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波两国最初的相互认知
从地理上看,中波两国相距遥远,但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中波两国文化及文学交流的缘起是在东西方互动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在20世纪之前,中国、波兰两个民族间的相互认知,毫无疑问是双方在近现代文化及文学层面开展交流的知识基础。
早在13世纪,波兰的旅行家就开始对古老的华夏大地进行探索。蒙古帝国西征至当时波兰的首都克拉科夫城下,客观上促进了中波文明交融。从17世纪开始,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卜弥格等西方传教士、使者、旅行者纷纷来到中国。他们传教布道,向中国介绍西方包括波兰的知识。同时,他们绘图立说,其游记、传记和文学作品将有关中国的知识带回欧洲,许多相关著作在波兰翻译出版,为波兰人绘制了一幅有关中国风貌的速写,开启了波兰初具“汉学研究”色彩的早期探索。17—18世纪波兰刮起“中国风”,波兰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进一步得到激发。波兰人翻译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典籍,打开了解古老华夏文明的大门。晚清时期“西学东渐”,中国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著书立说,向国人积极介绍波兰等“弱小国家”,波兰的历史命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革新的镜鉴。及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陈季同的小说走入波兰读者视野,汪笑侬创作的中国戏剧书写波兰故事,完成了中国与波兰在文学层面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