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口才:古有十八般武艺 今有十八般口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演讲的语言——语音、语速、语感

1 演讲的要求

刚柔相济——气吞山河

急缓相通——快慢适中

抑扬顿挫——高低错落

口舌生风——语言流畅

2 语言的精练

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惜字如金——字字珠玑

3 语音的准确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吐字清晰,干净利落。

声调准确,注意区别。

口齿灵活,自然流畅。

语音:这里讲的语音是指音色,亦称音质,即人的声音本质。由于每个人的声带不同,音色也不一样。音质好的人有可能成为歌唱家、演讲家;音质差的人通过科学的训练,也可以变不利为有利。

音色的区分

高音与低音

音强与音弱

实音与虚音

刚声与柔声

语速:就是讲话的速度。演讲者根据演讲的内容、情绪、体裁等因素,有效掌握语言的快慢或停顿。它包括快语、加速、减速、停顿等。

快语:快速复述、转述、讲述、口述。

做到“一快三清”:语速快,主旨清、条理清、口齿清。

加速:众所周知的一带而过。

表现无法控制的感情,如激动或愤怒等,用于高潮或制造结尾“戛然而止”的效果。

减速:内容严肃,打动心灵,特别强调的人名、地名、数字,或故设疑问引人思考。

语调:就是说话的腔调,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它是语言表达的第二大要素,也被人们称为语言表达的第二张王牌。

升调:情绪亢奋,语流运行状态由低到高,句尾音强而向上扬起,一般用于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感到意外、情绪净空、发号施令等。

降调:情绪稳定,语流运行状态由高到低,句尾音弱而下降,常用于陈述句、肯定句、感叹句、祈使句等。

曲调:情绪激动或情绪复杂,语流运行呈起伏曲折状态,多用于双关语、幽默含蓄、讽刺嘲笑、意外惊喜。

语感:并不是指语言的感情色彩,而是指人对语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当一连串线性结构的语流通过听觉或视觉传入大脑的时候,你能否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情味;当某种事物呈现在眼前,或某种意念产生于脑海,你能否迅速地找到适当且生动的词语,并将其连贯有序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语言的感应能力,或叫语言的触发功夫。

怎样培养和训练敏锐的语感呢?

注意积累词汇,多多益善;

辨析词的特点,越细越好;

注意词序、虚词,熟练编码。

语流:口语一般是依照前后连贯、相对完整的“语言链”来表达思想的。表达能力不强又缺乏训练的人,会出现吞吞吐吐、言不达意、前后脱节、说半截话等语流不畅或语流质量不高的现象。语流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完整、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它包括储词、句式和炼句等方面的训练。

储词训练:储备各方面富有表现力的词汇、短语,使语流更准确、顺畅。

句式训练:重点训练长短句的交错和多重复、插入、倒装等句式的运用,以及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式的组合使用。

炼句训练:克服说话啰唆重复,培养简洁利索的口语表达习惯。

特别提示:演讲前做口腔体操。这部分内容亦在翟杰老师的《口才是练出来的》《魅力口才三支剑》中有详细的练习方法,本书不做赘述。

4 肢体语言

按演讲人的身材划分,可分为上位、中位、下位。

上位:是指肩部以上,常在演讲者感情激越,或大声疾呼、发出号召、进行声讨,或强调内容、展示前景未来的时候运用。

中位:即从腹部至肩部,常在心绪平稳、叙述事实、说明情况、阐述理由的时候运用。

下位:即在腹部以下,除指示方位、列举数目以外,多用于表达厌恶、鄙视、不快和不屑一顾的情感,或介绍、评说反面事物。

演讲手势的作用

形象:手势是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例如,摸摸胡子表示高兴,拍拍大腿表示赞叹,捶胸顿足表示悲痛,声嘶力竭表示愤怒等。

点缀:如果一个人呆若木鸡地站在一个地方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肯定不受欢迎。因为他除了嘴,就没有散发活力的地方,仿佛是个僵化的人。适当地加一些手势,会对讲话起到一些点缀的作用,不至于让听众觉得呆板枯燥。

点睛:一个恰当的手势会对讲话者的主题或内容起到点睛的作用。例如,当阐述关于海洋或雨的问题时,加一个鱼儿游动或下雨的手势,会起到点睛的作用,使主题或内容更加清晰。

吸引:通过手势的不断变化,可以吸引人们的视觉注意力,达到引导听众同步行进的目的。

互动:通过手势的不同动作,引导或带动听众的动作,会使听众有一种参与感,进而达到身心的互动。

节奏:适当的手势,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例如,在开始讲话的时候,加一个号召或就座的动作,会让听众快速进入聆听的状态;在演讲的过程中,语言发生快慢变化,配以适当的手势会使演讲的节奏更加鲜明;在结尾的时候,加一个告别的动作,会提示听众起身离去。

语气:在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或内容上加上一个手势,会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说“我们一定要完成今年的任务”的时候,加上一个挥拳的动作,即表示了坚定的决心;同时在挥手之间,也利于气息和声音的发挥,使语气增强。

