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也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关于对外开放的新理念和新举措。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是我国进行差异化制度创新探索和密切对接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必要举措,也是当前国际经贸格局深刻变化下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中国需积极倡导对外开放理念,弘扬极具中国特色的开放精神,坚持开放发展。因此,推动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必须服务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充分考虑我国面临的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充分认识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充分理解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具体内涵与意义,才能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首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来看,推动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大目标,也是我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一方面,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有利于推动差异化制度创新。通过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完善,我国可以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促使各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区域内比较优势,进行差异化制度创新,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强改革试点经验的复制和推广。通过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地理布局和产业布局的完善,我国可以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覆盖范围,建设辐射作用更强以及产业功能更完善的对外开放高地。另一方面,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可以促进我国进行产业升级。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产业布局,能够推动更多的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能够稳步推动金融、电信、教育、医疗以及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开放进程。通过进一步的政策创新和体制改革,我国实行更加自由化便利化的更高水平的投资和贸易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并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优化外资结构,从而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推动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我国可以推动区域内差异化制度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这对探索在国内其他地方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亮点,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从当前国际经济格局来看,推动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符合当前国际经贸规则发展新阶段、提升我国在当前经济格局中竞争力的要求。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格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仍然薄弱,新技术革命加速突破,抢占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高端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经济格局延续“东升西降”态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大国博弈和战略竞争加剧。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为世界经济发展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使实体经济严重受创于金融市场激荡,有悲观论认为,世界可能面临经济“大萧条”危机。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预测,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对部分经济体进一步转向保护主义政策的担忧可能抑制全球投资预期,引发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向内收缩。同时,国际社会正处在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塑期,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等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构建国际经贸新体系的重要平台,新规则从以往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边境开放”向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乃至自由化、竞争中性等为特征的“境内开放”拓展和延伸的事实,凸显了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变革趋势,对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成了严峻挑战,增加了我国再次“入世”的风险。新一轮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应该更好地辨识和适应国际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通过优化完善布局以抵御风险冲击和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因素,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更好地防范风险挑战。因此,无论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还是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的深刻变化,推动完善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既是我国基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关键,也是保证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最后,从理论研究上看,深入探讨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既是对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内涵的理论回应,又是对新时代自由贸易区理论研究的拓展。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具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这一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对开放理论的初步探索。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径开始,在借鉴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开放举措。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又到内地经济开放,并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到现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渐走向深入,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具有创新性开放战略的提出,正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批判继承和发展基础之上得来的。研究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既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同时又有必要立足现实基础展开针对性研究,从而为推动中国和世界人类发展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和智慧。

二、学术价值

首先,本书以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阐释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概念,既是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内涵的理论拓展,又为深刻理解“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解读。“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一词本身就是非常复杂、多维、抽象的概念,已有研究多集中探讨空间布局,较少涉及结合特定功能定位的布局。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合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网络经济学等理论,扎根中国特色的制度背景和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主要问题,合理地借鉴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精髓,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布局优化为切入点,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为抓手,深刻阐释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必要性、迫切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探讨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理论基础及实现路径,不仅可以丰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亦可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应用场景。具体而言,本书运用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点”“线”“面”维度的结构特征和动态演化趋势,厘清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主要问题,综合评判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对产业升级、区域联动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效应,对矛盾的成因、表现、传导机制形成客观、科学、全面的研判,进而针对我国区域之间出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趋同、联动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动力机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智慧的对外开放理论研究成果,丰富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理论。

