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学习辅导(宏观经济学部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疑难解析

1.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答:产出指GDP的生产,亦即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各经济部门的产品价值总和,例如长期以来我们所讲的工农业总产值。假定某纺纱厂1年产出成品(纱)值20万元,其中包括消耗棉花价值15万元(我们用棉花代表生产纱耗费的全部中间产品价值),则创造的价值只有5万元,而不是20万元。

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呢?如果我们暂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那么,新创造的这5万元价值就被认为是生产纱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家管理才能)共同创造的,因而要将其转化为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其中,利润是产品卖价20万元扣除原材料价格、工资、利息和地租后的余额。假定工资是2万元,利息是1.5万元,地租是5000元,则利润就是1万元。正由于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卖价扣除成本后的余额,因此,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是指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例如,一件上衣卖500元,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时支出500元,而这500元又是许多与之有关的生产经营者(如棉农、纱厂、织布厂、制衣厂、售衣商等)创造的价值即产出。上衣是如此,千千万万最终产品也是如此,因而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就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2.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对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产生实际的新价值,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3.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耐用品消费支出而被看作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答:住宅建筑即当年建造为私人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之所以列为投资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因此房客支付的房租要作为它的消费支出计入GDP。

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新的货物或劳务价值的产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而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能够产生新的价值。

5.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答:出口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GDP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减去进口额,从而得到净出口。但其可以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部分。例如,进口1台价值10万元的机器,被计入本国投资,进口价值5万元的香水被计入本国消费,进口价值15万元的军火被计入政府购买。如果我们计算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时不把这30万元的进口减去,就会误把外国生产的GDP计作本国的GDP。因此,我们计算GDP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仅计算净出口,否则,我们就会犯多计算GDP的错误。

6.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在两部门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7.GDP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在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时存在哪些缺点?

答:GDP在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时存在的主要缺点包括:

(1)有些对福利有影响的产品和服务因不进入市场而难以计入GDP,如地下经济活动、家务、志愿者的服务等。

(2)GDP是用具体的金额来衡量的,而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与其金额不一定成正比。有些产品的品质很高,带给人们很大福利,但随着技术进步价格则越来越低,如计算机。

(3)环境的污染和恶化没有计入GDP,但这些会造成福利的下降。

(4)闲暇也无法计入GDP,但闲暇会带来福利的增加。

8.如何全面理解GDP?

答:GDP是科学地计算总产量的方法,如果没有GDP,怎么描述宏观经济都是一个问题,更谈不上如何调节它的运行了。GDP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翻译成汉语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一句话概括,GDP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指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总和。一句简单的描述却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涵。

(1)GDP是个地理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强调了GDP这个总产出一定是属于该地区的,是按照属地原则来衡量的。例如,中国的GDP指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都计入中国的GDP,即使是苹果公司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手机,也是中国的GDP,而不是美国的GDP。当然,所有在中国以外生产的产品,即使是中国人生产的也不能计入中国的GDP。显然,GDP与GNP是有差别的,GNP只计算本国公民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与地域空间无关。

(2)GDP是一个市场价格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东西成千上万,种类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从食品、衣服到汽车、住房,从教育、医疗到心理咨询和保险,从黄油到大炮,无所不有。这些东西的单位不尽相同,显然不能把它们直接加起来,这样做毫无意义。虽然产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价格,这是个共同的单位,在这一点上,它们是可以相加的,而且加起来也有意义。市场价格就是计算当时所有产品的价格,将它们加总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格总量。

GDP是价格的总和,没有价格的东西不能算进GDP里。比如,你请一个保姆给你做家务,每小时要付给她10元钱,这个钱是可以计入GDP的,因为它是明确的市场交易行为,是有价格的。但是,如果是你自己做家务,你不会给自己发工资,这时就没有价格。虽然自己做跟小时工做的结果是一样的,都可以让你的房子整洁、舒适,可是因为自己做没有价格,所以不能算作GDP的一部分。家务劳动、农民自产自用的产品都没有市场价格,当然都不能计入GDP了。另外,一些逃避政府监管的黑市交易和地下经济也没有统计到GDP当中,因为其“市场价格”无法显现。

(3)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是与“中间产品”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指用于最后消费而不再投入生产的产品;而“中间产品”指生产出来后没有用于消费,而是投入下一阶段继续生产其他产品的中间投入产品。GDP只统计最终产品,不统计中间产品,因为GDP表示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所能享有的福利可能性。能增加福利的产品,只能是那些用于消费的产品,即最终产品,而不可能是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只有当它们变为最终产品时,才能增进实际的福利。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把中间产品也加进去,会产生重复计算的问题,会夸大一个国家GDP的真实水平。

