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汽车市场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2023年展望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高位回落,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美欧与亚洲国家通胀表现泾渭分明,结构性矛盾凸显;发达国家失业率显著降低,人力资本短缺问题突出;全球贸易增速大幅下滑,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一是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效应。二是全球经济进入高成本时代。三是未来财政支出空间有限。四是充分就业预示增长空间有限,2023年全球经济仍然面临滞胀压力。不过,全球金融体系相对稳健,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具有较强的韧性,亚太地区将在2023年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建议尽快消除国际国内结构性障碍,从而实现“调结构、反通胀、稳增长”三者的有机统一。

一、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全球经济增速高位回落,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测算,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6%,2022年急剧回落到3.2%。但是,不同经济体之间经济表现出现较大差异,这一差异对探寻未来经济复苏路径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1)美欧经济增速同步回落,但内部出现一定分化 2022年前两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增长率分别为-1.6%与-0.6%,进入技术性衰退,第三季度环比折年增长2.6%,IMF预计美国GDP 2022年全年增长1.6%,这与2021年的5.7%形成了鲜明对比。欧元区前两季度经济仍然表现出较强的增长态势,环比分别增长0.7%与0.8%,但第三季度下滑到0.2%,预计第四季度为负增长。

不过,葡萄牙和希腊已将财政赤字减少逾半以上,且因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的风险程度也低于欧洲大多数地区,2022年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希腊经济受到外资增加的提振以及旅游业的复苏,2022年前两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9%和7.8%,预计全年增长超过5.2%。葡萄牙大刀阔斧改革退休金制度,并以“黄金签证”吸引大批移民,2022年前两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11.4%和7.9%,第三季度环比增长0.4%,预计全年增长6.8%左右。意大利、西班牙和爱尔兰的经济同样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预计2022年全年增长率分别为4.2%、6.8%和11%,均远远高出欧元区3.1%的平均增长率。

(2)多重因素推动日本经济持续复苏 同为发达经济体的日本则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0.6%、1.7%、1.8%,IMF预计日本GDP 2022年全年增长1.7%左右,与2021年相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唯一没有出现增速下滑的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企业设备投资坚挺,对第二产业复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灵活的防疫政策促进了餐饮和旅游住宿等第三产业的持续恢复;三是始终坚持零利率,货币政策没有受到欧美央行的影响;四是全球通胀让日本摆脱了长期通货紧缩的困扰,产品涨价和日元贬值改善了大多数制造业的业绩。

(3)部分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国家异军突起 从东盟国家的情况来看,2022年10月东盟国家制造业PMI为51.6,连续13个月高于50,说明东盟国家制造业连续13个月处于扩张状态,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其中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尤为突出。

近年来越南大举投资基础设施,跨国公司纷纷在越南投资。2022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5.3%、6.4%和8.8%,预计全年增长约7%。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印尼也是大宗商品涨价的受益者,庞大人口的内需市场也为经济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相对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印尼债务相对很低,本币汇率异常稳定,2022年前三季度GDP分别增长5%、5.5%和5.7%,全年经济增长将超过5%,将位居G20(二十国集团)国家之首。

(4)中东、北非与中亚的经济活动仍具有弹性 中东和中亚一些产油国受益于石油行业的超额利润,预计2022年至2026年间,这些超额利润将达1万亿美元。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或较2021年增长一倍以上,2022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可达6.5%。

受海湾国家经济提振的拉动,中东和北非地区2022年GDP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4.1%增长至5%。但考虑到全球经济状况恶化的影响,预计该地区2023年GDP增长率将放缓至3.6%。

2.欧美与亚洲国家通胀表现泾渭分明,结构性矛盾凸显

(1)欧美国家通胀愈演愈烈,成为遏制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2年欧美国家延续并加剧了肇始于2021年的通胀,不断刷新上一轮全球滞胀以来的纪录。2022年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9.1%,10月同比涨幅虽然回落到7.7%,但9、10两个月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2%、0.4%,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通胀压力仍未消退,距离2%的调控目标仍遥遥无期。欧元区情况比美国更为严重,2022年以来逐月上涨,10月调和CPI同比上涨10.7%,环比涨幅高达1.5%,创有该项统计指标以来最高纪录。脱离欧盟的英国在通胀方面则与欧元区比翼双飞,9月CPI同比上涨10.1%。

(2)亚洲国家通胀温和可控,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欧美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国家表现出温和可控的特点。从亚洲发达国家来看,2022年10月日本和韩国CPI同比涨幅分别为3%与5.7%,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从东盟国家来看,2022年10月越南和印度尼西亚CPI同比分别上涨4.3%和5.7%,10月之前越南各月CPI涨幅均在1.4%与3.9%之间(见图1)。从我国情况来看,10月CPI同比上涨2.1%,仍处于宏观调控目标范围之内。由于亚洲制造业在全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亚洲物价的稳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亚洲通胀与欧美保持同一水平,全球经济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图1 美国、欧元区与越南的通货膨胀率

