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体面就业的内涵及目标。“体面就业”是国际劳工组织在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的,目的是“促进男性和女性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通过消除就业歧视、加强社会保障、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改善就业条件、强化政府、企业和工会三方协商机制等手段来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劳动者体面就业。该内涵界定主要是从安全视角出发,强调政府应通过相关的劳动立法来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国际劳工组织于2015年重新界定了体面就业的内涵,从企业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层面出发,强调企业组织要充分保障其员工在工作中的尊严与平等权利;普尤(Pouyaud,2016)从劳动者心理感受及工作经验角度出发,认为公平的晋升机会和工作本身的挑战性能实现劳动者的自我价值,从而实现体面就业;达菲(Duffy,2017)从心理理论视角界定体面就业的内涵,强调安全工作环境、适当的收入、可供支配的劳动时间、医疗保障、组织价值观等物质收入和心理感受方面的体面就业实现。
第二,体面就业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国外学者认为,对体面就业测量指标的研究比对内涵的理解更重要。因为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体面就业水平,而且有利于督促体面就业的真正实现。菲利普·艾格(Philippe Egger,2002)、理查德·安克尔(Richard Anker,2002)、大卫·贝斯孔(David Bescond,2003)、佛罗伦斯·邦尼特(FLorence Bonnet,2003)等人分别从社会维度、组织维度和个体维度三个层面构建了体面就业的衡量指标体系,并且将每个维度还划分为多个层面;韦伯斯特(Webster,2015)从个体层面构建了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就业机会、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收入水平、工作时长、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平衡、机会公平性、工作环境、社会安全性、社会对话九个层次的内容,并设计成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采用非连续性问答方式,被调查者只需回答是或否。但该指标体系在进行结构性构建时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显得结构维度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费拉罗(Ferraro,2018)以国际劳工组织对体面就业的内涵界定为理论基础,建立了知识型员工的体面就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7个维度、31个题项构成,主要包括基本原则和价值观、适当的工作时长、生产性工作、公民权的履行、社会保护、机会、健康和安全等。
第三,以非正规就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实现体面就业的对策和措施。体面就业与非正规经济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02年正式提出的,它要求各政府部门要消除非正规就业的歧视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正视非正规就业的就业效应。于是,世界各国学者们纷纷展开了一系列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制度方面的研究,如通过财政与税收政策、非正规就业立法、社会保障制度、劳动报酬等手段鼓励企业雇佣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真正保护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从而实现体面就业;克鲁兹、哈代、桑德斯(Cruz,Hardy,Sanders,2017)通过对自由职业从业者英国舞女的研究,认为该群体缺乏劳动保护,应该通过政府层面颁发执照等法律手段来改善其工作条件和环境,提高其体面就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