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法:影视剪辑思维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2 钩子

钩子,作为故事的开篇手法,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文学装置,旨在吸引并保持读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深入阅读。在短篇小说中,钩子可能仅由几段文字构成,而在长篇小说中则可能延展至数页。然而,最为有效的钩子通常藏匿于故事的首句之中,这一点与剪辑手法颇为相似,开篇的镜头往往决定了观众是否能够持续投入。

随后,我们需要建立故事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这可以通过“设锚”的思维方式实现,即运用具有特殊指向性含义的元素,确保故事各部分之间保持连贯性和悬念。在电影中,这种“锚”类似于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所说的“麦高芬”,是维系观众兴趣的关键元素。因此,在剪辑过程中,“设锚”是不可或缺的技巧,用以持续制造悬念。

之前提及,故事的各个部分通过衔接构成完整的叙述,“设锚”则是以每个部分为单位,逐步构建悬念,持续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值得注意的是,三幕化结构虽针对整体故事框架,但每个大幕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小幕。

以一个假设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故事的开篇可能包括A、B两个镜头:A为矿泉水瓶的特写,B为一只手拿走矿泉水瓶的特写。随后画面逐渐淡出,留下悬念——观众会好奇这只手的主人是谁,以及他为何要拿走这个瓶子。

接下来是C、D两个镜头:C为某人拧开矿泉水瓶盖的特写,D为一位女性向瓶中加入不明物品的全景,同时这位女性露出邪恶的笑容。随后再次淡出,进一步加强了悬念——观众现在知道这瓶水有问题,同时会好奇是否有人喝下这瓶水,以及那位女性的身份。

最后,第三幕展示了男主角喝下矿泉水的全景,短暂停留后淡出。这三个小幕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幕,后续的情节可以继续沿用这种逻辑,逐步推进故事发展。这种做法与当前预告片剪辑的精髓不谋而合,如上述例子中的手拿走瓶子的特写,这类仅向观众透露少量信息,同时保持悬念的镜头类型我们可称作特殊性指向镜头(特指镜头),并且我们可以将这类镜头进行慢放、加速或特殊构图等处理,使其更具悬念。

在现代电影及预告片剪辑实践中,情感起伏往往持续且逐步升级,而非仅于某一时刻爆发。采取保守的逐步累积手法,已难以应对当今观众对于视觉刺激的日益提升的需求。考虑到电影诞生初期,观众对于大银幕上动态影像的新奇感现已不复存在,剪辑师需根据影片总时长,在约1/3甚至1/5的时长处设置情感高点,以吸引观众。因此,优秀的预告片剪辑,同其他类型影片的优质剪辑一样,需维持稳定的节奏,其情感曲线发展已超越传统的弗赖塔格金字塔模型,呈现出更为精细的费希特曲线形态(如图1.5所示)。

剪辑艺术之巅峰在于其“无痕”,如同天马行空般的自由与流畅。审视一部完整的作品,任何一段独立抽离出来的片段都应当具备其独立的美学价值,而重新融入整体时,又能巧妙地提升整体的质感。一部优秀的影片,其每一处细节都应当熠熠生辉,即便某些部分存在微小的瑕疵,也不应掩盖其整体框架的卓越。

因此,我们可以将任何影片从结构上拆解成多个独立而紧密相连的部分,这些部分被称为“幕”。这些“幕”的存在,不仅有助于构建影片的整体框架,更有助于形成影片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图1.5 写作中的费希特曲线

然而,我们必须明确,剪辑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即便是被誉为经典的“三幕结构”,也仅仅是对影片整体结构的一种规划。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适时地引入“变化”来刺激观众的情感和认知,这种“变化”正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