强化:对一个问题做肯定或否定的时候,反复地做同样的手势会起到强调和强化的作用,使听众牢记不忘。

肢体语言运用规则

肢体动作的频率要适度。所谓适度,就是当你的感情、情绪或语言需要特别强调或增强表现力的时候,顺其自然地做一些恰如其分的动作即可。不要动作过多,像群魔乱舞;也不要一动不动,呆若木鸡。另外,手势动作也要根据讲话人的感情或内容需要快慢有致。语速快,动作也要快;语速慢,动作也要相应慢下来。

手势的幅度要适度。一般情况下,场面大、人数多的时候,动作就要尽量大一些,一方面表现你的大气,另一方面也给听众一个比较清楚的观感。相反,人数少,场面小的时候,动作可以小一点,如果动作太大,显然和周围的环境不相适应,给人作秀之感。另外,动作幅度的大小,还与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及感情有关。当表现一个人在说悄悄话的状态时,动作就要小一点,以表示神秘;当表现一个人在气愤或激动时,动作就可以大一点,以表现他的情绪状态。

手势的动作要美观大方。说到动作的美观大方,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艺术表现能力。大家都知道,演员、运动员、时装模特都要进行形体训练,这些都是有助于身体协调和美观的。我们讲话的手势虽然不要求像他们那样,但是起码也要给人一种美感,为你的讲话增添一抹色彩。建议在这方面,可以稍微关注一下演员、运动员以及时装模特的动作姿态,作为借鉴。总之,你做出的动作要尽量给人一种美感、节奏感。

肢体动作与眼神相一致,与表情相吻合,与身体相协调。讲话、手势、眼神、表情、身体姿势都是一体的,无论哪一方面没能做到协调一致,都会给你的讲话带来影响。例如,当讲到高兴的事情时,如果你的表情是痛苦的,眼神是呆滞的,肢体是萎缩的,你的动作与身体不协调,南辕北辙,那么该有多么难看,根本不能将你的感情正确地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眼要跟着手势走,身要跟着手势动。

摒弃不雅的演讲举止

不注意站姿、坐姿;站立时,东倒西歪,晃头耸肩;就座时,斜靠在椅子上,手臂搭在椅背上,翘二郎腿等。这些都是令人鄙视的动作,有损于演讲者的形象。

不管演讲内容是否需要,总是握着拳头在空中挥舞;故意把两手交叉在胸前;勉强把手扶在讲桌上;将两手一直插在衣袋里;或一直将两手放在背后,甚至有意无意玩弄衣襟或其他物品等,这些不良的举止都会转移听众的注意力,给演讲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

佯装严谨而显得过分严肃,演讲时自始至终面部紧绷,表情阴沉,缺乏适当的手势配合。这种演讲显然不能给听众轻松愉快的感觉,只会使人感到压抑、沉重。

故意模仿别人的动作,尤其是模仿名人的动作,且模仿得不自然、不得体,矫揉造作,生搬硬套,会令听众大倒胃口。

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似乎没把听众放在眼里,这样只能让听众对演讲产生逆反心理。

惴惴不安,面红耳赤,动作局促,甚至由于过度慌张做出令人发笑的姿态。

经常看表,有人进退场或会场稍有动静时不能镇定自若,导致演讲戛然而止,或草草收兵。

当听众对演讲者表现出不满情绪时,或驳斥、无奈、拂袖而去等。这些都是使演讲产生不利效果的做法。

5 物体语言

物体语言是通过对人、事、物具有一定代表性或提示作用的物体、物件,以达到睹物思人、睹物启迪的效果。例如我们在演讲、主持和培训中经常使用的锥子、哨子、惊堂木、扇子、蜡烛、镜子、黄牌、红牌、中国秤等。我们讲到“头悬梁、锥刺股”时,就拿出锥子;讲到迟到时,就拿出哨子、红牌、黄牌;讲到苏秦背剑时,就拿出长剑;讲到国学及历史故事时,就惊堂木一拍;讲到鬼谷子时,就拿出扇子;讲到财神爷时,就拿出中国秤。

6 服饰语言

我们经常说,人如其装,装如其人;穿衣戴帽,各好一套。服装虽然穿在其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爱好与修养;在演讲、培训、主持等公众活动中,也代表着一定的内容和符号。例如,我们在讲国学课程时,一定是穿汉服、唐装或中山装风格的服饰;在讲色彩性格分析课程时,更是配合课程变换不同颜色的服装,以强化课程的内容和含义。服饰搭配得体,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能增强和渲染主题,反之,则会背道而驰。

7 环境语言

面对很多事物时,人们往往会见景生情、触景生情。例如听到一段音乐、歌曲,看了一台节目、戏剧,来到大自然的某一个场景,听到高山流水、狂风呼啸,甚至用灯光来表现白天和黑夜等现象,都会令人产生相应的心理感受。把这些感受用在演讲、培训和主持的环境中,就是一种环境语言,通过这些可以渲染和增强感染力。例如,在讲解环境时,运用风霜雨雪的音效;在讲解感恩之心时,配上歌曲《感恩的心》;在讲解夜间航行时,借用灯光并配以海浪音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