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崩,我为天下定规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酒楼夜话

夏侯俨走的有些狼狈,在明显劣势的情况下他也没敢再放狠话。而顾忌他的家世背景,李世谟也未再继续羞辱于他。

至于三位“赵兄”则是有点惨,李昭下了死手,三人全都是被李世谟的仆役们抬着出去的。李世谟说到做到,已是派人寻了城中最好的大夫,声言必定医治好三位涿郡人士的“水土不服”。

而等几人一走,楼上的气氛登时热烈了起来,便是宇文兄弟俩看向李昭的眼中也多少带了些激赏。

正如夏侯俨担心的那样,这一楼里几乎一水的将种。虽说面对夏侯俨时各有各的顾忌,可真当李昭出手教训了那厮,众人的感受上却都觉得与有荣焉。

大隋也好,往前数大周也好,哪个是靠嘴皮子定天下的?

武人不同于文人,没那么多虚情客套,是否能融入这个圈子往往一次给力的表现就足够了!

李世谟满脸春风,自举起酒杯邀饮,只是他原本想好的酒令却是换了:“诸位、诸位!咱们这第一杯酒且为‘三位赵兄’举个杯,祝他们三人早日康健!”

“哈哈哈……”这一楼武夫笑了个前仰后合,麦季才和薛万彻两人最是性情,笑得已是开始抱起了肚子。

在一片“早日康复”的吆喝声中,宴饮便即开始了……

-----------------

酒楼外,楼内的声音此时已听不真切,但那一声声爆笑却着实显得刺耳。

赵德章此时哭丧着脸揉着胸口,他们已被赵家的仆役接了过去,此时正跟在夏侯俨身后,而那位早先智珠在握的夏侯公子此时脸色阴沉,已快要滴出水来!

赵德章声音有些沙哑的对夏侯俨抱怨道:“夏侯公子,那李家小儿……他这哪里是在打某等兄弟,他那是在砸您的面子啊……”

“闭嘴!”夏侯俨气得差点咆哮出来,可最后还是变成了一声低吼。

赵德章被吓了一跳,缩在仆役的怀里一时不敢再多言语。

可回忆起刚刚的遭遇他还是越想越气!今晚是个多好的机会!

这么多贵戚公子在场,他已准备了诸多话题和辞令,就等着一展才华,可最后自己三兄弟非但没挣下什么名声,反倒是出了个大丑?

这时,被另外两个仆役抬着的赵德阳悠悠转醒。他看了看四周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发展脉络,于是叫停了仆役,自己捂着脑袋跟在夏侯俨身旁行走。

赵德章本想出言提醒下自己的兄长,可胸口突然一疼,没来得及说话赵德阳已是过去了。

赵德章只看到这位兄长在不停的对夏侯俨说着什么,可奇怪的是这位夏侯公子此时竟是出奇的好耐心,没有再对赵德阳咆哮。这让赵德章觉:这位夏侯公子当真是喜怒无常。

不多时,赵德阳停止了叙述,夏侯俨微微点头。

夜幕下,夏侯俨回头向醉乡楼的顶层看了看,眼神怨毒的嘟囔道:“很好,李昭?我看你怎么死!”

-----------------

顶楼上,欢快的气氛当中众人推杯换盏,交谈得极为热烈。

此时不单是李世谟,麦家、薛家兄弟都已经跟李昭开始称兄道弟起来。宇文兄弟俩虽然还是不屑于李昭的身份,却也没有再冷着脸。

李昭刚刚的果断出手着实对了武人脾气,他们勉强接纳了这个小人物,也来与他邀酒。而李昭更是酒到杯干,喝掉的酒水已足有两坛,毫不推拒忸怩的姿态更是博得了众人的好感。

好不容易喝败了麦季才和薛万彻,李昭终于能稍作休息,重又坐回万氏子弟身旁。后者只是眨着眼睛在观察他,却并没有主动与李昭攀谈的意思。

李昭自也不会去找没趣,与万氏子弟示意一番便把视线移到了他处。他并未忘记,今夜自己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

在最短的时间里分析出李世民的性格特征,而后成功引起他的注意!

