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局造吴三桂的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8章 覆灭满洲

(感谢书友20171130202825440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十二画WJSW的月票!”感谢“奥秘之主”的月票支持!)

(感谢“铁甲第一战队”的推荐票,感谢“夏天木”的推荐票,感谢“拾*流连”的推荐票!昨天左手中指被蜜蜂蛰了,肿的不行,所以打字尤为吃力且痛苦……)

许久过后,随着一锅的旱烟抽完,收了回去,思索了良久的刘芳亮终是要表示这个建议暂行搁置。

固守保定乃是亳候,现如今成为大顺实际掌权人的李过同群臣制定下来的谋略,他即便身为磁候,却也不能擅自更改朝廷的方案。

除非朝廷方面自行更改,否则必须照此执行。

再者他心中对主动出击的谋略并不是很赞同,毕竟今夜一战已能证明满洲的战力确实在大顺之上,这便让他对其心生忌惮。

而眼下对于满洲的动向毫不知情,若是一味主动出击怕是终会落得惨败下场。

届时,且不说自己毁掉朝廷大局,丝毫无颜面面对朝廷,更难以面对底下的兵卒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而葬身沙场。

不如以保定坚城固守,即便山西等方面被满洲破城,断然也毫无自己的责任。

闻言,陆靖塘难免有些失望。

由此看出,其实顺军大部分将领仍然从心底认定,清军此举南下不过是重复崇祯年间的几次劫掠,只要耗尽他们的粮草或者围追堵截,清军必然会返回关外。

然而清军此次南下,完全是抱着入主中原的图谋而来,否则绝对不会如此兴师动众。

再者,有吴三桂,洪承畴等一众明军降将助其扫荡,而他们曾与顺军交战数次,对他们的排兵布阵与谋略颇为了解。

难道他们看不出顺军此举意图吗?

眼下,山西与保定乃是最薄弱的两处环节,而保定则外无援兵,则有极大可能成为清军南下攻城的第一座坚城。

临走时,他特意嘱咐刘芳亮在此期间务必要扩深壕沟,加固城墙,收集粮草,准备死守城池。

与其抱拳示意后,陆靖塘便率骑兵,收敛战死的骑兵,带着馈赠的粮草朝大营折返。

望着陆靖塘等一行人马远去因火把形成的红色长龙,刘芳亮不由很是感慨,却没想到一个明将竟然会如此深明大义,放下仇恨,转而驱逐鞑虏。

当即再次抱拳,表其敬意。

……

大帐内,池有权提前吩咐下面的人为路径的等人准备好饭食,索性在吃饭的时候商议接下来大军下一步的去向。

虽一路平安赶到保定附近,但却没有一个真正可以落脚的地方。

若是一旦遭遇大股清军,双方激战起来,谁也不能保证是否可以击退清军,并从容撤退。

再者,本想着可以借援助顺军从而达到双方合作,共击清军的目的,哪曾料到顺军的策略竟然是固守各要地,以此消耗清军并最终逼退清军。

当听到顺军此计策的那一刻,戚玉川当即就鄙夷骂了一句,并称顺军不过是些山林粗野之人,不堪大用。

贺国奇也堪忧道:“围困清军我等曾在辽东时,奉行的便就是这个策略。可结果呢?大凌河一战使得我军几乎元气大伤,所耗尽国库存银的无数座城池堡垒最终被鞑子尽数毁掉,只要鞑子有红衣大炮助阵,顺军可绝对守不住。”

“红衣大炮可摧毁任何坚城,凡人力不可阻挡。”脑海中一回想起鞑子的红衣大炮,曾经险些被炸死的胡守亮也心有余悸。

“若要固守,必要使得各地连成一片,组成一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防线。而流寇如此谋划,却造成一城遭围,其余各地却无法及时救援的境地。看似有效,实则愚蠢!”

本无资格进入大帐的赵可化也因陆靖塘给予的殊荣,方可坐在最末端。

听到顺军的谋划后,他这个只读过兵书的文人也嗤之以鼻。

“顺军虽有些莽夫,但能占据我大明半壁江山,其中自然不乏名将名臣,他们为何会作出如此部署?会不会背地有其他心思?”

胡守亮琢磨一番后,总感觉这个谋略并不是一路荡平北方明军的顺军所能作出的。

闻言,陆靖塘也深感赞同,他自然不信顺军明明是从容撤出山海关,将大军聚拢在京师后竟然按兵不动,只打算坚守。

照胡守亮这般说法,明面上的这个谋略很有可能是放出的假消息。

“有没有可能,顺军此举是打算引诱清军进攻保定或者山西,从而迅速整军出北京,然后堵住清军后路,以此达到彻底覆灭清军的目的?”

此话一出,令众人震惊。

覆灭十万清军?

若真是如此,那么这群流寇的胃口可真是足够之大!所表现出来的胆色,不知要比明军高出多少。

换言之,顺军颇有些坐井观天了。

“我大明与满洲交战几十年之久,萨尔浒一战,开铁一战,广宁一战,大凌河一战,松锦一战等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耗费朝廷心血,举全国之力都未曾彻底覆灭鞑虏,甚至一度丢失整个辽东。

这帮流寇竟然有如此野心,当真以为打得过明军的一些蠢货,就天下无敌吗?”

细细想来,那顺军很有可能是这个想法,不禁使长期与清军交战的戚玉川一阵大笑,对他们的这般想法感到可笑。

满洲鞑子到底是何种战力,他们辽东军最清楚不过。

单论个人武力,满洲八旗对上辽东边军并无多大差距,两者之间真正相差之大的缘由实在太多。例如论功行赏,光这一点大明朝廷只会许下承诺,等到了真正兑现的时候要不百般推脱,要不就是克扣赏银。

甚至最基本的军饷都被上层将官克扣,无以为继。

一来二去,足以大大消减将士们的心气,无人愿意为其拼命。

再者便是甲胄兵器,八旗的甲胄焕然一新,有包衣奴才负责保养修理,但辽东边军的兵卒们只得自个儿掏银子修护,或是缴获满洲兵的装备,朝廷从不派发新的甲胄与兵器。

其次便是将领之间互相推诿,各有贰心,冲阵时从不卖力,甚至攻伐己方友军。

然而就是这样的明军,却是多次打的流寇数次溃逃,逼的李自成都只携十八骑逃入山中,险些丧命。

辽东军都不敢妄言有十几万兵力可覆灭满洲,区区流寇竟然有此想法,实在令众人为之感到可笑,并无任何人认为其可以实现。

唯独端坐上位的陆靖塘神情严肃,全程未发一言,直到戚玉川狂笑之际突然瞥到他的目光隐隐不悦,这才立时止住取笑。

其余人见状,也赶忙收回耻笑。

“诸位,是否忘了我等北上的使命?若是顺军大败,太子殿下被俘,我等有何颜面面对永王殿下?有何说辞向追随我等北上的将士们解释?

唇亡齿寒的道理,需要本督师再次讲一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