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退出:以退为进的决策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过犹不及

1974年10月,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在著名的“丛林之战”中击倒乔治·福尔曼,创造了体育史上最大的冷门之一。凭借这场胜利,阿里重夺“重量级拳王”的头衔。10年前的1964年,他在战胜桑尼·利斯顿后首次获得该称号。

阿里饱经艰难困苦才取得这场胜利。1967年,他因拒绝参加越南战争而被剥夺“重量级拳王”的头衔并禁赛三年半,而这本该是他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因此,他不得不在接下来的4年里重回竞争行列,与乔治·福尔曼争夺冠军。这时,阿里即将迈入33岁大关,他作为职业选手参加过46场拳击比赛。

福尔曼深受外界青睐,他更加年轻、高大和强壮,平生未尝败绩,被认为坚不可摧。阿里在比赛中战胜过乔·弗雷泽和肯·诺顿,而弗雷泽和诺顿在对阵福尔曼时撑不过两个回合。

击败福尔曼后,阿里巩固了自己作为史上最伟大拳王的地位。

穆罕默德·阿里成了毅力的象征。面对外界的不看好,他排除万难、拒绝放弃,最终收获胜利。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证明坚持和毅力的力量的吗?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

凭借同样的毅力,阿里又打了7年拳击比赛。1975年至1981年12月,阿里不顾身体反复发出的“退出”信号,坚持参加比赛。1977年,朋友和记者都注意到阿里的身心出现了退化的迹象,负责在麦迪逊广场花园(这里曾举办过8场阿里的比赛)安排比赛的特迪·布伦纳请求他考虑退役。

阿里犹豫不决。

布伦纳随后宣布,麦迪逊广场花园再也不会举办他的比赛。“我不想有一天他过来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拳击的诀窍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退出,对阿里来说,昨晚对阵厄尼·沙弗斯的第15回合就是正确的时间。”

过了一周,医生费尔迪·帕切科在看过阿里赛后的肾脏化验报告后也劝他退役。阿里不置可否,帕切科无奈辞职。

1978年,阿里败给了莱昂·斯平克斯,后者仅以职业拳击手的身份打过7场比赛。1980年,阿里勉强在内华达州获得了体检合格证明,与当时的拳王拉里·霍姆斯进行对决。阿里在那次比赛中失利,并遭受了身体上的重创,以至于霍姆斯在赛后泣不成声。

当晚到场观战的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形容,最后一回合比赛“就像是在进行活体解剖”。然而,阿里仍然不愿放弃。放弃,他就战胜不了乔治·福尔曼;放弃,他就成不了伟人。

到1981年,穆罕默德·阿里已经无法获得在美国比赛的拳击执照,而拳击执照的颁发通常只是走过场,毕竟各州委员会都想从拳击比赛中分一杯羹。如果全世界都在发出“是时候收起拳击手套了”的呼喊,那就是此刻了。但阿里还是执意去了巴哈马群岛打比赛。

他又吃了败仗。即使以拳击而论,场面也尴尬不已。赛事办得一团糟,场馆的钥匙不见踪影。整场比赛只有两副拳击手套可用,拳击手们戴了脱、脱了戴,非常耽误时间。就连用来示意每回合开始和结束的铃铛都是借的。

穆罕默德·阿里显然为坚持打比赛到将近40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职业生涯末期,他已经出现了神经损伤的迹象。毫无疑问,正是在击败福尔曼后所遭受的那些重拳攻击,导致了他在1984年被确诊为帕金森病,以及此后的身心衰退。

坚持并不总是最好的决定,还要看实际情况。而实际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毅力成就了阿里——伟大的拳击冠军,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但也毁掉了他,因为这种毅力让他对那些在外人看来明显预示着“退出”的征兆视而不见。

这就是毅力的有趣之处。它会让你坚持去做艰难而值得的事,也会让你坚持去做艰难但不值得的事。诀窍在于找出其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