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疏被揍
太监专权明武宗 八虎乱政群攻之
正德元年的除夕,整个北京城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在为新年的到来而欢腾。空气中弥漫着年糕和各种美食的香气,全城的人们沉浸在一片热烈而欢乐的氛围中。这种浓厚的过年气氛,仿佛正是那首诗中所描绘的场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而紫禁城的皇宫更是将这种热闹推向了历史上过年的高峰。你看那宫殿之间灯火通明,集市上的各种活动层出不穷,有耍猴的,有卖花的,有卖烟花爆竹的,还有人们在热烈的掌声中参与各种传统活动,如赏花灯、写春联等,整个皇宫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热烈的祝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集市不远处竟然还有青楼,看那浓妆艳抹的女子扭动着风情万种的身姿在吸引着前来光顾的客人,这不禁让人困惑:这是皇宫吗?皇宫怎么成了一个庞大的市井场所?
但是再仔细看看,那繁华的紫禁城确实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市。看那熙熙攘攘结队去皇宫里的店铺购买货物的人,看那霓虹闪烁中让人流连忘返的青楼女子在街道上招揽客户妖娆的样子,忍不住让人惊讶这是紫禁城吗?紫禁城中怎么有了这样的奇葩景象呢?
在惊讶纳闷之余,一个少年富商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向青楼欢喜而来。从他那脸上洋溢的喜悦之光,可以看出他是兴奋无比,而那些青楼里的老鸨及红尘女子也表现得欢腾无比,出现了讨价还价的景象。而最后,却是一个娘娘腔的男子说道:“要钱?我们大爷有的是钱,要多少给多少,只是你们要把最好的头牌姑娘给我们大爷留着!”边说着边将一大堆银子扔到了大厅中的桌子上,立刻引来了老鸨的声声承诺要伺候好这位爷的话语。
这个娘娘腔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太监刘瑾,而这个少年富商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皇宫里怎么会有青楼呢?说起这个,话可就长了,但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足可以看出皇帝的授意和太监的察言观色。俗话说得好,“皇帝不急太监急”,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只要是朱厚照能想到的,刘瑾这个太监就会安排得妥妥的。而一个原本威严的皇宫,怎么成了充满市井烟火气和浓浓胭脂粉红的场所了呢?这一切当然都拜刘瑾所赐,刘瑾伺候好皇帝,是他的职责使然,也是“上有好焉,下必甚焉”的古语使然。
说起这个朱厚照,用“荒诞无奇”等词语不足以形容出他的与众不同。从他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的姿态里可以看出来他是管教不足,任性有余。他坐起来是“横骨头没有竖骨头,竖骨头没有横骨头”,如果他是你儿子,你看着那副样子恨不得上去就是踹他一脚!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就算了,关键要命的是他不识大体,横竖不明理!而这任性、不明理的评价,源于他“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放荡不羁的行为。如果按照圣贤的话而活,他怎么能活得痛快呢?如果按照那些老学究口中的样子做,他是怎么做怎么不舒服,怎么做怎么难受。而刘瑾的话,“您是皇帝,他们是臣子,您若听他们的,那他们是皇帝还是您是皇帝?他们这是要分不清大小王了!”足以看出他们真是臭味相投、沆瀣一气的典范。不管外面的人怎么对他们不满甚至义愤填膺,他们还是该怎么潇洒怎么潇洒。也就是说,天潇洒、地潇洒、风潇洒、雨潇洒、朱厚照潇洒、刘瑾也潇洒,他们是一路潇洒而去。
潇洒的想法一个接一个,且一个比一个更奇妙。每当朱厚照脑中蹦出一个想法时,就会去问刘瑾,这样的想法好不好。刘瑾等人就会回答:“好好好,妙妙妙,好得呱呱叫!”于是,在他一连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行为下,朱厚照又让户部给他发工资。这可谓是开创了皇帝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先河。
朱厚照搞了这么多名堂,其中最搞笑的一个举措就是在皇宫的妓院里拿出自己的银两打发给妃子们扮演的妓女!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荷尔蒙式的自我欺骗让他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读了圣贤书的满朝文人怎么能容得下这样的荒唐行为呢?!这成何体统呢?!于是,满朝文臣看到皇帝如此不成体统,担心长此以往,大明江山将毁于朱厚照之手,而陪伴朱厚照的刘瑾等人更是罪责难逃,罄竹难书。于是,他们便联名上奏进行劝诫,并要求严惩刘瑾等人。
说起刘瑾,他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没有两把刷子他能混到现在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吗?!大臣们纷纷上书,想扳倒刘瑾,但是被刘瑾这个老狐狸将群臣的把戏一一化解,不仅没有修理到他,反而让他更加嚣张跋扈,成了皇帝身边炙手可热的大红人!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而刘瑾揽了照顾朱厚照这个瓷器活,是干得有模有样,让大臣们大跌眼镜!