两坛酒水下肚,李昭此时的头脑愈发得清醒,眼角余光中李世民的神态、动作各种细节开始放大。李世民的行为和性格侧写正在飞快拼凑、分析、重组着。

李世民并未枯坐,事实上自宴饮一开始他便开始频繁走动,与其他人对饮、交谈,这让他的身形气度显露无疑。

不论是站立还是行走亦或落座,李世民始终端正挺拔,远比李世谟更像豪门公子。后者此时已经想要扯开衣领和麦孟才掰腕子了……

这说明李世民不单家教不错,而且是个严于律己之人。

李世民还很会捕捉氛围和众人的注意力。李昭发现,李世民每次起身举杯几乎都是现场气氛才稍有些冷的时候,他根本不会让宴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冷场。

譬如此时,李世民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世谟兄即将就职左翊卫,某等今日且借主家的酒,祝世谟兄大展宏图……”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流,在嘈杂的环境中极有穿透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李昭有留心观察:李世民在发言时,他的眼神会不时扫过全场,似乎在确保每个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似是说话时也在观察大家的反应,语调、语速或许连内容都在因众人的注意力起伏而不断调整。

这种对注意力的把控能力可并不简单,李昭执业多年,见过太多自说自话的律师。有些人甚至打了一辈子官司,却只会把目光盯在自己准备好的讲稿上……

对比之下,能看出李世民强烈的领导欲和对节奏、内容、气氛的极强掌控力。

他能够自信地引导话题,又不失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而且关键的是:他始终在注意维护李世谟的主人地位,终也不曾喧宾夺主。

于钦明是个略显内敛的性子,甚至看起来有些腼腆。但在众人起哄中,也被迫开始点评起前朝大周的一场战例,也主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而整个过程中,李世民就坐在他不远处,手中的酒杯被第一时间放下,他身体微微前倾,看向于钦明的眼神中则充满了鼓励与理解。

在于钦明说话时,李世民偶尔点头,偶尔轻声询问。

这种恰到好处的引导、回应让于钦明逐渐放松下来,话语也变得更加流畅,最后甚至还能主动与旁人争辩几句。

从李昭的视角看,李世民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礼貌,更体现的是一种深刻的同理心。他该是能够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并给予适时的回应和支持。

李昭不禁感慨,这家伙今年也才十三岁啊!

自己十三岁的时候只知道见人问好,充其量主动替长辈端茶倒水,而这家伙居然就能把情商技能点得这么高?也无怪他李世民在人群中能始终显得格外耀眼。

“诸君当知,真若论及战力高超,那北周也好、陈国也罢,可统统比不得一介女子!”

“女子?谁啊?何意?”

“那冯小怜凭一人之力,可是让北齐直接丢了晋阳。这般凶悍战力,岂是一二名将、几万大军可比的?”

酒至半酣时,因为之前喝得太猛,麦季才的意识都有些迷糊,整个醉乡楼的气氛也似乎有些沉闷。又是李世民主动带头,轻松地开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瞬间逗笑了在座的宾客。

李昭见状也主动插话,在大脑活跃的时候,之前无数有用没用的知识都跟着活泛起来。

他便用筷子敲打着酒杯边沿,接着话题吟诵起诗歌道:“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好!好一个一笑倾国、好一个玉体横陈,昭兄大才!”李世民带头叫好,一群年轻武夫兴奋的吱哇乱叫。

紧接着李世民又开始引导这一群武人行起了酒令,而且丝毫不讲文采,却也不显得过分粗俗,宴会再次活跃起来。

李昭参与过后便退出话题中心,又继续对李世民进行观察侧写。

从刚刚的一番情景中他观察到:李世民对气氛的把握十分精准,还知道何时参与调节,应变能力该也不俗。而且,几处话题、环节的衔接极是顺畅、短暂,这也印证了他能够迅速识别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这似乎意味着,他更在乎“高效与决断力”?

