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能追回吗?
数字故事
刘先生和妻子吕女士从事服装生意。在年初运货的时候,刘先生不幸发生了车祸,家里生意的重担也就落在了妻子身上。刚读初中的儿子小刘很懂事,时常利用课外时间帮母亲吕女士打理生意,运货、催单等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可几个月下来,吕女士发现了不对劲,明明客源稳定、资金周转通畅,为什么收入不增反降呢?经过询问,小刘承认自己在拿父亲的手机看直播时,打赏了一位游戏主播。随后,吕女士要求网络公司全额返还将近20万元的打赏款。网络公司反驳道,打赏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是成年人,不能确定小刘是实际打赏人,而且打赏款项已经与主播分成了,因此拒绝了吕女士的要求。那么,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打赏,能够要求返还打赏金额吗?
技术科普
打赏网络主播、网络游戏充值是未成年人冲动消费的“重灾区”。对于网络主播而言,博得观众欢喜,获得关注流量并吸引观众打赏是最主要的盈利方式。对于玩家而言,通过游戏充值购买珍贵的道具或者打赏网络主播并邀请其一起组队打游戏,可以大幅提升游戏体验。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和消费观念不够成熟,加上微信、支付宝、网银等便捷支付方式的普及,使得未成年人更加容易进行不理智的高额消费。
为了治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网络打赏问题,中央文明办等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明确网站平台应当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素养提升
对于未成年人随意进行游戏充值和网络打赏的行为,首先需要家长做好预防,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以及支付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将银行卡绑定在孩子手机上,防止孩子使用手机转账付款。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帮助未成年人培养和提高网络素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消费观。其中,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避免其沉迷于网络。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进行了高额的网络游戏充值或者直播打赏,应当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打赏和充值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平台需要返还。八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游戏充值、网络打赏的金额过大,与其智力、年龄和赚取报酬的能力不相符,那么监护人可以选择不予追认其子女充值和打赏的行为,并要求平台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