(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3)影响欧美通胀的深层结构性因素凸显 从宏观层面来看,欧美经济刺激政策扩大了总需求、全球供应链梗堵以及俄乌冲突都是导致本轮通胀的重要原因。但是,在上述因素影响的逐步弱化之后通胀压力仍未消散,说明还存在深层结构性矛盾。

一是新兴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矛盾。新兴部门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实现工资上涨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传统部门产出因劳动力向新兴部门转移而相对下降,从而导致价格上涨。2021年以来,欧美国家低收入服务行业工人的跳槽及货车司机短缺成为工资成本上升的先导,2022年这一矛盾仍在加剧。

二是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问题。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速缓慢,其通胀水平主要由工资水平决定,这往往表现为非贸易部门具有较强的提价能力。事实上,当前欧美发达国家通胀也符合这一特征,表现为餐饮、运输、仓储、电力等非贸易部门价格率先上涨,然后再传导至其他部门。

三是价格体系扭曲是导致通胀此起彼伏的重要原因。结构学派的观点认为,不同职位、不同行业之间工资绝对水平存在差异是合理的,但工资增速应保持一致。从当前欧美国家的情况来看,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股价上涨提高了股权收益,普通员工则通过跳槽实现工资的上涨与福利的改善,企业招聘新员工又不得不进一步提高工资水平,从而演化为工资螺旋式地上涨。从行业情况来看,欧美国家房地产价格持续多年的上涨必然导致其他行业价格的上涨(见图2)。

图2 美国、欧盟房价季度同比涨幅

(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3.发达国家失业率显著降低,就业繁荣的背后蕴藏着问题

从失业率来看,2022年发达国家就业市场在不断改善,9月欧元区的失业率降至6.6%,这是该机构自1998年4月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期英国失业率为3.5%,降至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失业率只有2.6%,美国失业率为3.5%。10月美国失业率虽然上升到3.7%,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就业市场“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

(1)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以美国为例,2022年10月,美国劳动力参与率为62.2%,比2019年10月下降1个百分点。下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长期疾病的增加导致劳动力退出就业市场。根据据布鲁金斯学会2022年8月的报告,估计多达400万人因“长新冠”而失业。二是人口结构问题。根据英国就业研究所的报告,一方面年轻人接受教育的年限增长,另一方面老年人按期甚至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这导致英国劳动人口比疫情暴发之前大幅减少。三是疫情导致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出现大量工人流失,如餐饮、养老院等行业容易被感染且收入较低,劳动者就业意愿降低。

(2)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以美国为例,2022年10月职位空缺1072万人,但仍有561万的失业人口,说明存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问题。一方面,技术、数字、绿色经济领域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但大量失业人员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劳动力就业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劳动者开始规避那些工作时间不灵活、工资水平低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9月欧元区的青年失业率仍然高达14.6%,10月美国青年失业率为11%。

4.全球贸易增速大幅下滑,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10.8%,2022年10月WTO发布的报告预计全球贸易将在2022年下半年失去动力,货物贸易量将增长3.5%,但2023年仅增长1%,远低于此前估计的3.4%。在全球贸易急剧下滑的背景下,贸易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逆差国,从表1可以看出,2021年贸易逆差比2017年增长38%,美国货物进口仍然是拉动全球贸易的重要力量。不过,在过去四年中,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来源地发生重大变化。同2017年相比,美国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下降了4.7%,但对北美、欧洲以及亚洲(不含中国大陆)分别增长了86.0%、64.1%、76.7%。

表1 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来源地(单位:亿美元)

注:数据来源于美国商务部。

从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一是美国对欧洲贸易逆差在下降;二是美国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在增加,但对亚洲(不含中国大陆)则以更大的幅度在增长,且对亚洲(不含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超过中国大陆(见表2),这也是在过去五年不曾发生的现象。

表2 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来源地(单位:亿美元)

注:数据来源于美国商务部。

5.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俄乌冲突为业已疲软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一是在推高国际油价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扰乱了全球化肥产业链,对全球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三是扰乱了全球粮食和食品供应链,进一步推高了国际粮食价格,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四是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及通胀压力,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不过,俄乌冲突也让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经济安全以及基础产业的发展,未来全球经济有望在新兴与传统产业之间形成新的平衡。

二、2023年世界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及展望

1.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效应,累计滞后效应将在2023年充分显现 经济理论表明,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效应,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研究结论是,货币政策实施后,市场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价格需要长达24个月才能做出反应。2022年各大央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之后,尚未出现经济放缓或失业加剧的情况,预计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累计效应将在2023年甚至2024年充分显现。

从现实的经济逻辑来看,以美联储为代表实施的加息政策将带来如下负面的影响:一是政府将为承担的债务支付更多的利息,削弱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加息将提高企业的借贷成本,在削弱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会抑制企业投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水平可能减少,实体经济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冲击;三是家庭和个人贷款利息增加,削弱了消费需求;四是美元升值使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品更加昂贵,增加了现有的通胀压力;五是美联储加息迫使其他国家的央行提高利率。

