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乡村学前教育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遗传、环境、个体实践及教育共同影响儿童的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教育会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用一定的内容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施加一定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一环境有意识地提供的条件与活动对象,都是为达到教育目的和完成教育任务服务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是促进人的精神力量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教育可以发扬优良的遗传素质,使遗传素质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并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教育可以对环境加以取舍,发挥和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减少或消除不利因素,使儿童形成社会需要的品质和才能。幼儿教育机构与家庭配合,向学前儿童进行有目的、系统的教育,在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对学前儿童来说,教育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儿童在家庭和周围环境中与人们交往、耳濡目染,与周围事物互相作用,就是在学习和受教育,只是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儿童的认知能力、知识和技能、品德和习惯、个性都是通过教育和环境形成的。

首先,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智力、个性和情感的发展有长期的影响。学前期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的作用,可以说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必要条件。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对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进行了很多研究,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追踪研究,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早期经验与智力发展的科学假设:5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与17岁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相比,在4岁时就有约50%的智力,其余30%的智力是在4~8岁获得,最后20%的智力是在8~17岁时获得。在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最大。儿童入学后学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经验。心理学家亨特对智力发展变化的研究结果指出:智力是可以训练和变化的,不是固定的;出生后最初4年的智力发展极为重要,对儿童以后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从学者们的研究中,大家都公认学前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态学家从对动物的研究中提出了敏感期,即有机体的潜在能力只有在某一特定时期中提供特定的刺激,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敏感期一般出现在生命早期。此后,有的科学家对儿童进行研究认为4岁前是形状知觉的敏感期,以后逐渐减弱;口语学习的敏感期在8岁前。虽然“敏感期”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但是学前儿童易于接受外部影响,有求知欲。丰富多彩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对学前儿童智力启蒙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个性倾向也有重大影响。有的心理学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失去父母的数千名儿童进行研究,发现早年丧失父母的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和个性的发展极为不利。人类学家的一些研究也证明,由于各个种族对儿童照料方式不同,从小受成人关心的儿童,长大后性格温和,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从小成人对他们不关心,只是给他们喂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神经联系一经形成,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迹。早期经验为学前儿童个性的形成打下了最初的基础。虽然,早期经验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作用,但也要看到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以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仍有重要的作用,能弥补或改变以前所形成的智力或个性的偏差。我国的一些调查研究也证明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智力和个性发展中的作用。有研究者对某地受过幼儿园教育的中小学生在智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进行调查,发现受过幼儿园教育的都较未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学生表现更佳,如以三好学生和语数两科成绩所占的比例而言,在受调查的小学五年级414名学生中,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学生中有61.3%为三好学生,有30.6%语文、数学两科成绩均在90分以上;而未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学生中只有25%为三好学生,只有13.9%语文、数学两科成绩均在90分以上。在调查初三和高三学生时,也明显反映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学生中三好学生的百分比要高于未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学生马芝兰.关于幼儿教育对中小学教育质量作用的调查[J].教育研究,1983(6):15-18.。又如,在一项对55个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超常儿童在素质上固然有一定优异之处,但主要是由于较好的早期教育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促使他们智力发展较好,并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没有教育和环境这个条件,超常是难以出现的中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智蕾初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9.

其次,早期经验能改变脑的结构。在学前期,儿童大脑迅速发展,以脑重而言,出生时为350~400克;6个月重约650克;1岁时重约900克,2岁时重约1 000克,3岁时重约1 300克,为成人脑重的十分之九。出生后,皮层细胞继续增长和分化,3岁时大脑分化完成,神经纤维加长,分支加多,神经细胞的联系复杂起来。这一时期大脑迅速发展,为学前儿童接受、处理、加工储存信息提供了条件。在18世纪末,意大利解剖学家从解剖动物中发现,训练过的动物的小脑皱襞比没有受过训练的动物的小脑襞多。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罗森威格把同窝小白鼠分成三组,给予不同的喂养方式,4~10周后,发现生活环境丰富,并有适当训练的一组小白鼠的大脑皮层较厚、较重,脑细胞的体积也较大,几种重要的酶的总活动量加大。而环境单调又无训练的一组小白鼠的大脑皮层情况则反之。除动物实验外,有人解剖营养不良而死去婴儿的大脑,发现他们的脑细胞数低于正常数。近20年来,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使得研究者们能够直接观察人类学习后大脑发生的变化。神经科学通过人对动物的实验到对人的研究,发现在修正大脑结构、建立心理结构的过程中,经验起着重要作用。而学前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目的、系统地选择经验,传递经验。

最后,儿童的个体实践活动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能正确引导儿童的实践活动。儿童的成长不是完全被动的,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自身的活动为内因,才能使儿童顺利地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能够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各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让儿童以主人的身份与外部环境进行相互作用,自由、独立地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儿童只有亲自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才能保证其身体发育良好,精神丰富和完善,才能不断地构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教育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