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实践经验与理论解析:基于长江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实施区的调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与特别说明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的生态移民,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移民现状调查,包括区域内易地扶贫搬迁、水电移民搬迁及其他移民搬迁的总体情况,生态移民生产生活基本情况;二是做法与经验梳理,包括各地在易地扶贫搬迁和水电移民搬迁实践中采取的各具特色的做法与经验;三是对生态移民实践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包括民众对生态移民工程的感知以及生态移民实践在精准脱贫、生态保护与人口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四是问题与原因分析,包括对区域生态移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原因进行相应分析;五是区域生态移民理论解析,包括从整体上对区域生态移民实践进行理论分析,对做法与经验、问题与不足进行具体的理论解读;六是对策建议,包括对生态移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从宏观角度对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2.本书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为十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阐述研究缘起,说明研究的价值所在;对研究涉及的核心范畴进行界定,包括研究涉及的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的具体范围、生态移民的内涵、移民搬迁的相关概念与内涵说明;对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自然地理条件与人口经济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并总结出其特征;对研究内容、思路、方法等进行介绍;对研究中涉及的调研、资料和数据、问题与建议、注释与参考文献等进行特别说明。

第二章: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本章主要对研究涉及的空间贫困理论、生态移民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等的研究情况进行文献梳理,并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论,构建本书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区域生态移民基本情况。本章主要对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水电移民基本情况进行梳理,阐述搬迁的基本政策和搬迁现状;对区域重要水电站涉及的水电移民情况进行介绍;对凉山州的自发移民和地灾移民进行重点介绍,阐述基本情况。

第四章:主要做法与经验。本章基于对凉山州12个县(市)、昌都市以及昌都市芒康县的调研情况,对其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的主要做法与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对凉山州、甘孜州等几个重点地区的水电移民搬迁安置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第五章: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本章选取凉山州和昌都市开展问卷调查,根据研究需要和两地的实际情况,两地的调研问卷侧重点各不相同;通过调研问卷分析,研究生态移民对移民搬迁工程的认知、生态移民工程带来的变化、生态移民体现出来的特点等。

第六章:访谈情况及分析。本章主要为田野调查(但不局限于田野调查)梳理与分析,选取了部分地区进行了深度田野调查。其中,凉山州是调查的重点。本章通过阐述个别交流、座谈会、电话交流等方式取得的材料,全面介绍各地生态移民搬迁的基本情况,重点梳理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分析相应原因。

第七章:生态移民实践的效应及评价。本章对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的效应进行了重点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结果对生态移民实践的效应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基于调研情况对生态移民给精准扶贫、生态保护和人口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专题分析,选取三个典型案例对其生态移民效应进行了说明。

第八章: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本章基于区域移民问题的特殊性分析了区域的特殊困难,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带来的困难、基层干部特殊状况带来的困难;对政策性移民中存在的问题或困难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宗教设施迁建、搬迁地点选择、水电移民利益争议、工程推进缓慢、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伴生问题等;对自发移民搬迁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梳理,包括生存和发展方面的问题、社会问题、管理问题等。

第九章:区域生态移民实践理论分析。本章针对研究涉及的全局性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在整体方面,本章主要运用生态移民理论、空间贫困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分析区域生态移民实践的决策、相关行为和效应背后的理论逻辑。在具体方面,本章归纳提炼出区域生态移民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性的做法与经验、问题与不足,展开理论解读。

第十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从理论与政策指导、生态移民总体情况、调研结果实证分析、生态移民实践效应、经验与问题总结五个方面得出主要研究结论;考虑区域的特殊性,针对区域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基层干部、地方政府、移民、制度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基本思路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为根本遵循,以科学发展观、空间贫困理论、生态移民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等为指导,立足于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生态移民的现状和区域资源禀赋特性,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战略,聚焦梳理清楚现状、真实反映效果、准确厘清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科学合理建议五大任务,遵循理论与政策梳理→现状调查→技术分析与提炼→理论剖析→结论与对策建议的逻辑,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内容,构建研究框架,展开具体研究,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战略高度、能解决现实问题、兼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本书总体结构与思路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总体结构与思路

2.具体研究方法

本书的研究属于跨学科研究,研究涉及多种方法,此处仅对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进行阐释。