刘瑾此人,是陕西人,自幼吃不上喝不上,为了混口饭吃,是什么勾当都干了,也就是说什么下三滥的活他也干,什么偷鸡摸狗的活他也干,这样的经历告知了他活着能吃上口好饭就是人生最大的信仰!为了吃口好饭,他是摸爬滚打地投入了一个刘姓太监的门下,跟着这个刘太监他真是流血流汗也流泪,就是掉脸掉皮不掉队,并想着法子哄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刘太监开心,于是在多年后的一天刘太监被他感动,收了刘瑾为其义子。作为义子,为了表达对刘太监的敬仰之情,为了表忠心,狠起来连自己都干,一天深夜,他向刘太监表达了崇仰之情后,说道:“我此生的志向就是想成为像刘父一样的人!”说完后,便挥刀自宫!要想成功必先自宫,于是他自宫后依仗刘太监进入了宫中。
进宫以后,他将挥刀自宫的狠劲发挥了出来,做事心狠手辣,对待同级的太监他是“取上方首级如囊中探物”,而对待上级的太监是笑脸相迎、殷勤表现,于是在他的努力及刘太监的引荐下,他最终赢得了朱厚照他爹弘治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欣赏。弘治皇帝朱祐樘认为刘瑾善解人意,有着底层的生活经历,于是派他至东宫陪伴太子朱厚照,弘治皇帝笃定地相信有这么个受尽生活艰辛且经历过一番寒彻骨的人,能给爱玩的朱厚照一点人生的启发。
当刘瑾与朱厚照相见后,一种天然的默契迅速建立了起来,他们两人像氧化钙遇到了水,迅速地生成了一种氢氧化钙的稳定关系。朱厚照喜欢刘瑾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最关键的一点是刘瑾懂他。他想什么,刘瑾就给安排什么,他也笃定地相信刘瑾是能带他远离他母亲那个母老虎的淫威之下的人。说起朱厚照的母亲那是太过强势,一辈子将他爹弘治皇帝管得是服服帖帖的,更别说朱厚照了,可以说朱厚照在遇见刘瑾之前是活得相当压抑,除了被教书先生管,就是被各种规矩束缚着,更重要的是受母亲管,他的心里始终憋着一口气,直到遇到了刘瑾!
说来朱厚照成也是其母,毁也是其母,因为他母亲管的他爹服服帖帖的,管的朱厚照和他哥也服服帖帖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成年之后,他哥一命呜呼了,所以,朱厚照自然而然地就成了皇帝。
古话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厚照登基之后,刘瑾的地位也如日中天。刘瑾和朱厚照可以说是像矛盾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整个皇宫的犄角旮旯里,只要有朱厚照就有刘瑾,此时,可以判定出刘瑾就是朱厚照的影子,无处不在,更是他肚子里的虫子,知道朱厚照想什么做什么!
就这样,刘瑾抓住了朱厚照的心理,也让他认为自己非池中之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个傻不愣登的皇帝是个傻帽,只要将他哄得呱呱叫,那他就是这个天下的主人了,于是,随着时间的辗转,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一套,将三位顾命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久而久之,甚至视他们如鸡犬狗道之徒。这三人善于朝政,治理国家腹有良策,但在刘瑾当道的情况下,李东阳的谋略,刘健的决断,谢迁的口才都成了茅坑里的大粪,而他们都成了茅坑里的石头是又臭又硬。这三位顾命大臣将皇帝与刘瑾的行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故商量对策得出,唯有除去刘瑾才能还朝廷以宁静,还天下以长治久安。于是,他们通过联合司礼监大太监王岳,摸清宫里的情况后,决定联合朝廷里的文武群臣、内阁学士、九卿六部一起联名上疏劝谏,将刘瑾等乱政的八虎给除掉!
