜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
3.热胜 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
4.虫淫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
5.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很少糜烂流滋水。
考点7★★★ 辨脓
1.辨脓的有无
(1)有脓 按之灼热痛甚,以指端重按一处其痛最甚,肿块已软,指起即复(即应指),脉来数者,为脓已成。
(2)无脓 按之微热,痛势不甚,肿块仍硬,指起不复(不应指),脉不数者,为脓未成。
2.辨脓操作方法 ①接触法(若应指明显者为有脓)。②透光法(适用于指、趾部皮下及甲下的辨脓)。③点压法(适用于病灶处脓液很少)。④穿刺法(适用于脓液不多且位于组织深部)。⑤B超。
考点8★★★ 外科内治法总则
1.消法 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2.托法 托法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正气不能托毒外达;透托法用于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
3.补法 此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
考点9★★★ 外治药物疗法
1.膏药
(1)适应证 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2)用法 如太乙膏、千捶膏均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的通用方。
2.油膏
(1)适应证 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2)用法 肿疡期用金黄膏、玉露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适用于疮疡阳证。冲和膏有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的作用,适用于半阴半阳证。回阳玉龙膏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阴证。
溃疡期可选用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
考点10★★ 外科手术疗法
1.切开法 适用于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2.火针烙法 适用于甲下瘀血、四肢深部脓疡、疖、痈、赘疣、息肉以及创伤出血等。
3.砭镰法 适用于急性阳证疮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疖疮痈肿初起、外伤瘀血肿痛、痔疮肿痛等。
4.挂线法 适用于疮疡溃后,脓水不净,虽经内服、外敷等治疗无效而形成漏管或窦道者;或疮口过深,或生于血络丛处,而不宜采用切开手术者。
5.挑治疗法 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颈部多发性疖肿等。
6.结扎法 适用于瘤、赘疣、痔、脱疽等病,以及脉络断裂引起的出血之症。
考点11★★ 外科其他疗法
1.引流法 包括药线引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
2.垫棉法 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或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或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时不能黏合者。
3.药筒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