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呕吐
【概述】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可吐出食物、清水痰涎,严重时吐出胆汁或带血。呕吐的发生主要由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胃弱等因素而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其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证病机总由胃气壅阻,和降失司,气逆于上而发生呕吐;虚证总由胃失濡养,不得润降或无力和降而发生呕吐。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幽门痉挛或梗阻、神经性呕吐、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如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类证鉴别】
1.呕吐与反胃。
2.呕吐与噎膈。
【鉴别诊断】
临床上多种疾病都可以出现呕吐,反射性呕吐和中枢性呕吐皆可发生。注意掌握各自特点进行鉴别。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呕吐常有不洁饮食史,发病急骤,呕吐较重。
2.晨间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以干呕为主,有停经史及早孕证据。
3.呕吐呈喷射状,不伴有恶心,与饮食无关,吐后头痛可暂时缓解,常见于颅内肿瘤。
4.呕吐量大、呈喷射状者,常见于幽门梗阻合并胃扩张与胃潴留。
5.呕吐物含大量胆汁者,可见于高位小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晕动病等。
6.呕吐物带有粪臭气味者,常提示小肠下段的肠梗阻。
7.吐泻交作并很快出现脱水征象者,常见于急性胃肠炎或霍乱。
8.呕吐伴耳鸣、眩晕者,常见于内耳性眩晕、晕动病等。
9.呕吐频繁发生,与情绪及精神因素有关者,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可考虑神经性呕吐。
临床上出现呕吐症状时,应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如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可鉴别急慢性胃炎、幽门梗阻等疾病。B超、CT等检查可与肝、胆、胰疾病做鉴别,CT对颅内肿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另外,一些生化检查对上述疾病亦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治疗】
1.辨治要点
实证:发病急,病程短,呕吐物量多,呕物多酸腐,可伴寒热表证及实证表现,脉实有力。
虚证:发病缓慢,病程长,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少,酸臭不甚,伴虚证表现,脉弱。
呕吐的治则:降逆止呕。实证宜祛邪为主,虚证宜扶正为主,根据胃气以和降为顺的特点,用药宜通宜降,不宜敛涩呆补。
2.证治分类
(1)外邪犯胃证
证候:突然呕吐,胸脘满闷;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表证。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
(2)食滞内停证
证候:呕吐酸腐,嗳气厌食,脘腹胀满,大便或溏或结,或泻下不爽。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主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中成药:保和丸、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
(3)痰饮内阻证
证候:呕吐清水痰涎,胃中辘辘有声,心悸头眩。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主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4)肝气犯胃证
证候: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每因情志不畅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降逆和胃。
主方:四七汤加减。
(5)脾胃气虚证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脘部痞闷,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苔薄,脉虚弦。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
(6)脾胃阳虚证
证候:饮食稍多即呕吐,胃脘发凉,喜温暖,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舌淡,脉濡。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主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
(7)胃阴不足证
证候: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呕吐量少,胃脘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主方:麦门冬汤加减。
3.其他疗法
(1)验方
苏叶10g,藿香10g,良姜6g,水泡代茶,频频服之。治疗外感寒邪,呕吐不止者。
(2)针灸
①体针:中脘、内关、足三里等。
②耳针:取穴胃、贲门、食道、交感等。毫针刺,每日1次,留针30分钟。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3)穴位注射
选穴参照针刺穴位。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1次,各穴交替应用。
【转诊原则】
1.诊断不明,需进一步到上级医院行钡餐、胃镜、CT等检查者。
2.若呕吐频繁而出现脱水等重症表现者应及时转诊。
3.常规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者。
【养生与康复】
1.食疗:脾胃阳虚者,平时可食用羊肉、肉桂、桂圆、姜茶等温性食品以温中和胃;胃阴不足者,可用枸杞子、石斛泡茶,或新鲜芦根粥益胃养阴;食后饱胀疼痛者,可食用山楂消食和胃。
2.穴位敷贴: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用王不留行或绿豆压在穴位上,然后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此法对于晕车晕船的呕吐还有预防作用。
3.服用汤剂,以浓煎为宜,并少量多次频服,以防吐出。对食入即吐者,可于药液中放入少许姜汁,或根据病情采用冷服或热服,以防病邪与药物格拒,汤液难下。
【健康教育】
1.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
2.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尤其是节假日;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烧烤等。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冷及过分粗糙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