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天子守国门
夜深人静,一则震惊全军的消息像野火般在后金军营中蔓延开来。
守卫遵化城的明军统帅,竟然就是当今大明的皇帝崇祯!
据可靠情报显示,就在皇太极率领大军从沈阳出发,千里奔袭喜峰口的同时,崇祯皇帝也率领着御林铁卫,从京城出发,直奔遵化而来。遵化距离北京不过两百里,因此明军先行一步,在城中布下了天罗地网,严阵以待。
皇太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间怎么可能有如此巧合之事?
除非,宁远的兵变和毛文龙扣押袁崇焕,都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更让他震惊的是,崇祯皇帝竟然能预判自己的行动!
即便宁远、皮岛东江镇接连出乱,自己也不会贸然进攻关宁防线,而是选择千里奔袭喜峰口。
这种判断力,简直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畴!
“我就像一个提线木偶,被崇祯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皇太极内心升起一股深深的挫败感。
他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对方的掌控之中。
然而,皇太极很快就冷静下来,重新燃起了斗志。
“我是后金的大汗,麾下尽是最精锐的骑兵。而我的对手,不过是一支组建不到一年的军队。以我后金铁骑一力降十会之威,又岂会惧怕区区诡计?”他在心中暗暗鼓舞自己。
次日清晨,后金大军再次来到遵化城下,却惊奇地发现了一幕非同寻常的景象。
守军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城墙上,而是列队在城外空地,摆出了迎战的架势。
只见前排是一队骑兵,身披重甲,手执长枪,飒爽英姿,气势如虹。
后排则由火枪兵、弓箭手和枪兵组成,配合默契,警惕地盯着远处的敌军。
更令皇太极吃惊的是,在这支军队的后方,靠近城墙的位置,竟然停着一辆龙撵!那华丽的装饰,那高高飘扬的龙旗,分明昭示着车上乘坐的,正是大明的皇帝!
皇太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大明历史上,皇帝亲自率军出征,与士兵并肩作战,这已经是百多年未见的场景了。
历代大明君主大多深居简出,鲜少问津军国大事。
更不要说冒着生命危险,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了。
随着遵化城上号角声的响起,曹文诏率领的骑兵从两翼开始向后金军发起了凌厉的冲锋。
与此同时,明军的枪兵也在掩护弓兵和火枪兵,列队整齐地向后金部队发起进攻。
虽然御林铁卫组建不到半年,但这支部队的骑兵中,混杂了大量从宁远城调来的明朝精锐关宁铁骑。
他们装备了三眼神铳,这种既可以装填火药发射铅丸,又可以倒提当做狼牙棒挥舞的火器,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威力十足。
而御林铁卫的步兵,更是为了专门对付后金骑兵而量身打造的。
他们采用了全新的战术布阵,以火枪兵和弓兵为主力,在后金骑兵冲锋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毁灭性的齐射打击。
一旦骑兵冲到近前,枪兵就会挺身而出,与之展开白刃战,给予最后的致命一击。
这种步骑结合、远近配合的作战方式,无疑是针对后金骑兵的克星。
在古代战场上,士气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时的明朝御林铁卫,由于先期抵达遵化,得以充分休整,以逸待劳,士气正盛。
相比之下,后金大军虽然兵强马壮,但长途奔袭而来,又经历了一天的苦战,难免有些疲惫不堪。
更糟糕的是,昨日遭遇明军火器的惨烈打击,勾起了后金将士在宁远之战中的“大炮恐惧症”。
那种面对火器时的无助和恐慌,像梦魇一样,再次笼罩在他们心头,让他们的斗志大减,士气被动。
而明军这边,曹文诏率领的骑兵,却展现出勇猛异常的战斗力。
在后金军阵中,他们左冲右突,节节胜利,仿佛进入了无人之境。
在这种强大的攻势下,后金军队渐渐乱了阵脚。
那些原本勇猛无比的铁骑,竟然在明军的冲击下,溃不成军,狼狈不堪。
他们慌乱地后撤,试图重新集结,却被明军紧追不舍,逼得节节败退。
皇太极望着战场上的惨状,心中震惊不已。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骑兵,竟然会在明军面前,如此脆弱不堪。那些所谓的勇猛善战,似乎都成了一个笑话。
明朝御林铁卫虽然在战斗力上有着强大的优势,但他们在机动性方面,却不如后金骑兵。
御林铁卫偏重于重装和防御,虽然能够形成坚不可摧的阵型,但在追击和奔袭方面,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如果说后金军是一只矫捷善战的猛虎,那么明朝御林铁卫就像一只钢铁铸就的刺猬,虽然防御力惊人,但在机动作战中难免有些笨拙。
不过,不得不说,后金军毕竟是经过长期训练和实战洗礼的精锐之师。
即便在明军的强大火力和冲击下,他们也没有完全崩溃。
经过了初期的惨烈牺牲和损失,后金将士终于在后方重新稳住了阵脚,开始有序地集结起来。
崇祯坐在龙撵上,远远地望着战场的形势,眼中闪烁着深邃的思虑。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大炮已经发言,该让敌人坐到谈判桌上了。”崇祯在心中暗暗思忖着。
他认为,此时正是收兵的好时机,不必再继续纠缠下去,免得功亏一篑。
于是,崇祯当机立断,下令鸣金收兵,示意明军见好就收,退回城内。曹文诏接到命令,立即率领骑兵掉头,为步兵撤退提供掩护。
只见明军骑兵在战场上来回冲杀,拖住后金军的追击,让步兵得以有序地撤回城中。
而后金军在面对遵化城上的大炮,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铁骑,此时也不得不望城兴叹,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