宴饮期间,李昭还注意到李世民多次主动询问于钦明、裴宣机、麦季才等人的状况,特别是对已经看上去有些迷糊的麦季才,他更是细心地为他调整了座位,并嘱咐小二端上了一杯温热的醒酒汤……

“嗯……综合看来,若按MBTI的理论分析,这李世民应该算是指挥官型人格。可偏偏他还能顾忌他人感受,能及时对他人表达恰如其分的关怀和尊重。这不像是装的,若非是性格使然无法把每个细节都装得这般真实。”

这种综合型的性格特点着实让李昭有些感叹。这人与人的对比未免过于强烈了些,转眼看看另一位:李世谟此刻已经吆喝着要和薛万彻相扑了……

没系统学过心理学,李昭只能分析到这,而这些信息对他而言也已经相对足够。

终于,当宴会气氛愈发融洽时,李世民坐回了万氏子弟身旁,呷了一口茶汤。而李昭并未急着去与他搭话。他相信今晚自己的表现已经给目标留下了印象,所以他不急着开口,等着看李世民是否愿意主动上钩。

李世民上钩了。

“昭兄,今夜痛殴那三位‘赵兄’确实来得痛快,可昭兄就不担心?今后前程……在动手前可考虑过?这位夏侯公子可不是个大度之人,而且他确是能干预官员、将领升迁调任的。”李世民一边主动给李昭倒酒,一边小声问道。

李昭对此笑了笑,大脑飞快转动后却没正面回答,而是给出了一个让李世民有些意外的反问:“二公子认为,男儿在世何者为重?”

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来了兴趣,他想了想爽朗的对李昭答道:“人各有志,但在某看来:男儿纵横四海,当以功业为重。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荡平域内,匡扶社稷!”

李昭与李世民对饮了一杯,却继续问:“那二公子认为,想要成立功业,何者为要?”

功名只一时,守信守义才是根本?

孤木不成林,与子同袍才是关键?

跟聪明人说话,并不需要把话说透,他脑补出的东西甚至会远超于你想表达的东西。李世民没有着急回答,略作思考后便是笑了笑,举杯邀饮:“某懂了,昭兄果然见识阅历远胜于某,看得比某更要通透太多。这般回答倒是新颖有趣的很……对了,刚刚众人玩笑论及周、齐之战,昭兄对此有何见解?”

来了!闲话扯完,这才算是正题。

李昭立刻又打起精神,他知道这是李世民在考较他的本事。刚刚吟诗也好、饮酒也好、甚至出手暴打三位“赵兄”都不过只是些性情事而已,现在李世民想要看看李昭的见识、眼光和能耐。

虽然面前只是个十三岁的同龄少年,可李昭一时间却又有了接受面试、等待投标时的紧张感。

他先是与李世民同饮了一杯,随即开始快速回忆所谓周、齐之战的经过。

“嗯,周是指北周、齐是指北齐,北周之前是西魏、北齐之前是东魏,再往前推是北魏。然后……然后呢?”

李昭很郁闷的发现:自己真的不知道这时候都发生过什么。写南北朝的小说和文章本就凤毛麟角,他开始工作后更不曾好奇去读过类似内容,刚刚那首诗还是高中时搜过百度才记下来的。

没有对事实的了解,那他还能聊什么?

李昭在放下酒杯时,脑子里已经有了腹稿,他摇头笑道:“前朝事太近,有时太近反而容易看不真切。二公子可知东汉三国?”

对这样的转折李世民倒也未觉得突兀,只是此时三国故事并非什么热门话题。没有那部经典名著的影响,所谓的三国也无非一时割据之局势罢了。

李世民倒是很快懂了李昭的言下之意。南北朝时自是三国,东汉末年也是三国……

见李世民点头,李昭继续道:“话说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李世民听得眼前一亮,却是按耐住了叫好的冲动。他愈发凑得近了,甚至没注意自己已将万氏子弟挤得离开了桌子,后者双眼闪亮也没有出声打扰。

“从态势上看,东汉末也好,前朝南北、东西相对也好!均如诸葛武侯所言‘鼎足之势’而已。总体上,南方弱、北方强,再去细看便是关中、江南势弱、河北山东势强!

“而河北之地,袁绍得之可压得曹操抬不起头,而曹操得之便可定鼎中原、横槊赋诗以望江南!可同样都是河北之地,为何袁绍得之却遭官渡之败,曹操得之而成魏武?

“进一步问,诸葛武侯为何六出祁山,拼得家国动荡也要北伐中原?西魏又是为何非要在攻齐之前先行南下,去抢夺川蜀?”

