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辣手摧花
宣和五年四月,朝会如常展开,赵佶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近来江南两浙如何?」
徐处仁从户部档案中查阅过相关信息,稍作整理后,他从容不迫地答道:「回陛下,江南虽仍有些许贼寇残党活动,但并未形成大规模攻势。以明州为中心的经济迅速恢复,杭州的繁华也几乎恢复如初,民生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赵佶点点头,显露出几分满意的神情。虽然他对国事常常心不在焉,但江南的情况他一直留心。这次得知江南经济复苏,内心自然大为宽慰。他缓缓开口:「既然这些贼寇已无心反叛,不如趁此机会赦免他们,招安方腊余党,使之归顺朝廷。」
话音刚落,朝堂上一片窃窃私语,徐处仁为首的文官们露出赞同的神色。这一举措看似宽宏,实则可以削弱反叛力量,对稳定江南局势极为有利。徐处仁出列附议:「陛下圣明,若能宽宥江南余党,不仅可减轻边患,还能促进地方经济更快恢复,实乃仁政。」
然而,就在徐处仁的话音刚落,蔡京随即上前反对。他的脸色略显凝重,言辞间透出一丝谨慎:「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不可轻率行之。方腊余党狡诈无比,虽表面上似乎已被压制,但心怀叛逆者仍不在少数。若贸然招安,恐怕会埋下祸根。」
赵佶微微皱眉,显然对蔡京的反对意见有些不悦:「蔡卿此言未免过于谨慎。江南局势已稳,若不顺势招安,反倒失了仁德。」
蔡京深知这位皇帝的性情,便继续说道:「陛下,江南贼寇势力虽被削弱,但方腊之流毕竟对朝廷有过背叛之心。若轻易赦免,他们是否会诚心归顺,仍然是个疑问。且不说江南民心是否会因此动荡,即便这些人心怀怨恨,暗中积蓄力量,也将是未来的大患。」
赵佶陷入沉思,他确实被蔡京的话所打动。然而,他对方梦华的兴趣却始终未减。内心里,他想亲自看看这个被传为「江南第一尤物」的女子到底有何等姿色与才智,竟然能在江南的乱局中站稳脚跟。
这时,童贯也出列支持蔡京的反对意见:「陛下,江南之地虽已暂时平息,但贼寇并未完全根除。若大赦之举未能慎重执行,恐怕会为朝廷招来更大的威胁。臣建议继续加强对江南的军事防范,防止贼寇东山再起。」
赵佶本来内心已有倾向,但面对文武大臣的反对,他不由得感到为难。他扫视了一圈,见大部分文官都表露出赞同招安的神情,而蔡京和童贯则显得异常坚定。他知道,蔡京与方腊势力有过不小的恩怨,这种反对恐怕不单单出于对国家安危的考量,也有自保的成分。
思虑再三,赵佶决定暂时搁置此事:「蔡卿、童卿所言有理,此事不必急于一时。待江南局势进一步明朗,朕再作决断。」
说罢,他起身离席,结束了这场争论。而在场的文武百官则暗自揣测,这场争论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加复杂的权力斗争。
蔡京则在心里暗暗计划,如何进一步削弱方梦华在江南的影响力,甚至考虑将她彻底铲除,以绝后患。他明白,这不仅仅是江南地区的安危,更是关系到他个人以及整个蔡家命运的大事。
蔡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如果方梦华接受招安并被赵佶召入宫中,以她的聪明才智和在江南的影响力,极有可能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更可怕的是,如果她真的被赵佶宠幸并封为妃子,她极有机会成为像刘太后甚至武则天那样的强势女主,掌控朝廷大权。
一旦方梦华在朝廷中崛起,蔡京、童贯等曾经镇压方腊势力的人必然会被视为敌人,届时他们不仅会失去权势,甚至可能被方梦华报复殆尽。蔡京心知肚明,一旦这种局面形成,他和童贯一党将无处可逃。
第二天的朝堂并不如往日那般热闹,众臣们三三两两的议论着一些不太重要的政务。突然,蔡京微微皱眉,心中翻腾起一丝疑惑。他刚从自己的府邸听说了一件事情,一首名为《长亭送别》的词作在开封城中悄然流传开来。传闻这首词是由一位名叫「万美华」的江湖女子在相州所作。蔡京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耳熟,但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听过。
就在他细细思索的时候,童贯忽然上前一步,低声提醒他:「蔡相,我听说刘光世在剿匪张迪军时,贼军用兵之法颇为独到,几乎与当年折家军在浙东追剿吕师囊部时如出一辙。」
蔡京微微一惊,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神色:「同一人?此人若是江南魔教教主,怎会在北地频频现身?」
童贯轻轻点头,神情凝重:「若真是她,那她在北地的动向便值得我们警惕。这位方教主不止在江南一带掀起风浪,连北地也已受其波及。此人的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期。」
蔡京慢慢回忆起此前的种种迹象。他的小外孙梁小黄门提起去年在大名府时,被一个名称「万公子」的贼人所伤。他背后那名「姑姑」似乎总是戴着面纱,行踪神秘莫测。蔡京当时还以为只是寻常江湖儿女作乱,如今看来,这一切似乎都与方教主有关。
蔡京陷入了沉思。他想到自己多年经营的关系网,在江南虽然未必可以完全掌控,但方腊余党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范围内。可这位方梦华,怎么会一年之内频繁出现在北地?而她作为明教教主,不应该长时间离开江南,这不合常理。
然而,刘光世在北地的遭遇,尤其是在铭州的战事,与当年折家军在浙东追击吕师囊部时几乎如出一辙的手法,又让蔡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方梦华的能力。明教虽起于江南,但如今这位年轻的教主,显然并不局限于一地一隅。
想到这里,蔡京不禁打了个寒颤。如果这位方梦华能够在北地也翻云覆雨,搅动风云,那她的威胁远比方腊本人更为严重。