为了将事情毕其功于一役,他们决定让明代文学大家李梦阳主笔写了奏疏。当大太监王岳将奏疏拿给正在妓院玩乐的朱厚照时,朱厚照不以为然,然而当王岳将奏疏缓读而来时,朱厚照的脸色由不屑变成了严肃进而又变成了惊恐,最后居然被吓哭了。这疏写的可谓是妙笔生花,如有神助,禁不住让一向顽劣的朱厚照都动容、恐惧而哭了。当他哭完之后,从王岳手中将疏拿过来,仔细审读,仔细琢磨,看着疏上将历朝历代宦官乱政的祸害尽数道来,看着从汉代的十常侍之乱,到唐末宦官废立皇帝,从而导致大唐灭亡……朱厚照感觉自己将受到威胁,这不亚于他母亲对他的管教,他母亲的管教是压抑他,但是刘瑾等人的乱政会将这个国家亡国,最终会要了他的命!他忍不住口中大骂刘瑾这帮人是畜生,连猪狗都不如,并扬言要废了他们,说了半天怒气的话后,惊恐渐渐地得到了舒缓,他又软下心来道:“毕竟他们跟我朝夕相处,感情深厚,还是让他们去给父皇守灵吧!”
王岳马不停蹄地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刘健、谢迁,说大事已成,刘健非常高兴,但是谢迁摇摇头,说皇帝跟他们朝夕相处感情深厚,若去守灵,有一天再想念他们,再将他们召回,那他们翻身后岂不是比现在还狠吗?并说道“杀人要灭口,斩草要除根,无毒不丈夫!”于是,他们这群文官群臣商量第二天早朝要借着这股东风再添一把柴,彻底将八虎铲除!并叮嘱司礼监大太监王岳要随时将宫中的信息告知他们,以防有变!
王岳是内奸,但文官集团里也有内奸,这个内奸就是吏部尚书焦芳。焦芳与刘健、谢迁在许多事情上都意见不合,曾几何时,他欲进翰林院,却因刘健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于是,他心生怨恨,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他转投了刘瑾。而此时,听到要将刘瑾铲除的消息时,他感到事情已经刻不容缓,于是连夜将消息送入宫中。
当刘瑾得到这个消息后,忍不住惊惶失措,遂召集八虎来议事,当八虎知道他们将被处死时,他们从刚开始的惊慌恐惧转变成了想要进行彻底的斗争!于是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匆匆赶到朱厚照的妓院,一见到朱厚照就拼命磕头,抱着朱厚照的大腿痛哭起来。刘瑾边哭边喊冤道:“皇上啊皇上,我们几人自幼陪伴您啊,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为皇上着想,而这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那些大臣想将皇上您掌握在手中,如果您掌握在他们手中,那跟皇太后娘娘当初管教您有什么不同?!”此时,朱厚照听到皇太后娘娘的管教时,立刻愤怒起来,想到如果再一次受到那样的管教,他宁可不当这个皇帝!受那个气,不是自己将自己气死,就是被他们给气死!于是,他心软了,道:“我知道你们为我着想,我也不会严肃地处理你们,可毕竟文武百官上疏,我也得做个样子吧!你们去给先皇守灵吧!”刘瑾等人一听后道:“皇上啊皇上,您是不知啊,他们是想将我们置于死地啊!”于是将吏部尚书焦芳的信件给朱厚照看,朱厚照看完后,大惊失色,没想到群臣这么狠,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呢?!毕竟刘瑾这些人是他朱厚照的人,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吗?!于是,内心骂起来群臣来,骂完之后,他道:“文武群臣都联名进谏,这可怎么处理?!也得给他们一个交代!”而此时,刘瑾道:“皇上,如果到了早朝后,估计我们的性命也就没有了,您一口难抵百口啊,况且那些人都是饱经诗书的人,个个都能言善辩!看来我等人性命亡矣!”于是又抱头痛哭起来。就在他们痛哭之时,刘瑾禁不住哭诉道,其实并非内阁大学士要整他们,而是司礼监大太监王岳想整他们。朱厚照问为啥王岳要整你们?刘瑾哭着回答道,王岳一直与他们不对付,认为他们整日陪皇上玩乐,皇上一直宠信他们,王岳是羡慕嫉妒恨,并说到王岳的种种一无是处。继而又说道,实际上,这些文官们只是担心皇上身边有忠心的人,将他们赶走或杀害,就能孤立和架空您。如果他们成功将我们杀害了,那整个朝廷就是他们的了,您还想玩乐,还想有这集市和满春楼妓院,结局也可想而知了!朱厚照听了后,立刻感到了一种焦虑及愤怒,便道:“他们休想!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不是群臣的天下!他们还想管控我?!”刘瑾见朱厚照如此愤怒,便趁热打铁,道:“皇帝您还是年少,我们跟您从小就在一起,没有多大能耐,但是您对我们是知根知底,我们对皇上您也是绝无二心啊,他将我们收拾完毕后,估计就会上演一场权力争夺的游戏!到时,我们不在了,皇帝您可保重啊!到时,我们再也不能为皇帝您分忧,为您谋乐了。”他又大哭起来。此时,朱厚照将跪在地上磕头的刘瑾扶了起来道:“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唇亡齿寒的道理我还是懂得的!”