其次,本书通过对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动力机制研究,提出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战略路径,不仅有助于丰富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理论维度,也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空间维度、产业维度、功能维度的互联互通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以往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研究相比,本书的研究不仅局限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空间维度和产业维度,而且结合中国特色制度背景和发展现状,开创性地提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功能维度,从而实现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优化的丰富理论内涵进行合理界定。同时,本书在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动力机制分析中结合三个维度,提出重点关注产业协同、通道协同、产业协同、信息协同四大协同;在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战略研究中融合三个维度和四大协同,提出差异化制度创新的组织协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外联动发展的通道协同、区域协同发展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布局优化的产业协同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信息协同发展的信息协同四大路径,研究逻辑起点贯穿始终。在保障体系构建方面,本书同样紧密围绕制度创新、产业布局、联动发展、信息协同四个层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并全面解析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形式主义误区以及产业趋同风险四类风险及其来源进行识别,构建风险预警和监管机制,最终围绕组织保障、争端解决机制保障、金融政策保障、财政与税收政策保障、产业政策保障、人才培养与创新政策保障六个方面对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工作的政策保障进行研究。

最后,本书以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为导向,基于系统论的整合思想,采用多学科领域研究理论和技术方法,探究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理论的内涵和特征事实,为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跨学科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理论为基础,合理地借鉴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精髓,以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为核心,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理论。随着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发展乏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其纵向发展深度和横向布局优化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是一个更加多层次、立体化、广范围的概念。本书基于系统论的整合思想,融合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和网络经济学的理论精髓,构建跨学科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本书紧扣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三大维度,全面分析和评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效应和主要问题,并将重心集中在探索如何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实现整体经济结构优化,提出组织协同、通道协同、产业协同、信息协同四大动力机制,充分重视四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化制度创新的组织协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通道协同、区域协同发展下的产业协同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信息协同四个方面设计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优化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路径。本书的研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论证方法。

三、时代价值

第一,本书深入解析了全球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态势、空间布局与运行状况,系统剖析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本原因,为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提供全面详实的事实依据、系统准确的问题定位和深刻具体的政策着力方向。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尽管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制度创新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当前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总体上仍存在区域协同性较差、创新成果推广难、功能定位同质化等诸多问题,极大限制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服务功能施展与边际潜力挖掘。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三大方面存在的地理条件限制、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趋同化严重、协同对接不到位、产业创新不充分、政府职能转变困难、金融服务能力滞后等问题较为明显。本书结合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全面评价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优势和制约因素,重点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内在原生因素、外部驱动因素两大方面,深入研究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总结归纳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不同主导因素下的基本形态模式。同时,在厘清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主要问题、识别了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制基础上,本书从制度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内外联动、创新驱动等方面为完善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提供了战略路径,针对不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特征、发展水平、战略定位等提供了具体的发展策略。

第二,本书科学构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评价体系,并融合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存在的各类潜在风险,为动态监测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状态以及预警各类风险提供参考,为我国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保障体系提供了借鉴思路。经过40多年的对外开放和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合作,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及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上升和对全球贸易及投资影响力的扩大,对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持怀疑态度或否定的声音开始出现,我国自由贸易试验战略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扩区”发展正在逐步推进,在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所带来的风险。首先,本书深入解析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所面临的具体风险,主要包括自由贸易试验区系统性金融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形式主义误区以及产业发展趋同的风险,并分析以上风险的来源。本书重点围绕制度创新、产业布局、联动发展、信息协同四个层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全面、准确、完善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其次,本书全面解析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形式主义误区以及产业趋同风险四类风险及其来源进行识别,构建风险预警和监管机制。最后,本书围绕组织保障、争端解决机制保障、金融政策保障、财政与税收政策保障、产业政策保障、人才培养与创新政策保障六个方面提出对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工作的政策保障。

第三,本书系统分析了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对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了其为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抓住外部机遇和积极应对挑战的具体措施,最终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在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过程中,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和作用愈加凸显。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推动新时代全面开放的新引擎,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于促进国际循环起到引领性作用。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枢纽,分析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中会面临的新发展机遇,对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高质量发展推动下自由贸易试验区面临的机遇,有利于其充分利用相关支持政策应对我国外部环境挑战、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同时,分析高水平对外开放下自由贸易试验区面临的机遇,有利于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分析高水平对外开放下自由贸易试验区面临的机遇,有利于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制度优势,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的组织协同、通道协同、产业协同、信息协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主动应对新冠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