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雪
先生屋小如宛丘[1],岁晏苦听风声愁[2]。一宵风息得安寐,同云已阁低檐头[3]。晓来重衾足不热,却怪纸窗明太澈。小童狂喜排闼来[4],报道空庭已堆雪。撒盐飞絮犹纷纷[5],隔却一纸无声闻。反披羊裘洞扉立,心目照曜寒无垠[6]。此时兴发睡魔去[7],今年见雪此初度。倾囊只合市村醪[8],炙砚还应遣长句。微哦忽忽思前游[9],丙戌岁暮吴陵舟[10]。压篷大雪苦无饮,至今典却相如裘[11]。回头此景如电掣[12],其间聚散复一瞥。范阳公子诗中豪(谓闵季心),白战何曾持寸铁[13]。此雪应让燕山多[14],击筑故人悲且歌[15]。寒夜谁来剡溪访,乘兴欲往将如何[16]?将如何,雪不止,随风飘扬低复起,散入千村万村里。山僧执帚仰看天,昨夜厨空已无米。
晓起赏雪,通常多有一番清兴,但诗人却因贫窭局促,夜不得暖睡,晓不得温饱,想趁兴作一首长歌,写着写着便意兴阑珊,因为他想起两年前舟过吴陵遇雪、典裘沽酒的经历,感今抚昔,就再也提不起兴致了。这寥落的情怀正和小童的兴奋形成鲜明的对照。用心写诗吧,又想起他崇敬的前辈诗人李白的名句,想起苏东坡的白战逸事,一种前不见古人今不见来客的孤独感浮上心来。诗写到“乘兴欲往将如何”,一直都是有规则的四句一转韵,平仄交押。末段重复“将如何”,用节奏的变化加重了恓惶无依的感觉。结联忽转而写扫雪看天,寺里昨夜已厨空无米,则投宿的诗人今日有无饭吃尚不可知。平平常常的一句叙述,又带出进退失据的意外遭际。仲则每能用这种不经意之笔写出难言的困厄,实在是感触太深。
[1]“先生”句:苏轼《戏子由》:“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2]岁晏:一年将尽之时。白居易《观刈麦》:“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3]同云:《诗·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朱熹《诗集传》:“同云,云一色也。将雪之候如此。”后世用为降雪之典。
[4]排闼:推开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樊)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撒盐飞絮:《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6]无垠:无边际。《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王该《日烛》:“周太虚以游眺,究漭荡而无垠。”
[7]兴发:兴致勃发。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8]村醪:村酒。醪,本指酒酿。引申为浊酒。司空图《柏东》:“免教世路人相忌,逢著村醪亦不憎。”
[9]忽忽:失意貌。《史记·韩长孺列传》:“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韩愈《忽忽》:“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
[10]丙戌:乾隆三十一年(1766),这年冬诗人行经吴陵遇雪。吴陵:三国吴先主孙坚墓,亦称高陵,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十五里。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五。
[11]相如裘: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
[12]电掣:电光急闪而过。喻迅速、转瞬即逝。梁简文帝《金赋》:“野旷尘昏,星流电掣。”
[13]白战:空手作战。指作“禁体诗”时禁用某些较常用的字。苏轼《聚星堂雪》:“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14]燕山: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5]击筑:筑,古代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声音悲壮。《史记·刺客列传》:“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以“击筑”喻指慷慨悲歌或悲歌送别。
[16]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