(4)GDP是个当期新生产的概念。只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新生产的东西,都可以计入GDP,与是否进行市场交易无关。比如生产了100万元的产品,只卖出去80万元,GDP核算的是当期新生产的这100万元而不是只卖出去或被消费了的80万元。如果生产了100万元而卖出了120万元,那么GDP还是当期生产的100万元,而不是120万元,多出来的20万元是去年没有卖出去的库存,今年又拿出来卖的结果。这20万元已经在去年的GDP中核算过了,今年就不应该再计算了。所以,GDP统计的东西必须是这一年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再比如你购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就不应该计入GDP,因为这辆二手汽车生产时已经计入当年的GDP了,当然买卖这辆汽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不单是非本年度生产的东西不能计入当年GDP,即使是本年生产的东西,如果不是第一次买卖,也不能计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生产了一次,不能算两次。

此外,一些涉及所有权转移的交易活动,例如购买一块土地、购买普通股票等发生的金额不能算进GDP里。因为土地购置、股票买卖本身跟生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只是所有权的转移,不能算到GDP中。

(5)GDP是特定时期的流量概念。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因为GDP是“一定时期(通常是指一年)”的产量,所以它是一个流量。与流量对应的是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比如财富就是个存量概念。存量与流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流量来自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流量而发生变化,如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从数学上来讲,某时期内的流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如果用货币来表示一个人的财富和收入,在某一天,他总共有100万元存款,那么这笔存款作为这个人的财富就是一个存量表示。一个月后,他领了5000元的工资,那么这5000元就是他这个月的收入,属于流量。此时,他的财富就是1005000元。

GDP是个总量指标,比这个总量更有意义的是“人均GDP”,也就是平均每个人的GDP,这样才能贴切地表示一个国家人民的富裕程度。要注意的是,人均GDP是用GDP除以总人口得到的,但是它并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个概念,而且相差很大。人均GDP要减掉资本的折旧,减掉交给政府的税收,还要减掉其他项目,进行一系列调整,才能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来讲,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小于人均GDP。

9.传统GDP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演讲时提到:“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清廉。它既没有衡量我们的勇气、智慧,也没有衡量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传统GDP核算在统计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或缺陷,主要表现在:①GDP不能全面地反映总体经济活动,还有一些经济活动是GDP无法体现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按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因此非市场交易活动无法被计入。自给性的生产与劳务(例如家务活儿)就不在GDP统计范围之内。另外,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被计入GDP。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等。②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因为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GDP虽然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进而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此外,产量的增加更有可能带来资源耗竭与生态环境破坏。

鉴于GDP指标在反映福利方面的局限性,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对GDP指标的统计项目进行部分调整: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减去环境破坏与资源的过度消耗等。因此,绿色GDP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它弥补了传统GDP的部分缺陷,得到一众科学家的追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10.如何用支出法衡量GDP?

答:支出法也称产品流动法,其基本依据是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等于支出。用支出法衡量GDP,就是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呢?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因此

GDP=C+I+G+(X-M

C:居民个人消费总额。指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如对小汽车、电视机等产品的购买;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如对食物、服装等产品的购买;服务消费支出,如对医疗、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

I:国内私人投资支出总额。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或家庭购买的不用于本期消费的最终产品的支出。投资包括两大类,分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它可以分为非住宅固定投资和住宅固定投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NXX-M):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从GDP支出法核算的视角看,进口应该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NX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零,还可以为负值。

11.价格指数是什么?

答:价格指数是用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经常涉及的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DP平减指数)。

(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对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的消费性产品与服务所支付平均价格的度量指标。通过抽样调查,选择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因此,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上升并不反映在CPI上,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

(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对生产和批发环节的有代表性的几百种原料、半成品等价格经过加权平均后的价格指标。它是一种批发物价指数,衡量批发时或生产阶段的价格水平变动。PPI与CPI只是统计范围不同,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3)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GDP平减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但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而且其价格变动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

12.通货膨胀率是什么?

答:通过价格指数的变化,可以了解通货膨胀的情况。这个价格指数可以用三个价格指数来表达,其中最常用的价格指数为CPI。

如果Pt表示t期的物价水平,Pt+1表示t+1期的物价水平,用πt+1表示t+1期的通货膨胀率,则有

13.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答: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解释,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为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方面是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角度和供给角度的解释;第三方面是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基本上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三种。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从总需求角度来解释通货膨胀成因,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结果。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从供给方面来解释通货膨胀成因,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供给方面解释的通货膨胀有三种:①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②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③进口型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由经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物价普遍持续地上涨。对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的解释,一个是来自需求结构变动方面,另一个是来自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差异方面的解释。

(4)货币主义学派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

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重要因素,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所以该学派认为中央银行如果保持货币供给稳定,那么物价水平也将稳定。

疑难解析的内容摘编自: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七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