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萧何曹参传 1.刘邦的左膀右臂
在汉初三杰之中,韩信被誉为“兵仙”,张良被称为“谋圣”,而萧何一生小心谨慎,中规中矩,似乎成了最黯淡无关的一个。但历史上真实的萧何绝对是一代传奇名相,他的存在,至少深刻影响着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他的地位超越群臣,名声流传千古,至今卓冠古今。今天我们先说说这位千古名相。
萧何,沛县人,精通法律,执法公平,在沛县担任主吏掾,与沛县狱掾曹参都是县里面颇有权势的豪吏。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利用职权保护过刘邦。刘邦担任亭长后,萧何也经常指点刘邦。后来,刘邦以官吏身份到咸阳服役,县里的同僚每人资助路费三百钱,只有萧何资助五百钱。但这不代表萧何和刘邦关系很好,而是萧何独具慧眼又很会做人。萧何其实有点瞧不起刘邦,当吕公一家到沛县避难,沛县的豪杰官吏都前往祝贺,而刘邦没送贺礼去蹭饭,萧何就提醒吕公:“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但后来刘邦还是成了吕公的女婿。
秦朝派监御史到郡县检查工作,萧何总是把事务办的井井有条。因而被提拔为泗水郡的卒史,政绩考核又名列榜首。于是御史想向朝廷推荐征调萧何,萧何一再请辞,才得以不去朝廷任职。萧何可谓人间清醒,他已经看出秦朝已经走向末路,从而拒绝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升迁。
刘邦奉命押送囚徒前往骊山,因半路逃走许多人,索性把囚徒都放了,带着十数个忠诚追随他的人逃往芒砀山蛰伏避难。消息传回沛县,沛县县令下令将刘邦之妻吕雉抓入大牢。又是萧何与曹参联手,将吕雉救出监牢,为刘邦解除了后顾之忧。
陈胜起义后,沛县县令惊恐,也想响应起义。萧何、曹参对他说:“您是秦朝的官吏,如今想叛秦起事,统率沛县子弟,恐怕他们不愿听命。希望您召集逃亡在外的人,可以招得几百人,利用这股势力,众人不敢不听您的命令。”县令于是派樊哙召回刘邦。等到刘邦赶回沛县时,县令又后悔了,还打算杀掉萧何、曹参。在这危急时刻,萧何与曹参合力,巧妙地翻过城墙,出城与刘邦会合,他们鼓舞城内的父老们,最终杀死沛县县令,打开城门。
刘邦在沛县起兵,被推为沛公,萧何担任军丞,协助刘邦处理军务。刘邦率领义军攻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贮藏的仓库,去瓜分金帛财物,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式强弱,民众疾苦等情况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萧何宛如一位守望者,始终坚守着那一份冷静与智慧,用行动为刘邦守住了这片江山,为汉朝的未来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项羽背弃楚怀王的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统辖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又把关中地区分封给三名秦朝降将,目的是围堵刘邦。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周勃、灌英、樊哙都劝阻刘邦,萧何进谏说:“虽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刘邦说:“怎么会死呢?”萧何说:“我们的兵力不如人家,开战百分之百会失败,除了死还能如何?《周书》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话说“天汉”这个名称非常美好,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周武这样的王者。我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生息,招贤纳士,安抚巴、蜀百姓,再寻找机会,回头夺取三秦,最终夺取天下。”刘邦这才应允,率军前往汉中,任命萧何为丞相。
以上可以看出,刘邦一路走来,都少不了萧何的助力。进入关中之后,萧何对刘邦又有一个很大的贡献,但也因为这个贡献,一直为后世诟病,那是什么贡献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