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许愿,别管怎么实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金椅塌了

花盆很重,赵管家端着它气喘吁吁地跟在朱员外身后,好在朱员外因为肥胖,走得也慢,才能勉强跟得上。

前厅到后院的距离其实并不远,毕竟就是个乡下土财主的家,花钱从县令那儿买了个员外郎的名头,实际身上并无任何官职,就这样的家境也别指望宅邸能宽敞到什么程度了。

朱员外的夫人也是一副膀大腰圆的肥胖模样,眉眼看上去就透露出狠戾之气,不像是个好相处的人。

朱夫人此时正在喝粥,在她的身后有两个长相平平的小丫鬟,一个打扇扇风,一个揉肩按摩,在她的面前有一个长相妖娆的小姑娘正跪在一旁给她揉腿。

这个小姑娘正是朱员外最近新纳的小妾,颇为喜爱,已经连续好几天都是睡在她屋里了,就连昨晚也是。

朱员外很清楚自家夫人善妒的脾性,这会儿正是在故意磋磨小妾呢。

果不其然,朱夫人突然暴怒,将手里没喝完的粥朝着小妾的脑袋就砸了过去,用了十足的力道,小妾的额头立刻见了血。

不过朱员外并不在意小妾的死活,反正就算死了他以后有了钱可以买更多漂亮姑娘,因此就算看见小妾晕了过去也就当没看见。

府里的下人们自然是有样学样,也全都无视了小妾的惨状,任由她脸上还挂着白粥,躺在地上陷入昏迷。

但是朱员外很在意夫人的心情,因为朱员外是个孝子,也是一个穷小子。

当初朱夫人一心要嫁给朱员外这个穷小子,为此还跟家里闹到恩断义绝的程度,离开时放下狠话绝不后悔绝不回家求饶。

可在朱员外的母亲生了重病急需药钱的时候,也是朱夫人跪在娘家门口三天三夜才跪到了药钱,救了老母一命。

然而当时的朱夫人已经有了身孕却不自知,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还跪着受苦,导致孩子流产,朱夫人也伤了身子再难有孕。

也正是因为自己无法生育,善妒的朱夫人才会允许朱员外纳妾,为的就是诞下一儿半女的,绵延子嗣。

可不知是怎么回事,无论朱员外睡了多少环肥燕瘦的美妾,始终都没有人能怀孕。

只要确定一个小妾半年之内没有喜讯,朱夫人就会断定她也是个下不出蛋的母鸡,没有了利用价值的小妾就会被朱夫人百般折腾直到死去。

朱员外知道朱夫人的残暴却不在乎,毕竟他也不是什么好人,更何况在他心里,妻子跟老娘才是一家人,小妾都是用来取乐的玩意儿罢了。

小妾死了就等于是打碎了一个观赏用的摆件,有什么好值得心疼的呢?

朱员外笑嘻嘻地凑到朱夫人的身边,讨好道:“夫人你瞧,那是什么?”

朱夫人顺着朱员外的手指方向看过去,顿时就被从盆到花都金光灿灿的大摆件震惊到了。

“这真是纯金的?这得花多少金子啊?”

朱员外露出神秘的笑容,凑到朱夫人的耳边说道:“纯金的,没花一点金子,昨晚我招待的那个小孩儿,你知道吧?他是神仙下凡,赐予了我点石成金的神力!”

朱员外的声音压的很低,毕竟这种大秘密越少的人知道越好,即便是贴在耳边讲的,朱夫人也是听的断断续续,但好在最终还是听明白了。

然而明白归明白,朱夫人感觉有点难以置信,毕竟神仙这种传说向来只是听听,况且一般神仙降临的故事主角都是尊贵的皇室中人,比如太祖当初就是有神仙的帮助,才能推翻前朝建立新朝。

甚至有传闻,本朝多次面临灭国之灾时,都会有神仙相助延长国运。

非尊贵之人不得见的神仙,怎么会降临在临安县这等偏僻之地,还赐福给朱员外这样一个无权无势之人呢?

两人夫妻多年,朱员外一下子就看出了朱夫人不相信他的话,于是便吩咐这儿伺候的丫鬟小厮通通退下,屋子里只剩下了已经知道此事的赵管家和依然昏迷的小妾。

见在场的人都值得信赖,朱员外也放松了许多,不再压低嗓音说话,反而是兴致勃勃地说道:“夫人若是不信,为夫就现场演示一番,你就瞧好了。”

朱员外伸出食指指向地上的砖块,又一次轻轻松松地将石砖变成了金砖。

朱夫人亲眼见到后大喜过望,拉过那根蜷缩的食指递到嘴边亲了又亲,两人都发出一阵狂笑,因为想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笑了一阵冷静下来后,朱夫人想到一个问题,虽说这个能力名为【点石成金】,可是刚才那个摆件明明是个盆栽,那可是连花朵都变成了金子。

是不是就意味着,就算不是石头,也能变成金子呢?

朱夫人将自己的推断讲给朱员外听,稍一思索,夫人言之有理啊。

两人决定做一番试验,便对着一把梨花木制成的椅子伸出了食指,果不其然,立刻就变成了一把金椅子。

朱夫人毫不犹豫地就坐上去体验了一番金椅的感受,然而纯金质地本就偏软,朱夫人还是个极度肥硕的胖子,坐上去没一会儿椅子就塌了。

朱夫人摔倒在地,发出一声惨叫,心里却并不难受。

软有软的好,硬有硬的牢,反正是金子,咋看咋顺眼。

不仅朱员外是个孝子,朱夫人也对婆婆非常孝顺,主要是婆婆脑子也拎得清,知道当初自己能活下来全靠儿媳妇讨来的钱,因此对待儿媳也十分宽和。

朱夫人想让婆婆也知道这个好消息,便吩咐赵管家去老太太的院子里请她过来。

之所以两人不去老太太的院子里,是因为他们俩得好好思考讨论一下,接下来该如何解释家里会出现这么多的金子,以及这些金子日后的销路。

毕竟财不外露,金子虽好,若是没命去花,那可是不好了。

夫妻俩都知道县令是个贪得无厌的混账玩意儿,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将金子运送出县城,去别的县城兑换成银票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至于不运送出城,就在这个城里消耗,那更是异想天开。

就临安县这么个偏僻县城,现有的金子流通存量,几个富庶家庭彼此心知肚明,但凡有大量超额的金子现世,定然会引起众人的注意。

得想个万全的法子,将这些金子洗成可以直接花的银票,最好是想办法运送到别的县城建立更大的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