(1)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本书收集并梳理国内外关于空间贫困和生态移民等的研究文献,将其中的规律性信息以内容分析技术进行量化归类,以资借鉴。同时,本书选择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的相关政府部门、数个代表性地点进行重点调研和剖析,采用参观、座谈、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从不同层面全面了解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生态移民的相关情况。

(2)面上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本书从整体上对区域情况进行分析,把握整体性特征,把握共性问题。同时,本书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选取自发移民和政策性移民相对集中的点展开重点调研与分析。

(3)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本书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主要研究方法,对长江上游天保工程主要实施区生态移民涉及的主要问题展开研究;既对现状进行梳理,又对现状进行分析和判断,既对问题进行提炼,又通过规范分析评价这些年来生态移民实践的效应。

(4)比较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本书结合调研情况与相关文献资料,对自发移民与政策性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与水电移民等的相关情况和问题进行对比与总结。同时,本书结合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找出共性与个性,使研究更深入、问题更准确、建议更有针对性。

(三)特别说明

1.关于调研的特别说明

本书的研究调研时间跨度三年多,由于范围大、涉及面广,笔者采取了集中和分组调研、现场和电话调研等多种模式。笔者根据区域生态移民的特殊性和区域内不同地方生态移民主体的差异性,在调研地点的选择上采取了各地有所区别但确保重点的策略。易地扶贫搬迁重点选择了凉山州,水电移民重点选择了甘孜州、凉山州和迪庆州。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各地的特点,选择了部分县(市)进行特别调研。

需要提及的是,本书的研究区域内的水电工程,大多数跨市(州),迪庆州的部分水电工程不仅在迪庆州,还涉及了丽江市、昌都市、甘孜州等,四川省境内的水电工程也类似,很多也跨了几个市(州)。尽管笔者采取了以某一市(州)为主的方式,但是这些水电移民工程的移民基本情况大致上反映了区域整体的水电移民状况。

2.关于资料和数据的特别说明

由于调研的时间跨度,部分资料和数据只能依据调研当时搜集到的材料为准,因此本书中的资料和数据的时间段无法统一,相同内容的数据和资料以最新的为准(在具体部分会做注释说明)。如果数据涉及某一章节多个地方,笔者在该章节开始或第一次出现数据的时候进行数据出处总体交代,后面不再单独交代。

需要提及的是,由于本书的研究涉及的部分内容具有敏感性,部分地方基于保密等原因,不愿意提供资料,甚至不接受某些访谈,因此各地的资料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原因,后续调研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地方调研略显不足。另外,部分调研单位的名称有一定变化,书中名称一律采用调研时的名称。

3.关于问题和建议的特别说明

本书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根据对调研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访谈中访谈对象的讲述和座谈会中相关部门的反映意见进行汇总后提炼而得。由于不同访谈对象的认识差异等原因,其反映的部分问题可能和真实情况有细微出入,虽然笔者在写作时已经进行一定程度的甄别,基本反映了区域的实际情况,但是仍不敢保证所有材料的绝对客观性和准确性。

需要提及的是,由于反映问题的时间不同,部分问题可能在反映的当时存在,之后当地可能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部分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区域内的问题大部分具有共性,由于区域范围较广,可能某个或某类问题在甲地已经有应对措施或不再重要,在乙地依然存在或比较突出。本书的研究对问题的梳理针对的是整个区域,因此尽管部分建议可能对某些地方不适用,但是对整个区域而言,仍然值得重视。

4.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特别说明

为了方便查看和核对,本书采用连续注释和脚注的方式。脚注没有区分引用和说明,即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采用脚注方式,对特定词语或内容的说明也采用脚注方式。参考文献置于书后,凡是注释中已经做了脚注的文献,除非参考了该文献中的其他思想,否则参考文献中不再罗列。参考文献主要罗列笔者在写作过程中阅读并参考过的文献,主要是对其思想、部分观点的间接参考(如果引用了相关观点则采用脚注注明),不局限于某一页或某一段,而是综合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注释需要核对,因此本书对引用的注释,如果引自著作,标明了页码;如果非引用,只是对该著作内容的整体说明,则不标明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