这一系列问题问得密集,李世民开始深思,但双眼却是前所未有的发亮。

但他还不及开口,身旁沉默了整晚的万氏子弟却是先发了言,声音有些公鸭嗓:“某读史书曾听闻:袁绍乃是多谋少断,暗弱之主。而诸葛武侯鞠躬尽瘁,却是一心为了兴复汉室。昭兄所指,是否意为‘当锐意进取,且当谋定而后动’?”

李昭和李世民几乎是同时摇了摇头,但李昭却还是对万氏子弟夸赞道:“万兄与某所想并不完全相同,可万兄所言自是有理,人主当放眼天下、思谋深远,这一点却是至理。”

李世民没把心思用在宽慰万氏子上,他微蹙着眉头试探回答道:“昭兄所言,似是意指:河北与川蜀地势与险要?这河北之地与青徐兖州只隔一道黄河,一旦南军北进,河北大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袁绍不知及早南下,困守河北以致失了先机。

“而川蜀之地,如关中一般四塞!可到底过于闭塞,若无汉中、关中、陇右之地相连便只能偏安一隅,若川蜀之主不锐意进取,早晚必为他人所擒!”

万氏子弟露出恍然大悟状。而李昭也颇为赞许,但他既然将话题引到了这里,自是早有腹稿,决不会仅止于此。

他早先看过无数的天涯、知乎文章在此刻被拼凑到了一起,作为各类键政大神的代言人,他只挑了李世民还未想到的要点谈到:“非止如此,万兄看到了人主之智,二公子谈到了山河险阻,但某还要再提一点是:山川地利与治理的结合!”

“何意?何解?”李世民兴趣大增,身体此时又是前倾等待李昭的解答。

李昭道:“孟子曾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个回答转折看似有些突兀,李世民却若有所思。

李昭双眼盯着李世民:“先说地利,这地利不止是山河险阻,二公子当知,东汉末年也好,先朝乃至本朝也好,这河北大地沃野千里,都一直是天下最为富庶的膏腴之土!

“得之便可得天下财源!粮足则兵足、兵足则势足!而川蜀之地,除了天险四塞之外更是一片天府之国!两国交战,除了要斗兵、斗将、斗交、斗智,还要斗国本、斗财源!秦为何可以鲸吞六国?乃商君变法后,财力不竭之故尔!”

眼看李世民和万氏子都听得认真,李昭愈发从容道:“而且,孟夫子还有一句话‘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万氏子抢先答道。

“可如何才是得道?如何才是失道?只是君主一念之变么?只要君主信守仁义么?只需亲贤臣远小人么?那为何战国数百年,六国君主都失了道,他们没有一个明君么?

“为何又只有大秦得了道最终一扫宇内?若是大秦得了道,他又为何眨眼间‘身死人手,二世而亡’?回看前朝,那大周得了何等道可胜齐?大隋又得了何等道可胜陈?”

李世民若有所思,看向李昭的眼神已是频频泛光。他知道李昭有些内容故意没讲,因为他刚刚只讲了地利,可地利如此,人和与刚刚所说的“道”又有哪些内容呢?

而就在李世民打算继续追问时,已经有些醉醺醺的李世谟凑了过来,一只酒壶拍在李世民面前,嘟囔道:“二郎、贤弟,你们在这议论什么呢?走走走,一起去与那薛家子较量一番!与之相扑,某竟然输了……”

刚刚形成的好学氛围顿时破功……

李昭瞥了李世谟一眼,倒也未说什么。他本也未打算今夜就把很多事情讲透。

所谓地利只不过是个极小的引子,李昭接下来想讲的其实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关,进而想讲占有生产资料的统治阶层和关键势力。

所谓的“得道多助”,很大程度上是得到来了这些统治阶层和关键势力的拥护!

那如何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呢?他们拥护之后呢?历史周期律又是为何会周而复始呢?

这些,却是李昭现在并不打算讲透的。毕竟,此时的李世民并不是什么天可汗,他正是这统治阶层和关键势力中的一员。

所以,断在这里也挺好。

李世民眼中的遗憾一闪而过,哈哈一笑,道:“世兄都输了,某自是不成。稍待片刻,某一会儿便去。”

送走李世谟,李世民再次对李昭邀饮道:“昭兄洞见世事,真不似一般的商贾之子。若是他日有暇,世民自当再与昭兄谈论一番……”

听了这番话,李昭心中明白:自己今晚的努力没有白费,目标算是达成了。他松了口气,同样笑道:“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