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华西里·列昂惕夫在1941年出版的代表作《1919—1939年美国经济结构:均衡分析的经验应用》中详细说明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方法,其后投入产出方法被广泛应用。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投入产出方法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扩大到产业结构分析、环境污染核算、收入分配、国际贸易预测等领域。
2009年,我有幸进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李善同教授。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研究。2011年,我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工作。在10余年的教学科研中,我和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主要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开展了资源环境、国际贸易、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本书正是近年来这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总结,共七章。
第一章为投入产出方法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投入产出方法、投入产出表类型、投入产出表特点和投入产出基本模型,为运用投入产出方法提供基础支撑。
第二章为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国内碳排放转移研究。本章主要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投资等导致的碳排放、碳排放转移以及京津冀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的隐含碳转移。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消费导致的碳排放转移呈现出增长迅速、非均衡性和多层次性等特点,大规模碳排放转移主要表现为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等能源富集省份向东部沿海省份调出大量碳排放;为满足北京和天津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最终需求,河北产生了大量碳排放,并向北京和天津净调出了大量碳排放。
第三章为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生产侧与需求侧碳排放核算。本章基于生产者责任原则与消费者责任原则分别对中国碳排放进行测算,旨在从两个方面理解不同原则下中国的碳减排责任。研究发现,中国自身需求拉动的碳排放占70%~80%,其他国家需求拉动的碳排放占20%~30%,其中拉动占比较高的国家为美国、日本、欧盟国家,其次为印度、韩国、加拿大,除印度外均为发达国家。1995—2014年中国进口拉动的碳排放呈增长趋势,其中拉动量较大的国家(或地区)为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欧盟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占比均为10%左右。
第四章为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国际碳排放转移研究。本章主要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我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分析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从省级层面分析出口导致的碳排放转移。研究发现,中国存在大规模的碳排放贸易“顺差”,是隐含碳排放净输出国,2007年中国的出口碳排放量和净出口碳排放量均达峰值;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产生地和进口隐含碳排放的需求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中西部省份是中国净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区域,中西部省份出口隐含碳排放受东部省份出口的溢出效应影响较大;自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导致影响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第五章为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国际贸易不公平性研究。本章基于投入产出方法重点分析了国际贸易或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隐含的增加值收益及碳排放转移,进而分析国际贸易导致的经济收益与环境代价的不公平性。研究发现,相较增加值贸易核算,贸易总值统计的方法对中美货物贸易失衡平均高估了48.76%,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强度是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强度的1.6倍,中国在中美贸易中承担了与自身经济收益不对等的环境成本;中国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英文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成员出口产品碳排放强度降低,新加坡、文莱、澳大利亚、韩国、泰国是中国碳排放的净进口国和增加值的净出口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除俄罗斯和越南)较中国碳排放强度更低,其中,中国在与新加坡、文莱、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传统贸易和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相关活动表现出的贸易特征有较大差别,通过简单全球价值链途径进行的贸易尤其值得关注,电力、金属、非金属行业是碳排放出口最多的部门,而这几个部门创造增加值的能力有限,在承担了较大碳排放成本的同时只获得了较少的经济收益。
第六章为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虚拟水转移研究。本章主要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我国省际贸易中隐含的虚拟水转移和经济收益、我国地区出口导致的虚拟水消耗与增加值收益的不公平交换和对外贸易中隐含的虚拟水转移。研究发现,位于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京津的发达省份由于贸易缓解了缺水状况,而位于西北和中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由于贸易加剧了缺水状况;发达省份是中国省际贸易带来的虚拟水和增加值收益净转移的主要受益者,而位于西北和中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遭受了虚拟水转移和经济收益的较大不均衡;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京津和北部地区在出口导致的增加值和虚拟水交换中受益,而西北、西南、东北和中部地区在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
第七章为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区域发展研究。本章主要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中国区域发展问题,以山西省为例深入研究了资源型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境况变化。研究发现,在国内循环中,中国通过省内循环获得的增加值较多,而通过省际循环获得的增加值不足,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中西部省份通过省内循环获得的增加值较多,而通过省际循环与国际循环获得的增加值明显不足;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资源型省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中的境况逐渐恶化,而以东部沿海省份为主的加工制造型省份的境况逐渐改善。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也要感谢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本书的出版凝聚了他们的辛苦付出。其中,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由吴三忙完成,第二章由李秋萍、陈萌萌和吴三忙合作完成,第五章由熊云君、刘琼媛和吴三忙合作完成,第六章由郑洁和吴三忙合作完成,第七章由范晓佳和吴三忙合作完成。当然,正如人类一切新知的产生都无法离开前人创造性劳动成果一样,本书的出版参考了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由于篇幅和信息完整性所限,无法一一列出,谨在此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郭国玺编辑为本书出版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吴三忙
202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