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错综复杂的往事
易中海也是有故事的人!
易中海出生在1911年,那时候东三省正在闹土匪乱的很。
俄国人,日本人,土匪,间谍,军阀混战,这些都发生在他从出生,到长大到十岁的时候。
易中海的人生,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转变了。
十岁那年,他的一家被一伙土匪给杀了,只留下十岁的易中海躲在草丛里没有被发现。
才十岁的小孩,在没有父母的照顾下,饥一顿饱一顿的,年幼的易中海只能一路向大城市沿街乞讨。
可能是他自己的运气吧,在易中海将要冻死在雪地的时候。被一位路过的商人救了下来。
他资助着年仅十岁的易中海上了学,还经常指导易中海的学习。
并给易中海还灌输,对华夏的仇恨,告诉他悲惨的一切都是这个政府给造成的。
就是在那个时候,那位日商也教了易中海一些日语。
易中海当时也没考虑这位商人的险恶用心,在他想来,只要谁给他饭吃,他就听谁的。
后来易中海学业有成,初中毕业。
这位日本商人就托关系,把易中海给弄到了大帅的兵工厂。
这期间易中海也跟那位商人断了来往,有了工作后的易中年也娶了一大妈,并且来年就生了一个儿子。
易中海以为自己的日子,就会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
可是事与愿违,在一个夜里,那位日本商人又找到了他,并威胁利诱他跟自己做事。
易中海当时很怕他会伤害自己的媳妇儿跟儿子,只能无奈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下了一年时间里,他被日本人逼着不停的给这位日本商人,传递兵工厂的一切生产的资料和信息。
事情也像大家后来知道的那样,东三省沦陷,日本人顺利的接收了兵工厂。
这时候的易中海已经骑虎难下,无路可退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易中海一直充当兵工厂里的内鬼,暗中观察着厂里工人们的思想和动作。
这样的日子让易中海的内心倍感煎熬,他把这件事情藏在自己的内心里,谁都不敢说,哪怕是自己的妻子他也没说。
他知道这么做下很危险,迟早有一天会累及家人。
于是,易中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心谋划要逃离。
可能那位日本间谍觉得当时易中海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只能作为一个内鬼,还是已经被他们严格把控的兵工厂。
在他看来这种小喽啰可有可无,以前他还派人监控易中海,自从兵工厂被占领了之后,他也就撤了监控人员,并且十分自信的认为,在日本人的占领区,这种小喽啰不可能逃出去。
可惜事与愿违,易中海还是带着一家三口逃到了四九城。
唯一可惜的是,逃跑的路上孩子和一大妈不小心掉进了冰水里,都得了风寒。
易中海的儿子也在那个时候死去,而一大妈虽然保住一命,但也落下了病根儿,得了宫寒症。
易中海两口子来到了四九城之后,就经人介绍住进了四合院里。
当时易中海为了给老伴看病,也基本上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无奈之下只能求到了住在中院正房里的聋老太太。
聋老太太见易家两口子也没有什么钱,当时并不想帮他。
奈何易中海有着一颗玲珑心,在他知道老太太是个无儿无女的老绝户后,他又回到老太太的面前,跪在老太太的脚下,痛哭流涕的指天发誓要给老太太养老送终。
当时聋老太太已经有了何大清的承诺,对易中海给她养老这事儿也是可有可无。
最终在她的再三思量之下还是答应了易中海!
于是老太太就托人介绍易中海进了娄家的钢铁厂。
易中海来到四九城的这些年里,他也动过要休一大妈的心思。
再三考虑下,易中海想到一大妈跟他一路生死不离,不离不弃的逃到了四九城。
再加上他自身会日语的秘密,也就绝了休妻的念头。
毕竟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万一哪天他易中海一不小心被老婆知道了秘密,到时候说不定他老婆会放他一马。
他易中海的想法,只要他不休了老婆,他老婆看到生不了孩子也没休妻份儿上,说不定也会放了他一马,毕竟一起患难与共的一路走了过来。
至于自己收养一个孩子,以前还动过心思。当他来到四合院,看到聋老太太的手段后,自然也是跟着老太太学了。
于是易中海在解放前的这段时间里,小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
平时经常喝个小酒,逛逛花楼,易中海的老伴也是敢怒不敢言,生活里也是逆来顺受。
易中海跟何大清这对酒肉狗友就混在了一起,平时没少一起逛窑子。
这也就是何大清把一对儿女放心托付给易中海的原因了!
毕竟咱俩在一条路上共同进退过!
只是可惜何大清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时在一起扛枪的兄弟,竟然就是背后捅他刀子的人。
想到这事易中海心虚的抬头看了一眼聋老太太。
这个院子里最让他恐怖的人,也就是这位老太太了。
这么多年过去,易中海也只是打听到一些边边角角。
除了知道聋老太太,是一位把控关卡的小官养的外室。
再就是她当年,能当上这位小官的外室和娄家也有一些关系。
至于这位老太太说的,给我军送过鞋的事儿。
易中海更是嗤之以鼻,因为这事就是这老太太吩咐他传出去的。
再以后,有人问起老太太这事是不是真的时,聋老太太总是说着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问的她急了,她就会装聋作哑!
因为四九城是和平解放的,各种岗位上也就留下了一批四九城以前的老官僚体系人员。
再加上以前她丈夫留下来的一些门生故吏,帮他隐瞒着,还给聋老太太整了一块五保户的牌子。
虽然有人对她曾经送我军鞋穿的事有些存疑,但当群众看到政府颁发的五保户牌子之后,人们也就再没有了仔细追究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