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报名
哗!
霎时间,所有围在边上的人都哗然不已。
“真的假的,每个月都能吃上肉?”
“不可能,哪有人这么好心?”
“就是,粮食分这么多给我们,还让我们吃肉,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就是,我感觉太假了。”
“之前听说有一个庄园,一样说好了。可去了之后,又上调了税率,我看这个也差不多。”
周围人这样一议论。
先前还抱着去报名的人,大部分都打消了这个念头。
只有少部分人,还在犹豫着。
这么好的事情,怎么可能会轮到他们?
一些士子对于这报纸上,写的东西也嗤之以鼻。
这种条件,也就骗骗那些傻子罢了。
哪有这么好的馅饼?
“徐福气,你想去吗?”
徐福气思索一番后,眼神坚定下来:“俺去!”
“你疯了,这种摆明了骗人的东西,你还想着去干?”
“就是,一些庄园主将水田留给自己,把差田留给我们。谁知道这韩府庄园是不是,和那些人一样?”
“就是,徐福气,你别想了。”
徐福气被这么一说,挠了挠脑袋:“俺先看看,问清楚点就行了。”
见徐福气离开的背影。
不少人纷纷摇头。
“算了,劝不动也不关我们的事情。”
“没错,他自己非要去,说不定晚上就反悔了。”
与此同时,先前那名士子也看到了另一面。
上面写着,除了士子和农户外,工匠、木匠、只要你觉得自己有能力,你都可以去报名。
部分士子,看到这些的第一眼,脸就黑了下来。
“这韩北真是岂有此理,居然把我们这些读书人和那些泥腿子放在一起!”
“就是,韩北实在是太过分了。”
“我反正是不会去报名的,谁爱去谁去。”
一些士子,义愤的讨论着。
一个坐在桌子上,脸上愁苦的书生抬起头。“我觉得这也没啥吧,不都是正常招人吗?”
“这还没什么?孙山,你看看,他韩北把我们这些工匠和木匠放在一起,这不是在羞辱我们这些读书人吗?”
一个世家出身的士子,义愤填膺的怒骂。
“我等寒窗苦读这么久,到头来居然和一群工匠厮混在一起。”
“说出去,这成何体统?!”
孙山见状,有些目瞪口呆。
这世家的士子,想象力有点太过丰富了吧?
同样是人,何来这么多贵贱之分?
孙山又看了眼报纸,开口说道:“这上面写了,只要报名成功了,就能在那边吃住不愁,甚至还发报酬给你。”
“这对于我们这些落榜之人,难道不是好消息吗?”
“可以留在长安,为下一次科举好好做准备。”
之前那名世家士子,不屑的冷嗤:“谁看得上他那点东西啊?”
“话是如此,但孙山,你又能保证那韩北会让你安心复习,参加下一次的科举?”
孙山有些犹豫不决。
他们说的有些道理,但自己若是不去,也没有盘缠回家。
只能留在长安,等到下一次科举的到来。
思虑良久,孙山这才开口:“不管如何,我还是想要去看看,至少弄清楚情况再说。”
看着孙山离去的背影。
与他同行的几个士子,不由惋惜的摇头。
这种事情,孙山居然也会相信?
亏他还苦读了这么多年。
“算了,随他去吧。我等留个心眼就行。”
这种情况,出现在长安城的各个地方。
现在大唐日报的覆盖范围,已经辐射到了整个长安。
韩北庄园招人的消息,自然也快速的传遍了长安。
其中,就不乏一小部分心动,前往报名。
韩北本就没打算所有人能报名,只需要一小部分就够了。
与此同时,在万年县。
原本很大一块空地,俨然出现了一栋大型房屋。
与长安城的房子不同。
这里的房子,采用了后世房子的建模,显得更加大气。
而这,便是韩北在长安的府邸。
庄园内,除了韩北的房子外,还划分了很多的区域。
像农业区、工业区、住房区都是直接划分好了的。
几乎和后世区域划分,没有任何差别。
府邸内的排水系统,韩北也将其全部串联了起来。
另外,每一个区又具体划分了一小块。
像农业区是最大的,其中有温室大棚,又有水稻田。这样就不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
一块块农业区的区块,从远处望去,让人感觉无比整齐。
至于道路,韩北现在还没有弄出水泥。
就只在每一块区域之间,留出了一条比官道还要宽的道路。
可以同时容纳三辆马车并排走。
比长安城一般的街道还要宽一点,不过还是不能和主路道相比。
朱雀街可是能同时让八辆马车一起走都没问题。
韩北还特意在庄园内,留了一个广场出来,而旁边空出来的地方。
则修建了一个学校,叫做九州学府。
韩北很清楚,若是想要靠自己一个人,推动大唐进入工业化时代。
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他要培养很多的人才,这样才能点亮科技树。
让大唐尽早进入蒸汽时代。
至于现代工业化?
这还是先算了吧,蒸汽时代都没进入,就想着跨几个时代?
这也是韩北招募士子的目的之一。
此刻,在赵府庄园门口。
摆放着好几张桌子,一些人坐在桌子后面帮忙登记报名的人数。
桌子前面,则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会识文断字的,就签上自己的名字。不识字的,就按压自己的手印,签订契约。
一般古代卖身契这种都是这样。
但在古代一般签订契约都要担保人,不过韩北这边就没搞那么麻烦。
把名字写在上面,然后自己按上指纹就行了。
“别挤我啊。”
“下一个。”
“叫什么名字?”
“徐福气。”
“年龄。”
“三十五。”
“有没有犯过什么事情?”
“没有,当了几十年的农民,从来没干过坏事。”
“会识字和写字不,不会就按下手印。”
徐福才拿过契约,然后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手印。
登记名字的那人,拿出一个卡片递给了徐福才。“去里面领一点粮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