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宝黛共读《西厢记》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说宝玉和黛玉在沁芳闸桥边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还引用了里面的戏词互相开玩笑;“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说黛玉在梨香院墙角外听到《牡丹亭》的戏文歌词,想到了很多惆怅之事。
石头记中事
贾芹得差
大观园的玉皇庙和达摩庵两个地方,各有十二个小和尚和十二个小道士,贾政想把他们都送到别的庙里去。
后街上住的贾芹母亲周氏,一直想为儿子贾芹找一份工作,她来求凤姐。
凤姐跑去对王夫人说,建议留下这些小和尚、小道士,把他们送到贾家的铁槛寺去,省得以后再费事去召集,王夫人又去请示贾政。贾政听了派人去叫贾琏。
贾琏正和凤姐吃饭,凤姐一把拉住他,叫若是为小和尚们的事,就交给贾芹。贾琏笑说:“你有本事你去说。”凤姐听了,头一梗,把筷子一放,似笑不笑地瞅着贾琏,说:“你说真的,还是开玩笑?”
这段描写三个动作,可以说是把凤姐的辣给写到位了。贾琏赶紧笑着说西边街上五嫂子的儿子贾芸来求了两三次了,要个工作,自己已答应了。
凤姐说大观园东北角上要多种树,楼底下还让种花草。等这个工程下来,自己保证让贾芸去负责。
贾琏见了贾政,果真是小和尚的事。贾琏按照凤姐的叮嘱,推荐了贾芹,贾政听他这样说,就答应了。
入大观园
元春让太监夏守忠到荣府传令,让宝钗她们到园子里居住,让宝玉到园子里读书。
贾政和王夫人接到命令后,马上汇报给了贾母,派人进大观园收拾打扫。贾政又叫宝玉来,嘱咐宝玉一定要用心学习。
二月二十二日,众女儿和宝玉搬到园子中,宝钗住蘅芜苑,黛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风轩,李氏住稻香村,宝玉住怡红院。
宝玉自从进了园子,过得十分快乐。他曾经写了几首即事诗,外边有一些好事之人,抄录出来到处给人看。
宝黛读曲
一日宝玉忽然觉得不自在起来,干什么都觉得没有趣味。茗烟想哄他高兴,就拿传奇小说给宝玉看。宝玉像得到了宝贝,爱不释手。
宝玉挑了几本文笔好的藏在了床顶上。古代的床上面是有架子跟层板的,可以藏东西。那些写得粗俗过露的,就藏在外面书房里。
三月中旬的一天,宝玉带上《会真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聚精会神地读起来。正看到“落红成阵”时,一阵风吹过,桃花吹下来一大半,落得满身、满书、满地都是。他怕花被脚踩脏了,就兜着衣服上的花瓣,来到水边,抖进池中。
黛玉扛着花锄,带着花袋,拿着扫花扫帚来了。黛玉告诉宝玉,把花扫进水中不好,外面人家依旧会把这些花弄脏。她在墙角弄了一个花坟,把花用土埋上,日久就随土化了。
宝玉高兴地说:“等我放下书,帮你一起收拾。”黛玉问:“什么书?”宝玉藏不住,只好说实话,求黛玉别告诉别人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越看越爱,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又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就这样,宝玉和黛玉在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共读了《会真记》。《会真记》即元杂剧《西厢记》,为元代王实甫所作,写的是张生和崔莺莺这对有情人突破封建束缚,大胆追求爱情,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在大观园沁芳闸桥边这个私密的、自由的小空间里,森严的礼教和一干旁人皆无,两人内心俱与《西厢记》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他们是认同婚恋自由的,同样也在现实中遭遇王夫人等人的阻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境遇和故事中张生、崔莺莺二人的何其相似!因此两人内心潜在的朦胧情感也被唤醒。
因此宝玉才会一时忘情,借文表白。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多愁多病身”指张生,“倾国倾城貌”指崔莺莺。这话“虽是嬉语,却是真情”(金启民语)。然而林黛玉生性敏感,并未听出贾宝玉戏言后的真意。爱之深,责之切,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反应:
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宝玉赶紧用新趣的誓言表达心声。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这时候黛玉明白了宝玉真心,她也引用《西厢记》戏言,“银样镴枪头”比喻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说宝玉是徒有其表、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暗含鼓励勇敢之意,两人和好。
这里《西厢记》催化了宝黛二人的情感,也实现了爱情的沟通。
宝玉得意地笑着说:“你也说那书上的话了!我也告状去。”黛玉不服气地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吗?”
宝玉把书收起来,笑着说:“赶快把花埋了吧,别提这件事了。”两个人就又忙着收拾落花。快要埋好了,袭人走过来找宝玉,宝玉赶忙拿上书,辞别黛玉赶了回去。
黛玉听曲
黛玉无精打采地独自往回走,走到梨香院的时候,听见院墙里面笛声悠扬,歌声婉转。那是小戏班在练戏。
她听到了《牡丹亭》中的唱词,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当黛玉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有人在她背上打了一下。
红楼梦里人
贾芹
>>>>>> 贾府“草”字辈远房子孙,卜世仁称他是“三房里的老四”。
是一个行止不检、爱贪图便宜的人。
母亲周氏求凤姐,他因此谋了到铁槛寺管理小和尚、小道士的差事,他在铁槛寺为王称霸,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在过年时,也赶着来领取年物,被贾珍训斥了一通。
深解其中味
听曲心理
本回写林黛玉听《牡丹亭》戏文的心理,向来为人称道,这是一段细致入微的描写,结合了黛玉所处的环境、内心的情绪变化,心理变化的展现十分有层次。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因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牡丹亭》是明汤显祖所作传奇,讲的是柳梦梅和杜丽娘跨越生死的爱情。“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杜丽娘的唱词,杜丽娘在繁丽春色中青春觉醒,唤醒了沉睡的爱情意识。黛玉无意中听见,受到了一丝感触。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
在戏文、古诗的复合作用下,林黛玉想到岁月无情流逝,她的伤春之情被触发。
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随着情感的深入,敏感伤情的她联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她将自己代入到戏文中的杜丽娘身上,因此到了情不可抑的地步。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从无心到感慨,从感慨到动情,从动情到落泪,感情逐渐深入,让读者走进了黛玉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的青春觉醒,她对现实的叹惋以及对未来的迷惘。
字字不寻常
心理描写
在本回中,宝玉听到贾政叫他时,十分惧怕。
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
等到贾政、王夫人命宝玉出去,宝玉大喜过望,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
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老嬷嬷,一溜烟去了。
曹雪芹擅长写人,就写人心理来说,除了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之外,他还善于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内心,让读者结合生活经验来感受人物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