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时薪制在左,清廉榜在右
宋慎将这封信收起交给王管家,让他交给吏部尚书盛原辅。
“少爷,你担任刑部侍郎时,那些弹劾中,就有这盛大人的亲笔啊,你这是……这种人有何可结交的?”
王管家感到奇怪。
“我上位本来就是陛下特列提拔,以我的资历和年纪,你觉得我能做的上去吗?我素闻盛原辅为人光明磊落,见事爱管不平。他见我以特殊情况上位,弹劾是必然的,这一点我倒是能理解。”
“至于信的内容,也并非什么结交之言,而是一些有关吏部的辅国良策。王老头,你定要将这封信亲自交给盛源辅本人,他读完后就明白了。”
“老奴谨记。”
王管家领命离开。
而事后盛源辅确实看了来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未曾想到,这个宋子畏竟然有这等惊世骇俗的想法。”
盛源辅原本以为宋慎只有一张奸佞之嘴可以迷惑陛下,又以为“剥皮揎草”之刑恶之,现在再看,他才发现宋慎还是有真本事的。
“时薪制……清廉榜……有这两个进项,这宋子畏风评肯定会有所好转,此言足可称其为“良”。”
而宋慎也没有看错人。
盛源辅并非那种喜欢将他人成果占为己有的小人。
他如实地禀告给了宫中,并且亲自入宫,将信封交给了洪武帝。
“子畏藏私货了,也不早些拿出,如此安吏双策,可稳吏之心。”
朱元璋惊喜说道。
“既然宋子畏将信封交给了你这个吏部尚书,显然他是不愿意贪图此功劳的,你就受着吧。”
盛源辅一听,跪下反对。
“若是臣心安理得受了这份天大的功劳,那臣日后何以脸目面对宋子畏?”
“臣并非自私之人,此功劳太大了,臣还请陛下以此功授以宋子畏,相信有这两策,宋子畏的刑部侍郎位身边能少一些非议。”
随后几日后,令朝中文武大跌眼镜的是,宋慎上任刑部侍郎后施行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请乞洪武帝,协助吏部进行官员俸禄改革。
这请改官员俸禄的事情,可是吏部的事,却被宋慎率先发起,占了先机。
而宋慎首次提及的新制倒是新奇。
官员俸禄可因个人,增加“时薪制”和“清廉榜”两项俸禄加项。
朱元璋感到新奇,传唤宋慎进入大殿。
“何为时薪制?”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道。
“所谓时薪制,不是按照固定等阶发放固定俸禄,而是按照时辰长短发放俸禄。”
“哦?听完倒是稀奇,具体讲讲。”
“所谓时薪制,我等按照每日开始工作时辰计算办公时间。”
“时薪制主要体现的就是“能者多劳”“不能者少劳”思想,工作时长越高,分发俸禄则越高,工作时长越少,分发俸禄则越少。”
这里宋慎照顾的是底层能吏,那些办公时长往往每日超过六到七个时辰的官吏。
“子畏所言有理,如此一来,对一些工作能力强的人来说,时薪制确实是福音,不过,若是施行下去,离咱远的官吏若是有弄虚作假的,咱也不知道啊。”
朱元璋口中喃喃道。
“所以还要设置打卡,进行约束和监督。”
“在京都,各州,各府设立打卡机构,亦或者派遣一员“打卡巡抚”监督官吏办公时长,可直接上报吏部或者上报给陛下。”
“而“打卡巡抚”陛下就需要斟酌人选了,那些骨头硬的谏官可作为首选,家徒四壁但不为强权的清廉之士可作为副选。”
“一旦有人贿赂他们,希望他们在打卡方面开恩,他们也很难被利益诱惑,他们的监督可谓是决定一群官吏的俸禄发放,这一点不容马虎。”
“打卡机构,这个名字……还不错,这点子畏想的全面。”
“不过时薪制一推广,恐怕子畏又要被某些官员弹劾了。”
朱元璋知道,时薪制必然是要触碰到一些官吏的实在利益的,原本以为宋子畏能扭转狼藉名声,才发现未来走向很可能更加极端。
“微臣既然要做,就已经有承担风险的心理了。”
“你就不怕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
朱元璋笑道。
“若能有利于我大明发展,就算是背负骂名,微臣也死而无憾了。”
朱元璋盯着宋慎看了一会儿,才呼气暗叹一声:
“子畏真忠臣。”
“不过你说的时薪制,目前真朕还推广不了,等北元平定后,朕再找个合适的时机推广。”
“此乃陛下用心良苦也。”
“而且目前咱大明实行的俸禄是年薪制,各阶官吏每月支取俸禄。”
“等改成时薪制后,所承受的阻力,还请陛下做好心理准备。”
大概二十年以后,也就是洪武二十年的时候,朱元璋才会下令调整了官员的俸禄,将年薪制改为月薪制,不过有时薪制横空出世后,月薪制多半会泯灭于历史中。
“还有陛下,目前我大明朝在俸禄这里,似乎还在延续元朝的职田制。”
“没错,情况需要,职田制是当时最好的决策。”
朱元璋解释道。
因为当时攻克建康之前,朱元璋的队伍在军需供给上出现问题,所以朱元璋才下令施行职田制,任由武官开垦荒田,可以作为自己的产业。
武官所开垦的荒地,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其实事实上成为他们的俸禄。
至于文官的俸禄,朱元璋也照猫画虎,下令给功臣拨付职田,召集佃户耕种,收取田租作为俸禄。
此制即使建国后也未做改动,例如李善长,现在在和州,还有自己的职田。
“职田制,目前确实还不能动手,但是微臣仍然要提醒陛下,职田制绝不能再用了,不只是土地兼并问题,甚至也和俸禄矛盾挂钩。”
洪武初年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田赋征收,以夏天的小麦和秋天的大米为主。
所以职田尤为重要,官吏可以不要官位,也绝不能丢了自己的田地。
而俸禄的发放也基本不是钱财,而是发放粮食粮食,本朝称其为“本色”。
这种情况在两年后,也就是洪武三年才有所改动,多征收布、绢一类物品,为“折色”但是主要发放仍然是米粟。
在整体俸禄不高,职田重要的基础上,便会滋生盛行“黑收入”风气,这一点尤其在天启崇祯时期,早已获得合法地位。
其实在洪武时代过去后,因为职田促进的土地兼并,已经逐渐让俸禄制度名存实亡了。