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中遭贼
李启快步往家中赶去。
村口这里的人看到他回来,用不了多久,那位李老爷也会知晓他回村的消息。
村子里面不缺讨好李老爷的人。
“二叔!”
正往家走的李启,在靠近自家的胡同口处,遇到了自己的堂叔。
可他这位二叔见到他后,转身开始往回走,一路小跑着从胡同口另一侧跑掉。
看到这一幕,李启心中五味杂陈。
对方和他父亲有着同一个爷爷的堂兄弟,也是他在村子里血缘关系最近的一位亲人。
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血亲关系的人,反而视他如瘟疫。
穷在闹市无人问。
李启长吐了一口气,继续朝自家走去。
父亲在世时,依靠着几亩水浇田,他家在村子里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哪怕有着繁重的税赋和丁役,依然能保证家人有口饭吃,不至于粮荒的时节饿死,年景好的时候还能吃上几顿饱饭。
家里住的地方是两间土坯房,比那些只能住茅屋的人家强许多,院子周围一圈是半人多高的土坯院墙。
普通的人家最多拾点木棍弄个篱笆墙。
整个村子里,除了李老爷家用的是青砖院墙,只有几户族老家中才修的起土坯围墙。
穿过大半条胡同,来到自家门前,准备开门的李启发现自家院门虚掩着。
眉头微微蹙起。
他记得离开时,院门是上了锁的,可锁头却不见了。
心中有了一股不祥的预感,但还是推开院门,迈步走进院子。
院子不算大,专门挖了两个菜拢,每到夏天都会种上两拢豇豆,这样一夏天都不会缺菜吃。
可惜没到季节,菜拢都荒着,没有收拾。
进院后,李启发现外屋的屋门敞开。
虽然在院门前就已经预料到家中被人闯进来过,但亲眼看到后,仍是心头一紧。
迈开自己的两条大长腿,几步窜进了外屋。
灶台上露出一个黑乎乎的窟窿,那里原本应该放着一口铁锅,旁边案板上理应有一把切菜用的菜刀,此时全都没了。
墙角存放粮食的面缸上面有一块挡板,这会儿也都掉在地上。
走过去一看,面缸里面剩下来的十来斤粮食也没了。
李启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从莒州赶回来的路上,他还想着有面缸里的粮食,离开村子后也能支撑一段日子。
现在全都没了。
转过身,李启阴着脸进了正屋。
屋内除了一张土炕和炕上的炕桌外,还有一口木箱。
木箱是他母亲嫁给父亲时带来的陪嫁,算是家中较为珍贵的东西。
然而这会儿木箱盖子朝外打开,旁边散落着几件破旧的衣服,炕上的破草席全被人掀开,垫在下面的干草散乱成好几片。
明眼一看就知道屋中被人翻过。
李启这时的心态反倒平静了。
家中的铁锅菜刀和粮食都被人拿走了,其它地方自然不可能闯入他家中的人放过,尤其是木箱这样的物具,一般人家都会把家中值钱的东西放到里面存放。
虽然不知道这些是谁干的,但李启可以想到,干这件事的人肯定认为他得罪了李老爷,以后在李家村呆不下去,才会这么肆无忌惮。
走过去,弯腰收拾起散落在木箱旁的几件旧衣服,他弄了个包袱皮把衣服包裹起来,提在手中。
摸了摸了炕上木箱,重新把木箱盖子关好,转身离开了正屋。
来到外屋,他径直走到角落处的柴火堆旁,用手把柴火堆扒拉到一旁,从柴火堆里抽出一根拇指粗的柴火棍。
拿着柴火棍在之前放柴堆的地面上用力挖起来。
挖了大约有半个手掌深的土坑,伸手从里面掏出一个鼓囊囊的油纸包。
李启用双手打开油纸包。
里面露出一把匕首和几块碎银子。
匕首外面裹着一层兔皮缝制的匕首鞘,缝的虽然难看,却把匕首包裹的十分严实,只露出匕首柄在外面。
这两样东西是他出门时藏在家中,这次从莒州城回李家村,一多半原因就是为了这两样东西。
当年父亲去世时,他为了能够顶门立户,不被村里人吃绝户,除了力气比同龄人大不少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手段。
不然家里那几亩水浇地早就被人谋夺了
这几块碎银子是他卖掉地后剩下的最后一点银子,匕首是他偷偷去铁匠铺打造的,为了防身用。
相较于那些大物件,匕首藏在身上更不显眼。
要不是去莒州衙门不方便携带匕首,他也不会把匕首留在家中。
用手撸起左臂上的袖子,李启把匕首绑在了左手的小臂上,袖子放下来后,因为袖口宽大,外人根本看不出来袖子里面藏了东西。
几块碎银子被他分成两份。
一份揣在怀里,一份放在右手袖口的袖兜里面。
银子和匕首收好后,重新把土坑回填好,柴火也堆回到原来的位置。
“李启在吗?”
外面传来了一道喊声。
听到声音的李启随手把包袱放到一旁,一脸警惕的来到外屋的门后面,通过门缝往外面看去。
院子里走进来一人。
“李管家!”李启看到来人,心中一沉。
想过那位李老爷会派人来,没想到这么快就找上了门。
右手摸了摸左臂上的匕首,这是他唯一的依仗,事情真到了最坏的那一步,他只能和对方去拼命。
“我是你李叔,听村子里的人说你回来了,我就赶紧赶过来。”李管家一边说话,一边朝屋门这个方向走来。
见状,李启知道避不开,右手缓缓插进左手的袖口内,用左手拉开屋门,走了出来。
“你说你这孩子怎么还敢回村子里,真是不要命了!”李管家一见到李启,上来就是一顿责备。
听到这些话的李启愣住了。
这和他预想中的不一样,对方难道不是为了李老爷专门来找他麻烦的!
“李管家你这话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
他不记得自己与这个李管家有什么交情,唯一一次打交道还是上次把家里的几亩水浇地卖给李老爷家。
而且还是被对方压了价,比正常的地价低了三成。
李管家没回答李启的话,而是先回头看了一眼院外,发现外面有人后,这才小声说道:“走,进屋说!”
说着,迈步就要往屋内走。
然而李启身子斜靠在门框上,一动不动,挡住了进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