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提出新政,众人不满
朱翊钧只是坐在龙椅上,微微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许显纯进来了。他直接“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头也没有抬过。
“臣请求陛下责罚,至今未查出任何线索。”
大殿内很静,只能听见许显纯急促的呼吸声。
朱翊钧只是看了他一眼,便继续看自己的手中的奏折了。
“朕何时说过要责罚于你?”
他微微抬起了头,发现朱翊钧并没有看自己一眼,心中长舒一口气,于是赶紧说道:
“陛下,此事已经没有办法查出来了。”
朱翊钧有些不耐烦了,放下了手中的笔,起身便往外走去,来到他身边的时候,只是淡淡说了一句:
“朕知道了,你回去吧。”
许显纯心中一凉,他已经知道最后的结局了。只能跪拜在地,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臣遵旨。”
言罢,他缓缓起身,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朱翊钧看着他落寞的背影,也有一些于心不忍。但是身为帝王,只能如此。
天朗气清,他便来到了外面,感受着春风照拂。
回想起殿试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让自己满意,皆是为了做官而学,对时局没有自己的看法。
正当他沉浸于这份深思之际,一件精致的披风轻轻落在他的肩头。
他转过身,映入眼帘的是王喜姐那慈祥而温婉的笑容。
“春寒料峭,还需多加注意身体。”
帮他系好前面的绑带后,再帮他理了理略显凌乱的头发。
“近日发生的事,臣妾略有耳闻。陛下要是觉着烦心,不如出去走走。”
他牵起王喜姐的手,那双手虽与自己一样微凉,却传递着无尽的温暖与力量。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彼此的心意已然相通。
“朕知你心意,但眼下国事繁重,诸多事宜亟待处理,朕不能轻易放下。不过,有皇后的关怀与陪伴,便是朕最大的慰藉。”
长安县。
在熙熙攘攘的赈灾现场,孙传庭身着朴素官服,亲自站在粮食堆旁,目光如炬,监督着每一袋粮食的公平分发。
他身旁,几位衙役和志愿者忙碌地记录着每户领取的粮食数量,确保无一遗漏。
突然,从人群的一角爆发出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几名身形消瘦、面容憔悴的灾民,他们情绪激动,开始推搡身边的衙役。
其中一名中年男子大声吼道:
“不公平!我家有五张嘴等着吃饭,这点粮食怎么够?”
“是啊,大人,您得给我们个说法!”
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场面一时间变得混乱不堪。
孙传庭见状,立刻示意身边的侍卫维持秩序,自己则迅速走下木台,穿过人群,来到了这些闹事的灾民面前。
“乡亲们,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但赈灾粮食有限,需按户分配,确保每户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若私自多给,则后来者将无粮可领,岂不是更加不公?”
然而,愤怒的情绪已经像野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开来,那些闹事的灾民并不愿意听他的解释。
他们继续咆哮着,有的甚至开始捡起地上的石块和木棍,威胁要破坏分发现场。
不知道是谁叫来了帮手,更多的兵士挡在了前面。
孙传庭则是急忙走上前,向众人解释道:
“大家听我说,大口一斗,小口六升,五岁以下不与,自永乐开始就是如此规矩。而今,江南亦遭大涝,朝廷已是倾尽全力,方得此批粮食援助。请大家体谅朝廷的难处,也相信我们藩台衙门。”
见众人依旧想要哄抢,他继续说道:
“今天每户再多加二升,官府的口粮可以再挤一挤。”
此言一出,灾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与防备,转而以感激的目光望向孙传庭。
分发完粮食之后,一众人便回到了藩台衙门。
孙传庭提起茶壶,就倒了一大碗水,不顾书生形象就喝了起来,随后看向众人,
“近日流民的数量又增加了,各位大人有什么看法?”
几位官员面面相觑,随后,新上任的左参政缓缓开口:
“大人,依我看,流民激增,实乃生计无着所致。推行以工代赈,既可解决他们眼前的温饱,又能兴修水利、修筑道路,为地方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几位官员的附和,他们纷纷点头,认为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然而,却遭到了孙传庭的拒绝。
“如今连口粮都是从浙江几省借来的,如何以工代赈?”
他放下手中的茶碗,“本督此番前来,要试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新政。陛下要收回士族乡绅的土地,然后按人头分给百姓,前面三年不交税,先还清借来的粮食。”
此言一出,大堂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几位原本还保持着礼貌微笑的官员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大人,此举恐怕不妥吧。”
布政使司的右参议站了起来,他的声音虽然压低,但语气中的不满却难以掩饰,
“这些土地历来便是他们私产,若是强行收回,岂不是要引发灾祸?”
另一位官员也紧跟着附和:“是啊,大人。且不说这些土地背后的人,就单论实际操作,我们又该如何确保公平公正地重新分配?稍有不慎,便会激起民愤,到时候,局面恐怕难以收拾。”
面对官员们的强烈反对,孙传庭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沉默片刻才开口道:
“诸位大人,我深知此举艰难,也明白它将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土地乃国家之根本,若任由其被少数豪强垄断,百姓何以生存?大明何以强盛?我们身为朝廷命官,理应为民请命,为国家图谋长远之计。”
官员们依旧面露犹豫之色,有的甚至开始私下议论,对新政的实施充满了疑虑和担忧。
此时,孙传庭带来的侍卫跑了过来,在他耳边一阵低语。
众人只见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藩台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