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杀人凶手
“老爷不好了,出事了。”
李老爷家中的管家,神色慌张的从屋外闯进屋中。
“慌什么,早就告诉过你,遇事要沉稳,不可慌乱。”李老爷上来先是呵斥了闯进屋中的管家两句,这才抬起头问道,“说吧,出什么事了?”
管家先让自己缓了缓,努力平稳了下情绪,嘴上说道:“是,是秦五,刚刚有衙门里的差人偷偷来报信,说是在距离浮来山不远的地方发现了秦五的尸体。”
作为管家,上传下达,外面人送来的消息,通常都是通过他这个管家的嘴传到李老爷耳中。
“李启那个小崽子呢?送信的人有没有提到?”李老爷更关心李启,至于已经死了的秦五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关注。
管家摇了摇头,道:“对方没说,只提到了秦五,老爷您说会不会是秦五去杀李启的事情叫人知道了,所以有人故意在半路截杀了秦五?”
秦五不是一般人,能杀秦五的自然也不是一般人。
“你和外人说过秦五要去杀那个小崽子的事情了?”李老爷瞅向李管家。
管家连忙摇头否认道:“没老爷您的交代,小的哪敢说这些,老爷要是不信,小的可以发誓,但凡小的在外面说过秦五的事情,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跟随李老爷身边这么多年,他太清楚李老爷是什么人了,一个不好,就有可能让他这个管家从李家村彻底消失。
为了证明清白,不使李老爷怀疑是他泄露消息,他不惜对天发毒誓。
“行了,对于你,老爷我还是信得过的。”李老爷随手放下了桌上画卷,“秦五死不死不重要,可惜让那个小崽子给跑了。”
他读书不多,但喜好文墨风雅。
桌上的一副画卷,顶得上寻常人家几年的开销。
以他的家资,家中之人想读书并非什么难事,就算是把教书先生单独请到家中授课都不是什么问题。
可惜家中几代人都没出过什么像样的读书种子,最多像他一样,能够识几个字,看得懂账本,但想要科举就不行了。
少了读书人这一层身份,他李家始终只能是个土财主。
只有家中出了有功名的读书人,才能延续家族传承,保证家族百年不衰。
要不是因为家里实在找不出一个像样的读书人,他也不会大费周章让自己儿子去顶替同村之人的功名。
毕竟自己考下来的功名才最稳妥。
管家不懂什么书画,只往桌上扫了一眼便收回目光,嘴里面问道:“老爷,咱们还要不要继续派人去找李启?”
李启不死,他也不安心。
人是被他骗出的村子,担心哪天人回来了找他算账。
“杀秦五的人抓到了吗?”
李老爷没有接管家的话茬,而是问起杀死秦五的凶手情况。
“小的专门问了来报信的差人,对方说衙门那边还没抓到凶手,只知道人是被利器杀死的。”
“那个小崽子还真是有些手段,连秦五这样一个习武的好手都能杀死。”
“老爷你是说秦五是被李启杀死的?这不可能吧,他一个平常连饭都吃不饱的读书人,还能杀人?说出去也没人信呀!”管家根本不信李启能杀人。
李启在村子里沉默寡言,村里的人都觉得是个老实人。
管家如何也不相信这样一个老实人敢杀人,还是杀秦五这种每日里酒肉养出来的青壮汉子。
“谁说读书人不能杀人了,老爷我看人就是他杀的,不然哪有那么巧的事情,李启这个小崽子前脚出村去了浮来山,后脚秦五就死在浮来山附近。”李老爷端起桌旁的盖碗拿到嘴边抿了抿。
管家眨了眨眼睛,试探着说道:“老爷您是不是多心了,小的亲眼看到秦五出发时身上带了一把苗刀,以李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无论如何也杀不了秦五呀!”
虽然不清楚自家老爷为什么一口咬定是李启杀死的秦五,但他依然觉得李启杀不了秦五,秦五肯定是死在别人手中。
“愚蠢。”李老爷嫌弃的骂了自己的管家一句,旋即说道,“秦五是不是被李启这个小崽子杀死的,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老爷我说了算,是衙门里的人说了算,衙门说秦五是谁杀的,那他就是谁杀的,明白吗?”
有句话叫做醍醐灌顶。
管家这会儿觉得自己被自家老爷给醍醐灌顶了。
“小的明白了,秦五就是被李启杀的,不对,应该说是在衙门里的人查证下,秦五是死在李启手中。”
“那还在这里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衙门打点,让衙门早点发布海捕文书,别让害人性命的凶徒逃脱掉。”李老爷说道。
“是,是,是,小的这就去安排,一定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
管家转身快步离开房间。
至于李启是不是被冤枉,一点也不重要,抓进衙门,几板子打下来就什么都承认了。
“来人,把桌上的这幅秀山图挂到少爷房里去,给我儿添添喜气。”
李老爷喊来家中的下人收起桌上的画卷。
秦五的性命在他眼里分文不值,可要是能够以秦五性命解决掉李启这个祸患,对他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李家养的打手又不差秦五一个,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等李启成了官府缉拿的要犯,他儿的功名就算彻底坐稳了,以后他儿就是秀才公。
至于重名的问题,更不是什么问题了。
李家村李姓是大族,有一两个重名重姓之人太正常不过。
等人被抓进衙门,李启他一个穷小子,连伸冤的机会都没有。
衙门大门朝南开,有理无财莫进来。
大明各地的县令,除了少数几个是新科进士,绝大多数的县令都是能捞一把是一把,至于百姓过什么样的日子,根本没人关心。
一般的县令背后没人,基本上一辈子没什么升官的可能,甚至一任过后,还有可能被人顶替掉位置,只能拿银子去打点,才有机会重新获得一个地方任职的机会。
这些花费了银子去打点的县官,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打点出去的银子重新捞回来。
莒县的知州就是这样一个官。
他在朝中没什么背景,为了能有地方做官,没少花银子上下打点,而莒州已经是他出任的第三任县令了。
之前两个都是七品县令,这一次升了一级,来到莒州做一个从六品的知州。
莒州是个大县,衙门里的大老爷是知州。
新任知州来莒州上任后,仗着做过几任县令,对衙门里的那点事情全都熟知,一上任就开始到处捞银子,只要有捞银子的机会就绝不放过。
这样的官老爷,对百姓来说不是什么好官,可对于李老爷来说,却是最合适的知州大老爷。
收银子办事的官,李老爷最喜欢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