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动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影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改革开放至今所经过的四十余年,是我国经济水平持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四十余年。以1978年不变价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64808.3亿元,总量增长了约43.8倍;同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伴随总量的增长一同增长,截至2022年相比于1978年增长了30.3倍有余。在成果显著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过去单纯的要素驱动增长方式后续乏力、经济增速放缓、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和讨论。与此同时改革开放至今的四十余年也是我国人口变革的四十余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等原因使得我国人口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在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已经达到7%,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我国的老龄化逐渐加速,截至2022年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已达到14.9%;人口数量在此过程中增速逐步放缓,在2022年总人口进入下降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质量显著提高,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了9.91年,并且受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大学生占比稳步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占比也在增加。人口作为经济增长过程中核心的能动因素,其“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其变动又有怎样的影响?中间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等一系列问题都亟需回答。本书围绕着中国人口变动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问题,沿着“提出问题——机理研究——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答。

在机理研究方面,本书在梳理和归纳已有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影响机制阐述和数理模型分析的方法,分别针对人口在数量、质量、年龄结构上的变动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人口变动对经济可持续增长影响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口数量变动除了可以通过提供劳动力的供给路径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外,还可以通过影响物质资本投资回报率的方式产生,同时人口数量所代表的市场规模也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收益;人口质量变动则主要通过技术模仿和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作为要素直接投入生产之中两种形式对经济可持续增长产生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中,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都会通过劳动力供给路径对经济可持续增长产生影响,但是两者又存在不同。这种不同反映在对于适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影响上,一方面少儿抚养比的增加会降低适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而另一方面老年抚养比的增加虽然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老年人却可以通过代际支持的方式增加适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缓解由于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减少问题。同时人口年龄结构还可以通过物质资本路径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产生影响,其中少儿抚养比的增加必然会降低储蓄率,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却可能由于预期效应提高储蓄率。此外,本书还对劳动适龄人口内部的年龄结构老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劳动适龄人口内部的老龄化会通过劳动力供给和技术进步两条路径对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在实证研究部分,以理论分析为基础,针对人口数量、质量、年龄结构变动中对经济可持续增长影响的最显著的部分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对机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实证估计的结果显示:首先,在2004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供给逐渐成为稀缺要素,这表现为其显著性相比2004年以前有所提高。同时伴随着劳动力增速由正转负,劳动力要素的变动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贡献也由正转负,从过去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提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模式,变为由于劳动力减少而对经济可持续增长产生压力的模式。其次,中国人口质量的变动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贡献整体上显著且稳定。同时人口质量变动的不同侧面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前后存在变化,在2004年以前平均受教育年限所反映的人口总体质量水平的改善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2004年以后大学生占比所反映的人口质量内部结构的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在分离了老年抚养比增加所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减少的影响和其他效应(通过储蓄率、影子贡献等方式所带来的效应)之后,发现老年抚养比的增加虽然总的来看会对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负面压力,但老年人同时具有自身的生产性,其可以通过其他效应对经济可持续增长产生正面贡献,并不全部都是负面效应。

之后为了解释和验证老年人的这种生产性和正面作用,本书提出了老年人影子贡献的概念并通过实证的方式,对上一章中老年人的正面贡献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实证结果显示,老年人的代际支持会显著地增加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率,对于全部子女而言享受到祖辈的全部代际支持可以使其就业率提高13.8个百分点,对于女性而言则可以提高18.5个百分点。不过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外部条件不利于老年人发挥代际支持作用,这造成到2016年时享受到来自祖辈全部代际支持的子女只占到全部16岁到50岁子女的14.3%。这稀释了老年人影子贡献的作用,使得其所带来的实际就业率提高对于全部子女和女性分别只有3.3和4.4个百分点。因此按照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占比13.32%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其对应的影子贡献所占GDP比例仅为3.24%。虽然这表明老年人并不能仅仅通过影子贡献就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足以匹配其人口规模的贡献,但也足以说明老年人与少儿不同,具有自身应当被研究所正视的生产性。为从一个积极乐观的角度研究中国当前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支持。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人口数量变动、人口质量变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通过理论阐述和数理模型的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的方法定量地研究和验证了中国人口在数量、质量、年龄结构上的变动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和其贡献率的变化。之后针对老年人不同于少儿所带有的生产性,从老年人影子贡献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数据定量地验证了老年人影子贡献对于劳动适龄人口就业率的促进作用,并测算了自2000年以来老年人影子贡献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孙晓海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