(2)通胀压力短期难以消除,全球经济进入高成本时代 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抑制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胀压力,但却无助于解决能源价格上涨、去全球化、供应链中断、劳动力市场紧张等影响本轮通胀的关键问题。因此,通胀压力在短期难以根本消除,2023年通胀水平不可能回落到各大央行的调控目标。

即使2023年全球通货膨胀率有所回落,但全球也将进入高成本时代。一是逆全球化行为提高了成本。受贸易摩擦、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布局不再遵循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市场原则,这无疑会提高全球生产和消费成本。二是老龄化及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必将进一步提高全球人力成本。三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政策也将推动能源价格居高不下。

(3)应对疫情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未来财政支出空间有限 疫情暴发后,超常规的刺激虽然避免了经济停摆和崩溃,但重点都不在于解决供给问题,因此对解决当前全球性供应链问题和长期增长动力问题作用甚微。同时,财政刺激带来的个人收入和支出不具有可持续性。展望未来,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由于债务过重财政空间将非常有限,不可能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另一方面,为应对高通胀带来的社会问题,未来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必将着力于缓解生活成本压力,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贡献也很低。

(4)充分就业预示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从经济增长函数来看,劳动力是重要变量,2022年不少国家达到或接近于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力市场普遍紧张,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劳动力。这一矛盾在2021年已经显现,2022年尤为突出,近期也难以缓解,这意味着劳动力对2023年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接近于零。与此同时,在利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投资也将受到影响。受劳动力和资本双重因素影响,2023年经济增长空间将非常有限。

(5)全球金融体系相对稳健,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具有较强的韧性 尽管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但全球金融体系相对稳健。同2008年之前相比,一是抵押贷款质量高,次级抵押贷款大幅降低;二是银行杠杆率相对较低,目前银行将资本充足率大约提高至之前的三到四倍。全球金融体系相对稳健,即使出现动荡,也不会达到爆发金融危机的程度。换言之,金融与资本市场仍然是支持未来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同时,在本轮加息周期中,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这与过去四十多年的表现迥异。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拉丁美洲国家因无力偿还美元债务而陷入危机。1994年,美国加息引发了墨西哥金融危机。2013年,美联储试图缩减债券购买规模,引发了“缩减恐慌”,恐慌的外国投资者纷纷逃离包括巴西、印度和印尼在内的脆弱经济体。但是,2022年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以来,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金融市场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实体经济也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未来仍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2.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判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23年全球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增速存在继续下行趋势,与此同时,欧美国家仍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全球经济滞胀特征明显。

2022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预计2022全球经济增长3.2%,与2021年的6%相比大幅回落,2023年将下降到2.7%;2023年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下滑到1.1%,比2022年下降1.3个百分点,意味着经济增长接近停滞;2023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3.7%,与2022年持平。全球货物与服务贸易增速继续下滑,预计2023年增长2.5%,比2022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全球通胀压力虽然有所减轻,但仍位居高位,预计2023年全球消费者价格指数将上涨6.5%,比2022年回落2.3个百分点。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比较悲观,但世界经济发展并不缺乏亮点,2022年10月,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发布报告指出:“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高效供应链和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的支持下,亚太地区GDP占世界GDP的35%,将在2023年主导全球经济增长。”

三、政策建议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旦经济陷入通胀与增长停滞并存的滞胀局面,传统宏观政策将面临无计可施的尴尬局面。如果实施扩张性政策,必然会加大通胀压力;如果实施紧缩性政策,又会打击本来业已不振的经济。正因为在滞胀环境中传统的宏观政策难以奏效,所以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滞胀调整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政策无所作为,我们可以通过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改革消除结构性障碍,从而实现“调结构、反通胀、稳增长”三者的有机统一。

(1)加强国际政策协调,尽快消除各种贸易壁垒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研究表明,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近93%的成本,只有7.6%的增加成本被中国吸收。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18年之前,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仅为3.1%。但特朗普对从工业品到玩具的各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后,这个数字已上升到19.3%。中国征收的报复性关税则将其对美国制造商品的关税从8%提高到20.7%。这些关税无疑成为美国消费者的负担,推动了物价上涨。如果能回到正常状态,那么对降低美国通胀压力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2)高度重视基础产业,寻找传统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平衡点 疫情及地区冲突再次揭示了化肥、粮食、能源、水利等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寻找传统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平衡点。以能源为例,新能源固然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但在近期内却不能替代化石能源,对原油开采及炼油产业投资的不足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

(3)加快设备投资,探寻经济发展新动力 不论是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日本,还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东盟国家,设备投资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2023年建议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速设备折旧,鼓励企业设备更新。二是制定有关设备投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对先进技术设备实施免税政策。四是综合采取各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五是加快发展设备租赁业,解除中小企业资金瓶颈。

(4)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人力资本不足是制约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但是发达国家应对疫情以及通胀的财政支出更多用于了补贴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成了“吃饭财政”。建议今后逐步改变这一局面,加大对各类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程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