在经过一番情感宣泄后,刘瑾八虎等人将性情反复的朱厚照牢牢地把控在手中,他们给朱厚照提出了建议:由朱厚照下发圣旨,立马撤去王岳的司礼监大太监之位,让刘瑾接任,并成为二十四衙门的首领,让马永成担任秉笔太监,丘聚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非常规手段,抓捕任何有异心的官员都可以不经过司法程序。这个决定,让刘瑾“八虎”瞬间翻盘。于是当晚八虎就进行了一场疯狂的权力洗礼。
大太监王岳被扳倒斩首后,三位顾命大臣没有了宫中的信息,随之而来,他们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刘瑾八虎已更加掌控了权力,不仅刘瑾等人身居要职,就是八虎中的丘聚和谷大用,也威风了起来,他们分别在东厂和西厂之上设立内刑场,这个内刑场的设置主要是针对与他们政见不相同的人。
于是,各种与刘瑾不一路的人,都纷纷被迫害……
而他们对顾明大臣因有先皇的遗愿,不敢轻举妄动。刘健和谢迁看到形势如此惨烈,在义愤填膺之时,只能凭借他们的声望以辞职的方式来唤醒朱厚照的理智。
然而,朱厚照收到他们的请辞后,竟哈哈大笑起来,进而在宫中的青楼里和宫妃扮演的妓女与刘瑾等人一起喝起了花酒,并与刘瑾称兄道弟起来,并在醉酒之余吟诵起了:“他去任他去,清风拂高岗”的诗句。
刘健和谢迁请辞后,李东阳也想请辞,而刘健和谢迁对李东阳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们暂回,李东阳在朝廷辅政,一来,可以完成已故皇帝的顾命;二来,朝廷决不能容许刘瑾等人胡乱作为。李东阳的翻盘之时就是他们的归来之日。然而,事情没有他们想得那么简单。刘瑾在逐步掌握大权后,迅速地开始了他的血腥报复。许多京城的官员因此遭受了不幸。那些曾经弹劾过刘瑾的人,那些曾在朝堂上挽留过刘健和谢迁的人,都成为了刘瑾的目标。他口中念着清君侧的口头语,将那些反对他的人一一清除。在这个过程中,不计其数的官员受到了迫害和惩罚。在这个混乱的局面中,李东阳是老骥伏枥卧薪尝胆。他以他的智慧和坚韧,开始主持大局。他看见京城身居高位的官员们被一个个以各种名义法办后,开始让地方官员纷纷上疏。希望扩大影响力,来引起朱厚照的警醒。然而这只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北京一番折腾后,化为了水中花镜中月,没有起到任何的涟漪,而在两都制的由朱元璋当年坐镇的南京的官员,开始了义愤填膺,他们仗义执言,所有部门都纷纷上疏,矛头直接指向刘瑾八虎等人乱政,而刘瑾看到这些疏后,还是信奉拳棒是最有效的工具,收拾这帮心比天高,胆比天小的文臣们,唯有拿起屠刀、棍棒、镣铐,才能够将他们抖落在尘埃里。于是,南京的所有谏言者一个不落地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了起来,被打入了冷冰冰的诏狱。但是,刘瑾低估了文人的气节,监察御史蒋钦纵使在狱中被打得皮开肉绽,被打得昏迷多次,他的信念还是坚定如初,接连上了三次疏,并喊出了要以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人间的正义,通过以命换正义的坚毅行为让朱厚照知道:孰真孰假,孰忠孰奸?!并向朱厚照提出了一个灵魂质问:“幸听臣言,急诛瑾以谢天下,然后杀臣以谢瑾。”
当刘瑾听到这话时,火冒三丈,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他这么有骨气,那就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于是,蒋钦越坚定,被施予的重刑就越重,最后,蒋钦被活活打死。
义愤填膺巧上疏 上疏不成进诏狱
听到蒋钦被活活打死的消息时,王阳明禁不住咳嗽了起来。中医讲忧伤肺,而他自年少起便开始忧愁,好不容易考中进士,成为父亲王华口中“学而优则仕”的典范,然而,他却眼见刘瑾八虎等人把持朝政,颠倒黑白,将忠臣打成奸臣。尽管王阳明在刘瑾等人眼中微不足道,但在万马齐喑之时,他却发出了一声惊雷。他坚定地相信,这次他最后的呐喊进谏定能唤醒朱厚照。在他准备上谏时,湛若水前来劝阻,提醒他时机未到,前面的进谏者非死即囚,再进谏岂不是自投罗网?