蔡京深吸了一口气,迅速思考应对之策。他明白,眼前的情势已经不容忽视,这位方教主的行踪和意图,必须尽快查明。若她真能在北地培植势力,那么局势将更加复杂,江南未平,北地又起风波,朝廷恐怕难以应对。
想到这里,蔡京决定进一步加紧对方梦华的追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继续发展壮大。这位江湖女贼不仅仅是朝廷的敌人,她的存在,更可能成为蔡京与童贯一党的致命威胁。
蔡京心中的疑虑随着童贯的话越发深重。他意识到,方梦华的行踪和影响力已经不再局限于江南,甚至已经渗透到北地。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蔡京决定,不再坐以待毙。
「辣手摧花,」蔡京沉声道,目光冰冷,「我们必须先发制人。」
他迅速做出决定,命令忠心耿耿的蔡忠带领十名蔡府的死士前往河北一带,全力打探「万女侠」的行踪。这支小队精通追踪与暗杀,曾在多次清除朝廷反叛者的行动中立下过汗马功劳。蔡京希望他们能尽快找到方梦华,若有机会,直接将其铲除。
蔡京深知方梦华的潜在威胁,不容小觑。但蔡京也知道,这样的任务不会轻松,方梦华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江湖女贼,她身后的势力错综复杂,随时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为此,蔡京特地让蔡忠与沿途各府的官吏取得联系,必要时调用当地的兵马与资源,以确保行动顺利。
蔡京特别交代,此次行动务必保密,以免打草惊蛇。在他心里,这位方教主虽然是一名女子,但她所展现出的智慧与谋略,足以令他这个老奸巨猾的宰相感到压力。她的存在,已成为蔡京一党最大的隐患。
蔡忠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往河北,但他们到达巨鹿泽时,发现张迪的救援行动已经结束,方梦华早已不知所踪。面对这个结果,蔡忠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明白,追踪一位江湖高手绝非易事。
于是,蔡忠决定分头行动,将手下的死士派往周边各府,暗中打探各地的风吹草动。他们还与各府的官吏合作,以期能够得到更多的线索。蔡忠深知,只有网撒得更广,才能捕捉到方梦华的踪迹。蔡忠知道,时间不等人,他立刻决定分头行动,命手下人前往附近的各个府县,暗中调查江湖动向,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然而,这一切仍旧未见成效,仿佛方梦华这个人如同风中的尘埃,随风飘散,难以捉摸。
与此同时,齐州的刘豫一直对关胜心存芥蒂。关胜是武将出身,且自恃是「武安王」关羽的后代,性格耿直,这让刘豫这个文官感到压抑与不快。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然暗流涌动。自从他与关胜不和以来,一直在暗中派人监视着关胜的一举一动。关胜虽名义上为齐州的兵马都监,但刘豫早就怀疑他心存异志,特别是对关胜昔日的梁山背景极为忌惮。
当刘豫手下的探子报告说,有一位神秘女子曾出现在关胜的军营中,并在不久后离开时,刘豫的心中顿时警铃大作。他隐约感觉,这名女子可能与自己正在密切关注的某些势力有关,甚至可能是朝廷通缉的女贼。
「难道就是她?」刘豫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他迅速下令,立即展开全城搜查,尤其是城中的客栈和行人聚集之地。刘豫的心思缜密,他知道,若能捕获这位神秘女子,不仅可以在蔡京面前邀功,更能进一步打击关胜,削弱其在军中的影响力。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全城搜查,尤其针对那些可能藏匿江湖人物的客栈、酒肆,更是重点排查。他要求手下将每一处可疑之地都翻个底朝天,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在齐州城内的一家普通客栈,方梦华刚刚与关胜结束谈话,准备离去。她对关胜的警觉与不信任感到有些失望,但并未多做停留。正当她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时,忽然听到客栈外传来嘈杂的脚步声和喊叫声。
她迅速察觉到事情有异。透过窗户的缝隙,她看到数名官兵正挨家挨户地搜查,甚至有人开始进入客栈的院子,逐间房屋检查。
「难道关胜是个小人,这么快就出卖了我?」她心中一紧,但很快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她迅速判断,这可能是城中官府的行动。也许她的行踪已经被察觉,而此时的刘豫可能正在城中大肆搜捕自己。
齐州的街道上,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刘豫的手下四处搜寻,尤其是在城中的各大客栈里,他们逐个查问过往行人,甚至连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农夫、商贩也未能幸免。
方梦华虽然小心翼翼,但她毕竟初来乍到,不熟悉齐州的局势。正在她盘算着下一步如何脱身时,楼下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客官,请您配合检查!」几名士兵大步走进客栈,开始逐个房间进行盘查。
方梦华心中一紧,迅速评估着当前的形势。此时,她明白自己已经暴露,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她轻轻推开窗户,暗中观察着外面的动静——一条小巷通向城外,或许是她唯一的逃生之路。
就在士兵逐渐逼近她房间的时候,方梦华迅速决定,她不能在这里恋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脱身。然而,她心中也清楚,这次搜查并非偶然,而是冲着她来的。这意味着刘豫的力量正在齐州暗中发酵,她的处境变得愈发危险。
方梦华轻轻吸了口气,稳住心神,随即迅速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