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真好,又活了一天
“明天早上6点收割机来收玉米,你看什么时候来看着量地吗”
“好的,明天开始收什么地方?”
“梨树湾。”
愁了几天该收割的玉米,终于等来了收割机,经过副书记的四处联系,终于有一家收割机愿意明天来给村上收割玉米了。
毕竟人力成本太高,有机器收割为最好,50几亩的土地,加班加点,收割机师傅会赶在一日内收完出粒,而人力搬运的话,那可就不知何时了,从搬玉米—晾晒—脱粒,又将是日复一日的活,还得愁去哪里找人力来搬运、脱粒、晾晒。
所以,这是他们都期盼的时刻,一次性解决一大片土地的收成问题,能解决一时的焦虑。
这里的收割机多由江浙一带而来,这些职业收割机,一年200余天,常年在外,闻着庄稼成熟的味道,从东到西,再一路向北。因单独聘请收割机师傅费用高,所以,收割机们多为夫妻档,他们住货车上,搭简易棚洗漱,换洗衣服挂车窗上,随他们的脚步风干在各个乡间路上。
收割机们就近取食,靠乡镇加油站生活,因为乡镇有餐馆,加油站有免费水用。在我们的眼里,觉得那样的生活不可思议,可他们觉得,那与家别无二异,只是那里没有他们亲爱的父母和孩子。
庄稼的成熟总是伴随着温度的增长,所以,收割机们总是生活在最炎热的地方,以至于,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他们也能接受在地里忙作。
收玉米的那天,大家都准时出现在了现场,收割机大姐戴着遮阳帽,穿着一身花格宽松长衣衫,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穿来穿去,测量着土地,斗大的汗水布满了她的脸颊,好像在她脸上下了一阵局部大雨。收割机师傅则安稳的坐在驾驶室,眼神坚定,直视着前方,坚毅的表情诉说着今日势必要拿下那片土地的恒心。
“轰轰……”
看着收割机来收割机去,在田间画着圆,一圈一圈,外环到内环,吐下一地的残渣碎杆,证明着它的战绩,似乎一切都不在它的眼里,即使是37-8度的烈日。
新书记和量地的大姐乘量地的间歇,躲在了草丛阴影里拉起了家常。大姐40几,两夫妻从事此项工作已十多年,家里有三个孩子,大的18岁,小的9岁,常年在外他们总觉得对孩子心怀愧疚。
“都说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这可是太多人的无奈了啊!
转念他们又聊起了大姐他们的工作,她听着大姐讲述着那些他们收割过的地方,汉中的油菜、南充的高粱、河南的小麦……
每一处熟悉的地名,都有些不曾了解的大面积作物,她听着大姐娓娓道来,如数家常……
为赶进度,中午12点多收割机还穿梭在田间地头,吃过便饭1点,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战场”,那可是顶晒的时候啊,可是,收割机大姐和师傅没有犹豫的直接钻进了太阳里。
下午6点,终于完成收割,获得清闲,收割机大姐的微笑还是那么亲切,从她脸上看不出一丝疲惫,而他们又将匆匆奔赴下一个“战场”,因为大姐说过,现在的生意,都得赶早抢活,毕竟现在职业收割机多,而人口老龄化加重,年轻人大量外出,返乡人员少,庄稼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活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抢活就得赶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