然而,王阳明愤怒地回应:“多少忠良已被刘瑾等人迫害,若无人敢发声,国家岂能兴旺?面对人人怕死的局面,我宁愿以性命相搏,唤醒皇上的良知。”尽管未采纳湛若水的劝告,王阳明心中仍有算计:若进谏成功,他将名扬四海;若失败,也未必会置于死地。经过深思熟虑,他撰写了一篇名为《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的策略性奏书。此疏高明之处在于未直接提及刘瑾,而是向朱厚照讲述大道理,提出了“君仁臣直”的观点。为何有众多忠直之臣?因为明武宗皇帝您仁爱。赞美之后,他又为言官辩护,言官若有不当言辞,皇上应宽宏大量,因言官制度是建国之初为关心社稷安危而设。若因上疏就将他们治罪,日后谁还敢进谏?谁还敢为民请命?
而此时,年少的朱厚照看到这封奏疏后,内心的惶恐不安如潮水般涌起。他试图通过装疯卖傻来掩饰自己的焦虑与恐慌,尽管身为皇帝,他却感觉自己像是被别人操控的棋子,对朝政之事深感厌恶。每当面对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文臣,他都感到头痛欲裂,坐在龙椅上如同生不如死。然而,他又不能让人窥见他内心的恐惧,于是他便故意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行为荒唐滑稽。
实际上,他心如明镜,知道自己早晚成为别人的傀儡,不管是这伙人还是那伙人。在他看来,受制于太监总比受制于文臣好,因为太监没有后代,不可能改朝换代,最多只是贪图些钱财。更何况,太监们还能满足他的各种需求,且与他一同长大,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他开始怀念起自己的父皇,并思考为何父皇不多生几个皇子。他记得父皇曾对他说过,生多了皇子,兄弟们会自相残杀、争夺皇位,而且他也不希望他们来到帝王家承受这份心理上的折磨。
尽管朱厚照内心惊慌不已,但他的表现却从最初的默不作声转变为将这个奏疏折叠成了纸飞机,在宫中扔来扔去,划出一道道长长的弧线。最终,纸飞机落到了陪他玩耍的刘瑾手中。刘瑾看过后,愤怒地自言自语道:“这是哪里来的狗杂碎,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看来这帮人收拾得还是太轻了。”他立刻下令抓捕王阳明。
于是,王阳明受到了与其他上谏的大臣一样的待遇,被狠狠地打几十廷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廷杖,原本是朱元璋时代留给文官们的一种羞辱,一种象征性的惩罚,侮辱在其次,主要是以儆效尤。然而,到了残忍专政的太监刘瑾下时,廷杖变成了一件残忍的肉体惩罚。刘瑾将廷杖改为了一种往死里打得要命的残忍手法。刘瑾在锦衣卫设立了训练营,在人皮之上放上砖头,让锦衣卫用板子拼命击打,直至将砖头打碎,当砖头被击碎之时,人不是被打得半死不活,就是奄奄一息,他就是用这种残忍的手段来给人以恐惧的警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而本来有着一腔热血且想着能说服朱厚照而一下成就功名的王阳明,被这一打,打成了一个奄奄一息的人,打完之后,又被扔进了阴暗的诏狱!本来是为民请命,趁机捞取一把功名,为天地立心,为民请命,结果成了比窦娥还冤,比那些谏官更惨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