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整理凡例

一、《禮記注》原書經、注相間,根據本叢書的體例,整理時重新排版,先列經文,注以章、節後注的形式列出。

一、分節以《禮記》文義及底本原有的朱筆分節符號爲基本依據,並以孔穎達《禮記正義》、王文錦《禮記譯解》、楊天宇《禮記譯註》、王鍔點校《禮記注》的分節爲參考。

一、根據本叢書體例,整理本書名改爲“禮記注”,各卷卷首題名不做改動,仍用“禮記”題名,以存底本原貌。

一、本次整理選取中國國家圖書館南宋 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禮記注》(後簡稱“底本”)爲工作底本。

一、本次整理選取西安碑林博物館 開成刻《十二經》刻石《禮記》(後簡稱“開成石經”)、中國國家圖書館南宋 婺州 義烏 蔣宅 崇知齋刻本《禮記注》(後簡稱“婺州本”)、南宋 余仁仲 萬卷堂家塾刻本《禮記注》(後簡稱“余仁仲本”)、中華書局影印 阮元校刻本《十三經注疏(清嘉靖刊本)》(後簡稱“刻本”)爲參校本。

一、本次整理時,底本中出現的避諱字闕末筆的,均直接補全,不另出校記(底本所見避諱字參見《整理前言》)。

一、本次整理時,爲了盡可能保留原本面貌,底本中異體字的用字習慣和結構盡量遵照底本;底本中部分容易産生歧義的用字,則改爲常用字;部分常見的異體字,則改爲常用字;還有部分屬於缺筆或羡筆的異體字,則直接補全筆畫或減省筆畫。以上除必要説明的情形,改字與不改字皆不出校記(底本所見異體字參見《整理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