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自然地理条件与人口经济状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1.生态屏障核心地带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不仅是长江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雅砻江等的集中流经地,而且是金沙江(长江上游)、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奇观标志性腹心地带,还是黄河上游的部分流经地,堪称“七江并流”区域。该区域内各类大小河流更是多达上百条。可以说,该区域是中国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发源地和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堪称“中华水塔”。同时,这里的横断山区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林区——西南林区最核心的区域,是中国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区域。这里的川西高寒草原是中国六大草原之一。这里不仅是长江流域,而且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森林、草原覆盖率如表1-2所示。
表1-2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森林、草原覆盖率 单位:%
数据来源:森林占比数据由各地林业和草原局提供(马边县为林业局)。草原数据中四川省“三州”的数据为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积,数据源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昌都市的数据为天然草原面积,数据源于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表中草原占比根据相关数据计算而得。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
2.生态环境脆弱地带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川西高原与台地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受南亚板块与东亚板块挤压,河流深切,形成以高山峡谷和高原为主的典型地质地貌。该区域内高原、山地与河谷之间高差明显,气候多样,地灾隐患较多,土壤发育不完全,土层薄而贫瘠,受风蚀、水蚀、冻蚀以及重力侵蚀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退化明显,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高寒草原和高山地带生存环境恶劣,许多地方堪称“生命禁区”。刘军会等(2015)在全国划定了18个重点生态脆弱区,其中就包括西南横断山生态脆弱区。他们认为,该区域新构造运动活跃,岩层破碎,谷坡陡峭,降雨集中,滑坡、泥石流分布广泛,水土流失严重。从区域范围来看,该区域绝大部分地区也处于《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所列的八大生态脆弱区中的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和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范围之内。该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属于国家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该区域内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的情况分别见表1-3、表1-4、表1-5、表1-6(相关内容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整理而得)。2021年10月,在原大熊猫栖息地的基础上,国家整合了6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正式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为27 134平方千米。其中,四川片区总面积为20 17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4.36%;阿坝片区总面积占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的21.98%,占四川片区的29.56%,主要分布在汶川、茂县、松潘、九寨沟等地。
表1-3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范围内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表1-4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范围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表1-5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范围内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表1-6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范围内的国家森林公园
3.生态资源富集地带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处于中国地理最显著的过渡地带,明显的海拔高差形成了丰富的垂直气象景观,使得这里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物集中度极高的地区。由于立体气候和立体地貌特征明显,山地、盆地、河谷、高原、台地、平坝皆有,该区域特色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有丽江雪桃、华坪杧果、香格里拉松茸、洛隆糌粑、类乌齐牦牛肉、凉山苦荞、雷波脐橙、会理石榴、摩梭红米、汶川甜樱桃、金川雪梨、小金苹果、得荣树椒、丹巴香猪腿、炉霍青稞、峨边竹笋、马边绿茶等众多地理标志产品,其他各种菌类、药材类、特色水果类、特色肉类、动物皮毛以及蜂蜜、花椒等土特产资源更是十分丰富。同时,复杂而独特的地质地貌造就的多样化地质景观,也使得该区域成了我国生态景观最靓丽、最多彩的地区。茫茫大草原、皑皑大雪山、道道大峡谷、条条大江河,星罗棋布的海子散布其间,多姿多彩的森林景观分布各地,构成了一幅幅无与伦比的绮丽画卷,是全国生态旅游资源禀赋极佳的地区。另外,该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也异常丰富,锂辉矿、金矿、大理石、铁矿等具有比较优势,水能资源更是首屈一指,是中国水能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占全国水能资源的2/3以上;是中国水能开发最密集的地区,全国大部分大中型水电工程都集中于此。
(二)人口经济状况
1.集中连片特困地带
历史上,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远离经济政治中心,属于相对偏远地带,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大多数地方都是从封建农奴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基础薄弱。加之相对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对落后的交通条件等因素,该区域的发展难度远高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尽管该区域内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受诸多因素限制,与全国其他区域比较,该区域的发展明显不足,绝大多数地方属于全国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四省涉藏地区涵盖了本区域的绝大部分县(市、区)。其中,乌蒙山区包含本区域乐山市的马边县,凉山州的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雷波县;滇西边境山区包含了本区域丽江市的玉龙县、永胜县、宁蒗县;四省涉藏地区包含了本区域迪庆州、昌都市、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全部县(市、区)以及凉山州的木里县。另外,乐山市的峨边县,凉山州的盐源县、甘洛县,丽江市的古城区和华坪县,虽然不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范围内,但是也都是贫困县(区)。因此,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除凉山州的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会理市、会东县、宁南县等安宁河谷六县(市)外,其他全部属于贫困县(市)。可见,该区域贫困面的广度和深度,基本上属于全域深度贫困。尽管通过精准扶贫,目前该区域各县(市、区)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但是该区域无疑仍然是全国相对贫困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要阵地。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2021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与本省(自治区)相应收入比值如表1-7所示。
表1-7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2021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与本省(自治区)相应收入比值
数据来源:各地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比值是指和各地所在省(自治区)的相应平均收入水平的比值,笔者根据计算而得。
根据四川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三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分别为41 444元、40 905元和46 50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分别为17 575元、14 197元和16 935元。从表1-7可以看出,2021年各地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了迪庆州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略高于云南省的平均水平外,其余地区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全部都低于其所在省(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更是明显偏低。
2.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廊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成了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的主要分布区域,一条条河谷形成了一道道通路,多民族在这里迁移、分化、演变,汉、藏、羌、彝、纳西等20多个兄弟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各民族语言、服饰、习俗、建筑、文物古迹等各具特色,茶马古道文化、格萨尔文化、女儿国文化、土司文化、东巴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交相辉映。经过长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里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代表性地区之一,在国家政治地理版图中具体特殊的重要性。
基于自然地理原因,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人口总量偏低,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共有常住人口9 500 537人,其中凉山州占了51.14%。广袤的面积,过低的人口总量,导致人口密度低,平均每平方千米仅有20.82人。如果除去凉山州、丽江市、峨边县、马边县四个相对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该区域内其余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仅有8.3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统计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四川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分别是每平方千米147.06人、172.17人、119.79人和2.97人。可以看出,该区域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仅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4.16%。其中,四川区域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47人,只相当于四川省平均人口密度的13.63%;云南区域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49人,只相当于云南省平均人口密度的31.29%。仅有昌都市的人口密度高于西藏自治区的平均人口密度,但是西藏自治区平均人口密度全国最低,昌都市的人口密度尽管在西藏自治区偏高,但是整体仍然十分低,在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内也最低。
就主要少数民族构成而言,阿坝州有藏族53.50万人、羌族16.71万人、回族2.8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59.5%、18.6%、3.1%。甘孜州藏族人口达到总人口的81.9%。凉山州少数民族人口为306.85万人,占总人口的57.56%。其中,彝族人口为288.75万人,占总人口的54.16%。迪庆州少数民族人口为33.11万人,占总人口的89.26%。其中,藏族人口为13.42万人,占总人口的36.18%;傈僳族人口为11.24万人,占总人口的30.3%;纳西族人口为4.68万人,占总人口的12.61%。丽江市世居少数民族11个,少数民族人口为70.77万人,占总人口的56.44%。昌都市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23%。马边县彝族人口占比为50.7%,峨边县彝族人口占比为38.47%。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少数民族人口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其中,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彝族、羌族、傈僳族、纳西族、回族等。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如表1-8所示。
表1-8 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数据来源:常住人口数据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时间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密度根据各地面积计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