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丁开山
穿过绵茂公路上的第一座隧道——金鱼嘴隧道,眼前的山越来越高,河谷也越来越狭窄。
行驶在龙门山中,我想到一个关于蜀地开山筑路最古老、最久远的传说“五丁开山”,这五个大力士开凿的金牛古道为绵竹带来了福祉。
蜀地神话传说中的正面人物多因开山修路治水受人景仰,这种价值观与蜀地生态圈有关。
蜀地山有脉,水也有脉,山脉与水脉都被视为龙脉。所以有数不清的与龙有关的地名,讲不完的与龙有关的传说,道不尽的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历史往事。
这个远离海洋的内陆盆地有奇妙的前世今生。在遥远的洪荒时代,青藏高原从汪洋大海中迅速升起,之后受到喜马拉雅山脉运动的强烈碰撞、挤压,在横断山脉发生一系列断裂、褶皱、抬升,仅在西部就形成了有名的七座大山、八条大河。这便是岷山、邛崃山、大雪山、亚丁三神山、芒康山、梅里雪山、高黎贡山,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渠江的来历。
横断山再加上蜀地南部的云贵高原、东部的秦岭、北部的大巴山等山脉,好像是上天的故意而为,将蜀地与外界隔绝开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圈与文化圈。
为了在大山中开凿走出去的道路,古蜀人费尽移山心力。在《华阳国志》《蜀王本纪》等古籍中都记载了“五丁开山”的故事,后来李白写《蜀道难》引用了这个典故,再后来郭沫若也引用过。在一些中学课外读本中有这段文言文: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成都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yè)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这个典故讲述了战国中后期,秦惠王欲伐蜀夺地,但苦于崇山阻隔,无路可通,只得暂时作罢。后来秦惠王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计谋,便请人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每天让人在石牛屁股后面摆上一堆金子,对外宣称是石牛拉出的金子,石牛其实是金牛,并安排专门的饲养人员每天装模作样地精心喂养。
贪婪的蜀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动心,派人向秦王索求,秦王一口答应,心中暗喜。但石牛很重,怎么搬回蜀地呢?当时蜀国有五个力大无比的力士,人称五丁力士,蜀王就让他们去凿山开路,准备把金牛拉回来。五丁力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开出一条山路,并从秦国拉回这些所谓的金牛,回到成都才发现不过是石牛而已。蜀王方知上当受骗,大骂秦国言而无信。秦王由此得知金牛道已打通,心中大喜,但因忌惮五丁力士,不敢贸然进攻蜀地。
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牛古道,也是剑门蜀道的最初来历。
后来秦王又生出一计,托人向蜀王讲金牛虽然是假,但秦国有五个貌若天仙的美女,愿意奉送蜀王赔罪。蜀王好色,听后欣喜若狂,便叫五丁力士去秦国去把五位美女接回来。五丁力士带着五位美女返回途中,经过梓潼时忽然看到一条大蛇向一座山洞钻去。一位力士跑过去抓住它的尾巴往外拉,想把蛇杀死以免祸害当地乡民。但蛇很大,一个人拖不动,另外四位力士见状就过来帮忙,眼看着巨蛇身体一点点地从洞里拖出来,忽然妖风大作,随之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大山崩塌下来,刹那间五丁力士和五个美女都被压在山下。后来这座大山化为五座峰岭,人们称之为五岭峰,也叫五丁山。
正如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秦王听说五丁力士已死,觉得攻打古蜀国的时机已经成熟,立刻派大军从金牛道进攻古蜀国,杀死蜀王灭了古蜀国,神秘的古蜀国从此消失。
后人为了纪念这五位开山筑路的大力士,将金牛古道的山和谷命名为五丁山、五丁峡,后来还建起五丁开山景区,省府成都还建了五丁路。
关于古蜀国,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文字记载,但考古发现表明古蜀国有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也是一个神巫色彩浓厚的国家。人们知道最多的就是享有盛名、与绵竹相邻的三星堆遗址。
传说第一代古蜀王就是长着纵目的蚕丛,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据说就是以蚕丛为原型。
从历史文献和山川地脉推测,由于秦岭天堑的阻隔,蜀地与中原的早期交往大约是经白龙江、西汉水谷地,然后再辗转至甘肃一带,最后东下入中原腹地。只是周人东迁,甘肃一带沦为戎人之地,这条命悬一线的通道就此断绝。因此,东周以后,尤其是战国时期,秦、蜀两国之间想要取得联系,打通秦岭、龙门山脉的阻断,在绝壁沟壑间筑路,如同白日梦,难于上青天。
“五丁开山”是开凿古蜀道的一个写照,神话中“大蛇”象征灾难,也被视作“蛟”的化身。
古蜀神话在中国神话中显得颇具个性和特色,从中不但能看出古蜀人早期智慧的结晶,也折射出了古蜀先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对生命的探索。
美丽清平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